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对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探讨了基于微时代背景下优化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策略:改革教学模式;转换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管理认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创建师生服务体制。希望能为在微时代下完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微时代 高校 学生教育管理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得到了不断地提升和完善,各种各样的聊天软件应运而生,当下我国已经完全进入微时代。微信、QQ和微博等聊天软件慢慢渗入了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已然成为了高校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微时代不仅会影响着人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也有助于获取相关电子信息,与封闭枯燥的教学环境相比较,其主要教学优势就是能够及时获得信息,而且信息内容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1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教育管理内容落后陈旧
  由于长期受传统市场经济体制的约束,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工作无法彻底摆脱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更加难以进行创新改革,因此目前仍然使用通过行政命令来对高校学生实行教育管理的模式。整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十分刻板,因而对高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十分不利,更无法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的管理质量和效率。有很多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对于高校教师的管理没有足够重视,与此同时,没有基于学生的角度去着手开展工作,教育管理中心仍然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部门,致使关于人事分配调动的政策缺乏竞争的体制,造成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难以实现预期的管理效果。
  1.2高校教育管理的方法过于单一
  在国内很多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通常都是教育课程居多,而选修类课程较少,并仍然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模式。落后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新知识和新信息的更新速度还有充实速度十分不足,并且在当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学生学分的计分方式尚存在很多不妥之处,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严重阻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致使高校教育管理的方式过于呆板单一,无法满足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同时也缺乏民主的管理意识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从而难以充分发挥出高校学生的主导地位。
  1.3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受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意识十分薄弱,过去封建落后的教学思想理念导致高校师生与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思想发展受到了约束,另外,目前有很多高校的束缚性过强,为了追逐所谓的名利,不断给学生增加压力,因而在教育工作上的创新观念不强,在具体落实时,针对学生的很多管理制度无法全面贯彻实施,因此,基于这种情况之下,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主动性受到严重的挫伤,在某一方面上来看,我国教育部提倡的素质教学理念得不到大力的推行,从而也保障不了高校得以稳定运行。
  2微时代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2.1转换教学模式
  微时代的来临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给高校教育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机遇,当前高校可以利用微时代下各种互联网平台还有传播渠道,来开展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微时代对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作用来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例如相关工作者可以利用QQ或微信微博等一些社交网络APP来加强与高校学生的互动沟通,以此来全方位掌握到学生的思想变化与心理动态,接着联系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实施管理,从而将管理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2.2增强教育管理者对于互联网技术的认知
  高校应为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员工构建一些社交网络平台,帮助其及时了解到很多网络信息,增强其能熟练运用网络平台的能力。最近几年,高校学生人际沟通多善于利用各种社交APP,比较通用的就是QQ和微信,所以,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需完全掌握QQ和微信的使用方法与各种功能,才能够高效及时地掌握到学生的思想变化。與此同时,教育管理者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学生传播信息时 ,要确保信息是积极正向的,避免有低级和违法信息的混入,从而来有效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价值观还有世界观。
  2.3教育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信息管理的概念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充分适应新的管理方式,高校应按照学生生活习惯、学习方式还有年龄的差异化来进行教育的创新改革。高校应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采用网络技术来开展教学授课,相关工作者与学习者可以通过聊天APP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更新所有的共享信息。高校要逐步创新转变教学形式还有授课内容,同时要利用网络平台来与学生共享信息资源,以此来减少师生间的距离感,从而来加强教育管理的效率。
  2.4利用互联网平台创建师生服务机制
  高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各种类型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而高校需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来开展教研活动、设定教学计划还有建设师资队伍的相关工作。由于长期受很多内部因素的制约,有很多高校仍然重理论、轻实践,因此,高校要合理正确地利用互联网技术,逐渐创建完善的师生服务体制,联系学生的实际需求,来为其提供针对性高质量的服务,在为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时,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得以全方位地发展。高校可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真实了解学生还有教师的实际需求,以此来构建全面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师生服务体制。另外,基于微时代背景下,利用微博、QQ还有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来关注和了解教师、学生、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情况。最后,高校需将互联网平台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充分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专业需求等相关因素,为学生提供一些服务,例如选课服务、就业选项服务等等。
  作者简介:罗刚(1970,2-),男,汉族,湖北咸宁人,本科,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参考文献
  [1] 苗青.“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1):317-318+321.
  [2] 陈乐.“微时代”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18-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5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