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教育质量的进步,我国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各学科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程,其不仅可以利用语文字词等内容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奠定坚实的学科素养,还可以借助其内部独特的教学内容在教师科学合理引导下发展小学生的思维等能力,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全面解读核心素养,突出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对更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涵、价值,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等方面内容,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思维能力;学习素养;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5-0096-01
  【本文著录格式】朱小东.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15):96,98.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涵
  为切实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深化改革教育教学环节,突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形势下,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关于新时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标准》中深刻提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在教学中除了完成基础教学知识,还需更加注重能力拓展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真正符合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
  一般而言,核心素养就是指个体为积极适应外部环境与社会发展而不可或缺的各种能力,诸如情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基本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等,这些内容需要借助后天的教育学习等途径得以获取。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它包含较为宽泛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主要层次。文化基础主要是指培养小学生人文底蕴、情怀与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与探究精神;自主发展主要指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态度与方法,同时强调学生生命、人格等方面的培育;社会参与主要指诸如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化观念,同时注重学生的劳动意识、问题解决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首先,其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克服了小学生因年龄小吸收知识缓慢造成的教学效率低下问题。其次,它能够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减少依赖,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体验到独立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上语文课程。最后,其还有效发展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小学语文教师将核心素养培养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借助教材中具有正能量的故事启发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从而使小学生自觉学习教材中展示的诸如坚强勇敢、无私奉献等宝贵精神,实现自身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与要求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做好基础知识的传授工作。各学科教师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工作,因为基础知识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问题解答提供理论与方向指导,基础知识具有广泛的适用功能。小学语文教师只有积极开展诸如汉字书写、词汇识记、朗读背诵等基础教学工作,才可以丰富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知,夯实他们的基础,使他们能够厚积薄发,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发展各种能力和素质,提高核心素养的培养效率。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各项能力与素质的拓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分析诸如词语含义、文章内容基础上,促使学生由浅入深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独立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最后,小学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九大精神中更加注重德育,而核心素养同样包括发展学生道德品质与爱国情感的內涵。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借助教学知识点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明和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小热爱祖国。同时,也需要全面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规范他们的行为,使他们能够言行一致,成为一名符合社会要求的公民。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党的教育方针和最新的教学理念,更新自身教学模式,在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具备较高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
  由于成长环境等因素影响造成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不一,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动力,为高效培养其核心素养提供有力的条件支持。
  语文教师可以创设同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例如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教材内容精彩的教学视频,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趣味和魅力,以此增加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专心听讲,减少教学秩序混乱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充分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需要同小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与他们进行密切的交流沟通,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困惑,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促使小学生由对教师的崇敬转化为对语文课程的喜爱,积极配合语文教师的各项教学工作。
  (二)构建开放式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才能够获得知识,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对此,语文教师需要构建开放式语文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开放式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情景教学,要求小学生根据语文教材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发挥寓教于乐的教学功能,促使小学生对文章作者情感可以准确把握,实现其情感认知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可以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使小学生分组学习,在小组交流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辨别形近字“验”和“俭”的区别时,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使他们经过独立搜集资料思考后分享观点,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拓展性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教材知识的讲授,还需要进行拓展性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各项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巩固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利用多媒体为小学生展示有关的历史纪录片等,在增强教学生互动性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通过诸如抗日纪录片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等,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同时受到爱国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网络语文学习平台,补充知识内容,在增加其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实现发散性思维的提升。
  综上所述,培养核心素养是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开展原则,有效突出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环节,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晓慧.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中),2018(2).
  [2]尹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J].课外语文,2017(28).
  [3]金旭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朱小东,女,吉林人,大学本科毕业于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9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