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工科建设的提出给地方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应用型地方高校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环境可持续发展思维和工程领导能力的新型人才。文章主要论述通过实习模式创新、实习内容改革,创建Web平台等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在地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发展,并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习模式;地质工程;生产实习;新工科
   近年来,国家先后实施“互联网+”、“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发展战略,目的是为了国家建设需求,培养一大批具有深厚的专业研究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对于支撑服务新经济发展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系列举措为我们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地方应用型高校也应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积极向产业转型对接,探索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出能够胜任产业转型发展新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也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环境可持续发展思维和工程领导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课程改革背景
  实践教学在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生产实习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工程地质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基本职业素养,为能够走出校园快速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地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大部分企业处于安全和经济效益的考虑,我们的实习只能通过参观、聆听等方式被动接受知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薄弱,创新创造能力不足;此外地学类专业的生产实习地点通常不固定,根据工期或者实习项目的不同,往往时间上约束很大,给正常的教学安排造成一定的困难;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到学校任教,缺乏工程经验也给实习带来一定不困难;地方院校实习经费不足也是制约生产实习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上述几种原因,我们提出了改變培养模式的探索,在不影响实习效果的前提下,克服苦难,砥砺前行。
  二、教学模式转变
  (一)转变实习教学,创新专业培养模式
  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性,削弱指导教师将知识被动灌输,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增强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博、社会适应能力强、创新创业意识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优秀人才,突出特色,突出专业培养目标。指导教师可以拟定出多个方向的工程题目,学生在通过第一个阶段的自主学习后,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自由组队,共同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和立项申请,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完成相关实验,最终编写课题结题报告并汇报答辩。
  学生从课题的建议书撰写到具体实施,直到课题结题报告的编写等各个环节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对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应该包含一个完整工程全过程,引导学生从选题、可行性论证到立项以及过程实施至项目结题汇报的项目运行全过程培养,突出特色,突出专业培养目标。此过程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快速胜任自己的工作,力争在3-5年内成为企业骨干,这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中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要求,也是体现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的基本要求。
  (二)Web平台创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部分地质工程试验是在野外完成的,室内不具备相应的天然工程条件,在实习中总会遇到不同生产阶段,不同工程种类,学生只能根据实际工程项目见习,不能亲自参与到真正实验中,或者由于工期不同导致实验内容不同,很难系统掌握本专业实践全过程。针对上述问题,项目组设计出一些仿真模拟实验,满足不能在现场的实验模拟,利用Web技术构建了一个虚拟试验共享平台,基于可视化的实验教学方式,作为现实生产实习的重要辅助手段,把一些野外试验或者室内无法操作的试验通过视频、动画、图解等方式表现出来,可以提高对地质工程相关试验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融合实习内容与情景模拟于一体,突出仿真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也可以通过网上浏览实现学习,平台设计以高可视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效性作为主要关注的焦点。此外,解决了普通地方高校由于实习经费紧张、实验室面积不够、实习时间有限以及设备台套数量不足等原因所引起的实习实验效果大打折扣的问题。
  该平台将传统的试验教学从原始的传播方式提升到现代化、网络化共享教学方式,这是教学方法的变革,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
  三、结语
  实践教学中应更加突出从老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由灌输式传授向启发式教学转变,增强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模式的改革,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气氛活跃。做到了压缩学时二不降低教学要求的目的,加大了课堂单位时间的信息量而不削弱课堂教学效果。对工程项目运行全过程的培养,突出培养专业培养目标,凸显特色。
  Web等技术研究并构建的数字化试验教学平台,多样化的信息,基于Web的试验教学平台的设计及实现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料,比如电子课件、视频资料、现场施工操作方法、虚拟仿真动画、地质灾害模型等素材,满足多样化需求,更加清晰学习施工现场的信息,丰富了实习教学内容。
  通过以上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得到提高,基本技能得到锻炼,为实现毕业后经过5年实际工作的锻炼和学习,成为专业领域的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迈出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陆国栋.“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17(5):38-41.
  [2]王家鼎.地质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4(3):29-32.
  [3]曲立杰,马春力,黄志求.地方高校工科“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0):21-22.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Y2018022)内蒙古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SZY2019017)
  作者简介:郑有伟(1988-),男,汉族,甘肃武威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1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