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小学教育改革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基于核心素养下老师的教学重点。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语文课上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到知识,从而刺激视觉感官,对陌生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主动探索世界,了解经典文学作品,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操,丰富精神世界。因此,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着力培养精神情操。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顾名思义,就是把学生从课本上死板的知识中脱离出来,科学有效地学习知识,因为知识本身就是活的,只有真正自身掌握了,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理解。对我国小学教育来说,推广核心素养的第一步就是改变老师落后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得理解阅读在核心素养中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现状
  语文是小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语文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特殊存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学生在刚步入小学时开始接触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如何正确地表达汉语。但是,基于我国现如今的教学现状,学习变得死板强制,不仅仅是小学语文,其他科目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许多优秀的语文老师开始注重解题技巧,命题分析等。孩子们好比一个个形状不同的木头,老师开始把他们削成一样的形状,使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变成考试的机器。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素质教育,现在的语文考试只是简单地考察学生对于课本的理解,并不能真正地看出学生对语文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了解我国经典文学作品,从而培养母语语感。老师应该注重如何将这些知识融入到课堂上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以及分析
  笔者认为,我国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改变,由此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一线城市的老师普遍反应在阅读核心素养的推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第一,学生对于老师所进行的阅读方面的专项训练没有兴趣,在课堂上的对学生的讲解得不到学生的互动和回应。我们来分析这一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因为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方,这是我国教育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局限性,学生学习老师讲授的阅读内容,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自我分析,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小学生刚学习一些汉语词语和句子,对于理解长篇阅读来说还很困难,然后就产生抗拒心理,使得老师的阅读教育遇到瓶颈,影响课堂效率。其实,这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老师更应该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将阅读和核心素养相结合,一些年龄稍大的优秀教师,因为教学多年,突然地改变教学模式,增加教学内容,很难适应,有的只是敷衍地把阅读加到课堂上去,并没有重视和认真备课,所以学生对内容不感兴趣,因为内容太过枯燥无味,这就需要年轻教师研究出更加适合阅读的新型教学模式,上课时及时观察学生的状态,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模式及时进行调整。
  三、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注重自主能力的培养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所以当我们知道学习是为自己而学后,学生的自主能力就会逐渐培养起来。不论是在语文阅读课上,或者是其他科目,我们都应该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加深刻,这样能力才能得到强化。老师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会发现小学语文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为小学是孩子们刚接触系统知识的几年,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有些内容必须老师手把手教学,包括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当然,这是有利有弊的。好的一方面是学生之前没有学习过关于语文的知识,对学习这一块是空白,老师只要按照方法去认真教学,学生就会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不好的一方面是,学生之前没有基础,老师这个教学的过程要持续很长时间,也就是说学生刚开始阅读能力的框架形成非常慢,不仅需要老师的坚持认真教学,还要学生对老师的积极配合。但是一旦形成,对学生的好处是终身受益的。老师还要采取新型的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课堂,给学生更多自己发挥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不知不觉让孩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作为一个引领者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举个例子:《稻草人》中那个生病的男孩,哭喊着向母亲要水喝,可是他的母亲无能为力,只能在河流中为他打上一碗泥巴水,文章采用第二人称的手法,讲述许多小故事,这篇文章孩子们可以将自己代入故事情节中去,感受小男孩当时的无助和母亲的忧伤,才会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多么得来之不易。我们有可口的饭菜,有暖和的衣裳,我们有爱我们的父母。在学习环境上,我们有精美的工具,生活无忧无虑没有负担,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报答父母。老师也可以把同学进行分组,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大家会看到每个人对文章的不同,更加深刻得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细腻情感。讨论完之后,老师对每个小组提问,说出自己小组总结的知识点,这样全班人的意见都能够表达出来。老师再借此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更高一层的境界,对课文更深度地剖析,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并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老师在最后进行升华,学生可以自己反思自己没有想到的地方。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贯彻核心素养的形成
  其实,小学语文阅读的目标是素质教学育人,而不是以分数定位学生。把教学局限在课本,老师就丧失了教学的意义,学生的思维也会受到限制,考虑到的只是老师让是考虑的东西,学生的素质和社会意识很难形成。老师要明白任何一个学科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而且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成绩和分数,而是学生自我品质的培养,对一件事物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老师在教学时,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是浅层的,更加深层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比如,《只有一个地球》。文章首先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丰富自然资源,接着再说资源被随意开垦,地球面临层层危机,最后还说人类没有办法移居到其他星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老师应该带领学生先看地球美丽的景色,然后再看地球被破坏后的样子,让学生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地球资源破坏的心痛,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并且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采用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来介绍地球的多方面的知识,使得文章严谨但不失风趣。老师采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从内心坚定保护环境的决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结语
  阅读能力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还有老师的耐心教学和学生的积极配合,老师不应该认为阅读是教学的重难点,更应该视为一种挑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新型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思考能力,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把阅读的框架慢慢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王琦.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思考与实践[J].语文世界,2018,(Z2).
  [2]夏雪娟.绘图学文个性阅读——小学语文高年段“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8,(9).
  [3]吳洁敏.利用翻转课堂提高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1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7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