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我国正在不断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而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会直接影响其推广和运用。而要想适应国家持续性建设的要求,建设装配式建筑工程就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比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造价,合理分析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影响因素,结合沈阳某小区的情况开展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造价管理。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5-014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志码:A
装配式建筑实际是工程生产的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形成的建筑,其建造速度比较快,成效也很高,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比较小,可以有效节省劳动力,提高建筑质量。合理展开提高建筑质量和经济成效的研究,从而减少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成本,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当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比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高,部分区域甚至高于30%。装配式建筑成本增加在哪些层面呢?以下围绕着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影响因素展开探讨。
1 装配式建筑的现状
现如今,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极好,备受诸多建筑行业相关单位的关注。但因为现今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多个层面都未形成完备的体系,大多数公司在选择传统浇筑式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时候有所迟疑,尤其关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作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点,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爆发式增长。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计划和激励政策的影响下,各个省市都出现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热潮。在开工面积上,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开工面积由2015年的7 360万m2发展到2018年的2.9亿m2,该行业的实际复合增速达到了59%。
2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造价对比
2.1 材料造价
在材料造价上,传统现浇建筑遵照建筑所处的区域采用定额计价的形式,按具体的施工图设计工程量,套取预算定额,结合政府给出的取费标准取费,造价费用涵盖了直接和间接工程费用、税金等。装配式建筑造价更多的是由多种费用组合形成,涵盖了直接工程费用、部分构建生产、运输和安装等费用。由于单位只能调整管理费用和经济利润,因此不考虑别的因素,以构建生产、运输和安装费用等为主导。
2.2 工期
在工期方面,传统的现浇建筑生产效率比较低,施工进度比较慢,建设周期比较长,人员劳动强度也大,需要耗费的材料多,因此工期比较长。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施工方式,工期相对较短。
2.3 安装费用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费用除与传统现浇形式有一样的直接工程费用之外,还添加了PC构件生产、运输以及现场安装等诸多费用。管理费和利润都是公司遵照实际情况调整计取,而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安装费用是以垂直运输、安装和模板费用为主[1]。
3 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因素
3.1 设计阶段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中,设计的深度和精度要求相对比较高,由于制作和施工中不需要变更设计,因此要求建筑师、结构设计师还有其他专业设计师密切协作和互动,同时设计人员和制作厂家、安装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保持密切协作和互动,以免出现失误,减少设计的工作量。
3.1.1 PC材料成本高
相较于传统的现浇建筑材料成本,装配式建筑成本材料费用较高。尽管还有钢结构等,但是大多使用PC材料,所需费用较高,致使整个建筑材料成本不断增加,对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产生了影响[2]。
3.1.2 设计费增加
相较于传统的建筑设计成本,由于装配式建筑在设计时需要多位设计师密切合作,涵盖了建筑师、结构设计师还有其他专业设计师,因此设计费用也增加了很多,这也是影响成本的因素之一。
3.1.3 生产劳动力成本低
尽管设计费用有所增加,不过与传统建筑在生产劳动力方面耗费比较多,耗时耗力耗资相比,装配式建筑的劳动力成本更低。
3.2 生产阶段
3.2.1 构配件标准化程度较低
相较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的标准化程度有所区别。传统的现浇式对于构配件的标准化程度讲究“稳”,对于其标准化程度要求相对固定。相较而言,装配式建筑在构配件的标准化程度上要求并没有传统式高,反而比较低。
3.2.2 构配件生产企业专业化程度低
装配式建筑成本中突出的一点就是PC构件费用不断增加,这加大了对装配式建筑成本的管控难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构配件的生产企业专业化程度比较低。因此,要适当关注生产企业的专业化程度[3]。
3.2.3 构配件生产规模化程度低
