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东省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2010年以来,山东省食用菌产量呈相对稳定态势,同时菌渣问题愈发突出。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菌渣综合利用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然而在食用菌种植实践中,菌渣的实际利用率依然偏低。基于此,分析限制山东省菌渣资源化利用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5.056
  2019年,山东省食用菌产量达393万吨,产值达264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以山东省食用菌生产大市聊城市为例,2019年聊城市食用菌栽培面积达1 307 hm2,产量达50.3万吨,产值达20.8亿元。
  随着生产模式的不断扩大,菌渣也随之大量产生,然而实际上,山东省菌渣回收率并不高,聊城市年产菌渣总量高达18.3万吨,菌渣综合利用率仅为30%,大部分菌渣被直接丢弃。食用菌菌渣的不及时处理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同时给食用菌规模化产区带来安全隐患。基于此,力求为菌渣处理之“困”提供破局之路。
  1 山东省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的限制因素
  1.1 相关标准不够完善,政策支持力度较小
  1)食用菌产业的标准不够完善,虽然山东省已制定食用菌国家行业标准4项、地方标准70余项,但是多数标准只针对食用菌的生产环节,涉及到食用菌菌渣处理方面的标准还较少,这是阻碍食用菌菌渣再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2)相关政策的落实效果也不够理想。目前政府在食用菌菌渣回收利用方面所做的仅仅是向食用菌生产者表明“态度”,即禁止随意堆砌、鼓励再利用,并没有明确关于食用菌生产者如何进行再利用菌渣以及再利用过程中的政策。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约51.09%的受访者表示政府对食用菌菌渣的处理并没有补助政策。这不仅会制约食用菌菌渣再利用的技术研发、相关人才培养,还会使得行业间难以顺利衔接与结合,产业链之间的融合存在困难[1]。
  1.2 主体环保意识较差,宣传力度不足
  食用菌生产企业及生产合作社有较为专业的技术人员,能够认识到食用菌菌渣堆砌产生的危害,同时也能够采取相应措施对菌渣进行处理,如二次种菇、销售给制有机肥和育苗基质的企业。但农户种植所产生的菌渣基本都是直接丢弃。这是由于大多数食用菌生产农户文化素质较低,缺乏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的意识;同时也归因于政府对于加强菌渣循环利用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对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影响较小[2]。
  1.3 企业合作程度低,种植户回收利用成本高
  食用菌菌渣处理所涉及到的主体较多,且主体间联系不够紧密,致使菌渣难以集中,增加了菌渣运输的成本。山东省各市区缺乏专门进行菌渣回收处理的企业,种植户不得不自行进行厌氧加工等流程,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成本上都给种植户增加了不小的负担。有时种植户处理菌渣并销售给下游企业产生的收益难以弥补运输和人工费用,严重抑制了菌渣回收利用的发展[3]。
  1.4 菌渣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技术不明确,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山东省有关食用菌菌渣高效循环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能力并不强,且相关创新资金的投入也较少,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缺乏,远不能满足食用菌生产者对科技服务的需求。例如,对食用菌菌渣利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透彻,菌渣用于生物农药、土壤修复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食用菌菌渣自身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还未真正得到高效利用[4]。
  2 推动山东省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的对措
  2.1 政策体制设立方面
  政府对于积极参与菌渣处理的食用菌生产者应给予物化补助、差异化补助,并制定关于食用菌菌渣处理产业及项目相关产业的减税降费政策,尤其在项目前期及运行初期企业资金吃紧时,政府应直接利用财政款项对相关企业获取土地、建设厂房等提供便利和支持。在招商融资上,政府应加大招商引资力量,吸引社会资本入驻,不断推进模式完善、稳定。针对经营成功的相关企业,政府也应给予奖励,进而激励其他企业效仿、创新[5]。
  2.2 观念意识转变方面
  1)要充分利用标语、传单、报纸和广播等途径向食用菌生产者推行菌渣资源化利用模式,使其了解该模式的经济效益,从而产生兴趣,主动地了解其他相关信息。2)要详细介绍政府为菌渣循环利用所施行的补贴、奖励政策,增强农户对该模式的信心,调动广大农户参与菌渣利用的积极性,进而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气氛。3)要大力推进示范区建设,使农户切实体会到菌渣回收利用可以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就业并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6]。
  2.3 技术创新及产业链条完善方面
  2.3.1 广泛借鉴优秀经验成果,提高回收利用运作效率
  基层科技力量薄弱等问题的解决可以借鉴其他地区优秀经验,例如加强食用菌及相关科技人才的培训工作,培养本土科技骨干人员,为今后的产业升级及模式运作效率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撑。综合菌渣资源化利用发展的实际情况,要提高回收利用运作效率,应注重引进先进设备和研发新技术:1)加强菌渣资源化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沼气池、肥料厂等;2)加强对现有菌渣资源化利用模式关键接口技术的研究,如堆肥技术、发酵技术和高级氧化技术等[7]。
  2.3.2 拓展资源化利用模式参与主体,完善产业链条
  在菌渣资源化利用模式的运作过程中,政府應增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菌渣处理的直接间接参与企业入驻,达到延长产业链条、实现菌渣处理的规模效应并增强模式稳定性的效果。在模式推进主体方面,积极寻求行业协会介入,形成政府、行业协会共同监管的局面,不断推进菌渣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条的标准化[8]。
  2.4 组织管理完善方面
  1)建立以实现三大效益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菌渣回收要想长久进行下去,必须使得长期回报大于总成本。缺乏健全的会计系统,就无法计量环境退化成本等无形成本,进而使得总成本无法计量,无法对项目作出准确、公正的评价。应尽快建立或引入菌渣资源化利用模式考核体系,综合、客观反应并量化该模式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9]。   2)建立一个政府、行业协会及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专门机构,来参与与项目有关的政策制定,并对项目運转进行干预和监管。该机构参与人员至少应当包括政府(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代表、专家学者以及行业协会代表。通过不同部门人员联合办公,使政策制定和模式运行过程中权衡多方利益,实现政府主导和多方参与,确保资源化利用模式高效运行[10]。
  3 结语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面临产业废弃物的处置问题,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模式的推动离不开政府、食用菌生产者、菌渣处理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唯有正视菌渣产生问题,解决菌渣资源化利用困境,食用菌产业才能得到更加良好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祥,严媛媛,陈爱晶.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食用菌,2018,40(1):9-12.
  [2] 黄小云,沈华伟,韩海东,等.食用菌产业副产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研究进展与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21(10):125-132.
  [3] 张亭,韩建东,李瑾,等.食用菌菌渣综合利用与研究现状[J].山东农业科学,2016,48(7):146-150.
  [4] 王瑛.食用菌菌渣资源的生态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2015(11):74-75.
  [5] 姚强,宋庆蓬,郭洪海,等.山东省农菌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现状与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19,9(1):26-29.
  [6] 张则强,程文明,吴晓,等.循环经济的价值增值与超循环理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45-47.
  [7] 刘翱翔.食用菌多元化循环经济模式与发展建议[J].中国食用菌,2019,38(3):97-100.
  [8] 伍国勇,段豫川.论超循环经济——兼论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异同[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1):5-10.
  [9] 张桂彬,席丽霞,白春明,等.县域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以莘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J].绿色科技,2017(7):246-247.
  [10] 刘翱翔.食用菌多元化循环经济模式与发展建议[J].中国食用菌,2019,38(3):97-100.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20-01-12
  作者简介:孙浩迪(1999—),女,山东聊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法学。E-mail: 134916554@qq.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8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