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防疫抗疫下对教育发展的新理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给国民带来的不仅仅是困苦。相反,它不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了国民的爱国情怀,激发了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它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反思、挑战、机遇和变革。疫情之下的“线上教学”,就是一次推动教育的发展、创新与改革的好机会。其以“一人讲课万人听”与可以不断重复的优势,取代了以往的班级授课制,这完全改变了知识得传播途径,这将是中国教育发展、创新与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防疫抗疫;教育发展;新理念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之时,本是学生上学的好时光。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给我们带来百年一遇的殇伤,令人人足不出门,见不握手,给全国人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乃至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影响。病毒虽无情,但人间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病毒在全国传播之初,就有许多国家给予我国大力的支援。在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党中央的统一召之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投入防疫抗疫大战之中。尤其是奋战在抗疫一线上的医务工作者、军人、公安干警等人员,为了“大家“,舍了”小家”,甚至是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他们这种勇于应战、敢于献身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在这场抗疫大战中,全国教育工作者也不甘落后。自从教育部发起“防疫抗疫,停课不停学”的统一部署起,全国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响应。“线上教学”、“线上直播”、“线上学习”成了当前最热闹的师生用语。在这场防疫抗疫中,给教育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困惑,更多的是对教育的反思,是推动教育发展与创新的机遇。
  下面,与各位教育同行分享,个人基于疫情防疫下对教育发展的新理念。
  一、教育,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教育,是传递人类的文明,承载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既是一种职业、一种责任与担当,也是一种事业与追求。正如:“少年强,则国强。”而少年强,在于教育。显然,教育是强国之本。再如:“教不严,师之惰。”其中的“严”所指的不仅仅是警戒与惩罚,更是在于敢于担当,乐于尽责。
  百年一遇的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上学的影响。我们学校全体教育人,立刻响应了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扛起了教育的大旗,轰轰烈烈地投入到线上教学的横流之中。
  虽然,我们大多数老师对“线上教学”很陌生,对其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很不了解。但是,我们在疫情当前,迎难而上,绝不退缩。我们既当老师,也当学生,通过学习、交流、观摩、培训等方式,很快从课堂的主讲人,转变为网络上的主播人,甚至是“网红”。
  二、教育,应传递家国情怀
  教育,必须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培养祖国优秀的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显然,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在疫情当前,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无数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奋战在一线,他们身上所散发与彰显的,就是浓浓的家国情怀。
  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从我做起,把这种家国情怀融入到自己在教书育人的行动中,传递与践行“没有国,哪有家”、“为了国,舍小家”的家国情怀,并通过教育,把这种大爱无疆的家国情怀,传递给学生,令中华民族之魂星火燎原、生生不息。
  三、教育,应立足以人为本
  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除了学识与技能培养以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身心健康、强健体能、情感态度、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本人认为,应试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学识与技能的教育,并无过失,但是,其绝对不是唯一的教育。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教育进入了“以分数论英雄”的误区,把应试教育变成是我们目前唯一的教育。
  在疫情当前,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到国家的强大与伟大,体会到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重、对生命的宝贵和渺小、对生存的渴望与幸福、对亲情的珍贵和珍惜、对科学的崇尚与重要等体会,都能有一个全新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实践。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生命、亲情和健康。在今后的教育中,必须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教育,需要资源共享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和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是一项牵挂着千家万户个家庭幸福安康的民生工程,也涉及到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终身大事,涉及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一个民族的兴旺衰落,绝对不可能仅靠一校,或一人之力,就能一蹴而就的。
  在发起“停课不停学”之初,确实令不少老师难以适应,甚至迷惑茫然。但是,很快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资源,如北京四中教学资源网、腾讯视频、钉钉、移动云视讯、电信等平台,都给力教育,助推“线上教学”,为“线上教学”保驾护航。一时间,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从教育线到非教育线,从网络到平台,从学校到家庭,从课堂主讲到线上主播,让“线上教学”有序的逐步推进,并确保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享受公平的教育,本身就是不分贫富、不分时空、不分区域、不分校际的文化传递共同体。这次“线上教学”,让全国师生共享全国教育资源,充分体现了全国教育一家亲,共享共鸣共前行。
  五、教育,需要不断发展创新
  教育,应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推动着教育的创新。虽然,因材施教与教学相长是永恒不变的教育精髓。但是,教学模式、教学途径与教学手段,却是要随着社會的发展而创新的。在高度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教育,如果还是停留在过去仅靠一个黑板与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肯定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也培养不出新时代创新型的人才。
  这次“线上教学”,实际上也是一次推动教育的发展、创新与改革的很好机会。虽然,师生只能隔机相望,没有面对面的语情、语境、语调和语感,其教学效果也有待商议。但是,其毕竟融入当前信息化、智能化的高科技元素,以“一人讲课万人听”与可以不断重复的优势,取代了以往的班级授课制。本人认为,如同互联网改变了商品的流通一样,互联网也必改变常规教学的知识传播途径,这也是中国教育发展、创新与改革的必然趋势。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既做先生,也做学生,尽快学习与掌握互联网智能化新技术,更有效地辅助教學,推动教育教学的长足发展。
  六、教育,需要讲奉献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其不同于产品机械化的流水线生产,这是因为培养学生的成长的特殊性,其存在许多的不稳定性、复发性与可塑性。学生的成长,不仅仅需要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塑造,需要不断重复的进行——心灵的启迪、心理的安抚、思维的启发、情感的熏陶、言行举止的感染等等,这些循循善诱与诲人不倦的大爱行为,如果没有身怀奉献精神是难以企及的。
  所有职业的行为规范,都统称职业道德,唯有两种职业,另有独特的职业道德称谓,那就是教师的师德和医生的医德。其独特之处就是在于,师者父母心和医者的仁心。这两种职业,更多的是一种行善积德的善举,善待他人,回报社会。
  教育好一个学生,至少幸福三代人,救治好一个病人,胜造七级浮屠。教育工作及其效能,有的是能用量化考核的,而更多的是要靠为人师表的良知与奉献来实现的。当前,用量化管理与绩效考核来评价师生的优劣,虽然不一定是坏方法,但是,其绝对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长期采用量化考核这种唯一的标准来评价教师与学生的优劣,那么“功利化”、“急功近利”、“个人主义”等思潮,在教育这一片净土上必将蔓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己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那么,就应该把教育当做自己的一种事业追求,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给自己的回忆,留下多一点精彩,少一点遗憾!
  在这次无硝烟的抗议战场,无数医务工作者坚守与履行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天职,不少自愿请缨上战场,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医德医风,可谓感天地,泣鬼神!
  相比之下,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线上教学”所遇到的困难,包括在今后教育工作中的困难,还算是困难吗?还能退缩吗?还能逃避吗?还有怨气吗?
  各位教育同仁,成为教师,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而成为“四有”好老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则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使命光荣。我们全体教育人,要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携手共进、砥砺前行!
  山川异域,日月同辉,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投入防疫抗疫,取得了令世界点赞的成果。这也印证了中华民族之所以立足于世界之林五千年而不倒,正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越是在国难、大难面前,越能激发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大抗争,给我们带来的更是大机遇、大挑战、大发展,最终走向大胜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0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