构配件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也影响着装配式建筑成本的高低。
3.2.4 工期
受生产效率、施工进度等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周期比较长,劳动强度也大,需要耗费的材料很多,尽管比现浇式省时,但工期仍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3.3 运输阶段及安装阶段
在运输和安装上,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也有所降低。建筑的装配能适当缩短施工周期,同时建筑的体量比较大,也会缩短施工周期。
整个运输阶段和安装阶段的成本增加了垂直运输和吊装的费用,现场安装、灌浆工种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相较而言,现场的加工棚、临时存放的设施日漸减少[4]。 3.4 生产技术
现如今,BIM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项目协作形式,能够有效地将建筑、结构、水暖电等多个领域的矛盾协调好,减少设计成本。但是实际上,选择应用新兴技术减少成本的企业并不多,这极大地影响了建筑成本预算的合理性,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3.5 施工管理方面
与现浇混凝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更能提高建筑的品质,减少工期和节约材料,达到减排节能的目的。缩短工期能够减少管理费用,缩短投资周期和银行贷款利息等费用。因此,就需要适当提升施工管理的成本[5]。
4 以沈阳某小区为例分析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措施
4.1 案例概况
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项目的总建筑面积超过了11万m2,公租房的数量预设2 000套,都选择装配式建筑,通过整装和安装环保节能的综合卫浴、橱柜等,实现拎包入住。此项目的方案设计阶段由作者所在单位和知名PC构件厂家负责,下文的3号楼就是其中一栋,建筑面积为4 713.56 m2,实际占地面积为410.91 m2。现将运用装配式施工形式和传统现浇施工形式的建筑成本进行比较,表1为各项比较结果。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同一住宅建筑,不算楼地面工程数据,装配式施工的总造价为21 374 167元,现浇设计的总造价为14 123 046元,装配式施工总价更高,而且主要是土建工程和PC构件及安装这两部分花费太多,其他项目的花费都比现浇设计花费成本低。在平方造价上,装配式施工和现浇设计的数据(不包括楼地面工程)依次为4 534.18元/m2、2 951.79元/m2,因为土建工程、PC构件及安装两部分的花费过多,所以装配式施工比现浇设计花费多。装配式设计建安费比现浇设计的建安费高出很多,每平米建安费多783.94元,尤其是土建工程,高出了811.71元。虽然PC构件安装费用大幅增加,但装配式建筑仍比传统现浇建筑造价高。
通过比较装配式建筑成本和现浇建筑成本,结合案例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虽然装配式在工期方面有优势,但是由于PC构件和安装等费用管控过多,制约了装配式建筑成本管控,因此在探究装配式成本管控的策略时,应当在把握优势的基础上注重对PC材料及其安装方面的管控。
4.2 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策略
4.2.1 科学布置PC生产公司
建造装配式建筑的时候,要尽可能减少PC构件的生产成本,并且合理考量预制构件的运输形式和费用等,这样才能实现对建筑成本的管控。此外,要求有关部门科开展PC生产,尽可能将其构件生产现场和工程建设场地的距离控制在100 km以内,以此减少PC构件的运输费用。
4.2.2 提升安装施工的水准
预制构件安装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水平的高低和安装的质量都会影响建筑成本的高低。因此,应让有关部门在生产成本管控方面提高施工水平[5]。
4.2.3 按照施工进度,尽可能减少调运费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形式和一般建筑的区别在于其在前期运用技术和实施管理策略,设计单位需要与构件生产厂商和施工单位保持联系,生产构件的进度要严格遵守施工单位的要求,只有确保施工进度,才能减少构件的仓储时间,进而减少仓储费用。运输构件前,生产工厂应当做好沟通工作,现场堆置顺序需要贴合施工吊装顺序,构件堆放位置需要安排在安装机械覆盖范围内,以便进一步减少构件的搬运增加费。
4.2.4 转变构件运输形式,减少运输费用
运输构件之前,合理分析构件的尺寸,科学核算装车数量,提升车辆的运输效率,减少车辆的运用次数,省去运费,避免在设计阶段因没有正确地拆开构件而导致租赁费用、人工费用增加。
5 结束语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装配式建筑随之出现并且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效用。在现代建筑中,传统的现浇形式日渐减少,更多的企业选择装配式建筑建设高楼。但是通过比较这二者的成本可以发现,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仍然较高,因此探讨装配式建筑成本的管控很有必要。通过分析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因素,提出科学布置PC生产公司、提升安装施工的水准、遵照施工进度计划、减少调运费、转变构建运输形式、减少运输费用等建议,以此控制成本,希望为今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管控提供參考。
参考文献:
[1]施文龙.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104.
[2]孙文博.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21):100-101.
[3]王磊.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42):25-26.
[4]康北锋.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控制措施研究[J].居舍,2018(8):3.
[5]张然然.装配式建筑成本分析及优化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8.
(编辑:郭 颖)
作者简介:陈 莹(1998—),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8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