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从当前建筑产业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出发,概括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优势,介绍了现今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现状,并对其发展瓶颈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预制构件
  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4-0079-02
   现代社会就像一列高速前进的列车,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停加速,企业只有加快改革创新、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才能滿足社会总体的需求。对于建筑领域来说,提高生产力和劳动效率就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难题。但是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面对人力资源的缺乏和人工成本的增加,节支降税、降本增效的较优途径之一就是建筑业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其中最好的模式就是推广装配饰建筑。
  1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对于多数人来讲还很陌生,但早在1910年德国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就提出了这个概念,他认为在住宅中差不多所有的部件和构件够可以在工厂中制造,“手工操作愈少,工业化的好处就愈多”。他所提到的工业化建筑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装配式建筑,就是把“手工作业”进化到“流水线作业”,把工厂预制完成的梁、板、柱、墙等构件通过运输环节送到施工现场,通过节点的搭接和浇筑组合而成的建筑物,这种工业化产业化的建筑在欧美及日本已经广泛采用。
  2 装配式建筑应用优点
  2.1 提升工程质量及效率
  在工厂里制造构件能确保原材料入场的质量,并通过机械设备的建工,制造出各项性能指标较为规范更优的产品构件,减少了很多质量缺陷。并且,由于混凝土在养护车间的时间大大低于普通的自然养护时间,预制构件的成品养护时间短,能够帮助缩短工期,较大的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2 提升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提升文明施工
  由于现场施工作业量明显减少,极大的缩减了安全生产的环节,降低安全管理风险,只要把控好运输环节及装配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就能降低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且因为大幅减少了复杂变化的现场施工作业及各工种交叉作业,项目团队更容易实现文明施工及标准化的管理工作。
  2.3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
  在传统建筑工地上,由于现场作业量极大,人们对建筑业一般有“脏、乱、差”的印象。虽然文明施工管理越来越严格,但无法从本质上解决这个问题。扬尘污染、噪声污染、化工材料污染等给施工现场及周边生态环境都带来很不利的影响。而装配式作业转移了一部分现场施工活动,有效地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同时因为工厂生产的构件标准化较高,当形成规模,产品尺寸就会渐渐模数化,这样能大幅减少材料机具的浪费,提高材料周转的能力,例如钢模铝模等的重复使用率提高,更好的打造一种节能低碳的绿色生态产业。
  3 装配式建筑的分类
  装配式建筑,除了常见的预制混凝土结构外,其他种类也很多,根据使用的结构材料,又分成钢结构、木结构、砼结构等。通过结构形式又可分为砌块、板材、盒式、骨架板材、开板、开层等。从建筑物的角度则可分为低层、多层、高层、超高层装配式建筑。从结构体系又可分为框架、框-剪、简体、空间薄壁、悬索等。如此繁多的种类使得装配式建筑能够被广泛应用在工地、公共、商业、住宅等项目上。
  4 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不足
  4.1 与传统的建筑相比成本偏高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全面推广的时间较短,相应配套的模具等还不完善,配套的生产厂家数量少,产品模数化程度低,未形成完全市场竞争的采购销售机制。这就造成了采购成本高、原材料如混凝土及钢材的使用量较大。并且,由于造价管理部门配套竞额还不完善、构件的竞价与生产成本相互脱钩,造成了装配式建筑建设成本偏高的现象。
  4.2 产品供应链效率低,设计施工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只有少数的建筑企业有自己的预制构件配套生产工厂,大部分只能完成点对点的产品供产。而规模化装配式市场必须有足够的构件生产厂家以及配套产品的生产和供应链条。近年来各地区虽然出台了提高装配式建筑比例的政策,但由于配套生产基地少,开发成本高,使得装配式技术的推广遇到瓶颈。另外装配式技术涉及到的项目设计,构件生产到施工管理都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而这种资源仍很缺乏。
  4.3 激励政策少,企业主动力小
  虽然各地住建部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提高了新型装配式住宅的建设比例要求,但相关激励政策仍然很少,包括在土地出让、费用减免,绿色建筑奖励、安全管理及产品预制率提升方面都比较匮乏。只有政策倾斜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建筑生产企业的动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制约因素,突破发展的瓶颈。否则,企业只能根据成本利润来决定装配式技术的使用方法,对于推广装配式建筑是一大隐患。
  5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现行装配式建筑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后,我认为这项技术的推广对我国建筑行业是十分必要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出标准高、体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力,同时逐渐完善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体系。我想随着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综合效高的不断体现,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就会在这片工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张弛,李晓林.浅谈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与发展[J].辽宁建材,2011,(05):24-25.
  [3]李湘洲.装配式建筑一览[J].建筑工人,2010,(03).
  [4]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2010,(12):1074-1077.
  [5]滕智明,朱金铨.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黄双华.房屋结构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3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