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是同时,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一门非常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创造性学科。提到语文学习,当然我们不可忽略的就是作文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更灵活、更宽广的平台,同时也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语文 习作 小学生 能力 仿写 观察 想象
  ?高考改革以来,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得语文者得天下”。意思就是说学好语文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学好语文才能在“千军万马过桥”时独占先机。的确,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非常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创造性学科。在中国教育背景下,可以说语文确实担负着学习好其他各学科的使命,因为其他学科的教材、试卷等都是用汉字印制的,即便是学习外语,我们也得需要语文来作为桥梁。提到语文学习,当然我们不可忽略的就是作文学习。因为作文的应用性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充分体现。另外,在语文试卷中作文分值将近占据半壁江山,要想考试取得高分,必须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生活中我们处处离不开作文。比如,我们在与人交流时,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本身就是口头作文的一种形式;工作中写公文、汇报、总结,生活中用微信和QQ聊天,发微博、电子邮件……都是作文能力的应用和体现。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更灵活、更宽广的平台,同时也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知,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又恰好是基础,关系到初高中阶段的习作教学是否成功。那么,如何才能从小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仿写入手,为习作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对于初入习作之门的小学生而言,要想把作文写好,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小学生毕竟知识面比较窄,而且是刚刚尝试将口头语言落至笔端,往往在写作文时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无从说起的现象。此时,仿写功能就凸显出来了,它可以让学生放下对习作的恐惧,从语句的仿写,到段落的仿写,再到文章的仿写,一步一步发展到对语境、场景、意境等方面的仿写。
  提到仿写,也许有些老师会谈“仿”色变,误把仿写当作抄袭、抄写,一再强调学生要动手去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不能够仿照作文书中的内容去写。其实,对于刚刚学习习作的学生来说这大可不必,我们这里所提的仿写并不是抄袭也不是抄写,而是一种学习,一种简单的再创造。这里强调的是,老师要指导学生以范文为例,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初步的“写作轮廓”,然后引导学生把目光从书本引向生活去寻找自己的影子。不管学生自己是否亲身经历过,但只要自己能够用自己的心灵真正地去体会过的事情,就可以在作文时看成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来写。这样,不仅让初学习作的小学生习得写作的技巧和语言,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放下不会行文的思想包袱。在经历大同小异的仿写、大异小同的改写后,逐渐形成大小各异的创写,学生的习作能力也会在一点一滴中逐渐获得提高。
  二、留心观察,为习作积累丰富素材
  在小学阶段,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非常重要,这个积累不仅限于大量的阅读积累,还包括对周围环境和周围事物观察的积累。观察是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鲁迅先生说:“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简短的文字概况出观察在习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细心体验。这里提及的观察绝不是漫无目的地看,而是有顺序、有重点的用心观察。比如在写作文《秋天》时,为了能让学生亲历秋天的变化特点,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到附近的公园里,抑或是到山间田野里去观察、去探寻秋天的足迹。观察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去观察,比如按照从高到低或者从远到近的顺序,也可以按照先看整体后看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同时,我们还要指导学生抓住最突出、最能反映秋天特点的部分去进行观察。比如,看一看秋天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秋天到了,小动物们的生活有哪些不同;秋天的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过去比较有哪些不同等等。当然,观察只戴着眼镜是不够的,我们还要鼓励学生们用触觉、听觉、嗅觉去观察,比如,用手拾起一片落叶,用鼻子闻一闻熟透的苹果,用耳朵去听一听空中远飞鸟儿的鸣叫……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观察过程,学生才会积累出丰富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才会有生活、有情感、有温度、有条理。
  三、发挥想象,为习作创作插上翅膀
  “人类失去想象,世界将会怎样?”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词,那么什么是想象呢?想象就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这种把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人的想象力就是充满创造性的,在作文教学中,其实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为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多种写作模式,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去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比如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续写、扩写、补充情节等方式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学完部编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后,教师布置学生想象西蒙死去后,桑娜一家九口人今后的日子该怎样“熬”并展开续写。有的学生写他们一家相依为命,渔夫每天打鱼养家,桑娜每天操持家务,他们虽然过得很贫困,但他们很满足。有的写渔夫在出海打鱼中救下一个因沉船落水的富翁,富翁为报答他给予了他们家很多帮助,从此他们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其实,让学生大胆想象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得以提高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利用续写、扩写、想象等的合理化训练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总之,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期内就能见成效的,它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具体习作情况进行耐心启发、细心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增强学生动笔习作的信心。当学生一旦養成细心观察、善于想象、乐于表达的习惯,并形成一种能力,并且当这种能力趋于稳定时,学生在作文中遇到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作文就将会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9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