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党中央在2018年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建设美丽新农村。而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抓手。基于此,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村干部、村民及乡镇相关负责人的方式,选取6镇12村对浙江省东阳市的生活垃圾治理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存在问题与原因;对策;浙江省东阳市
  浙江省早在2014就开始积极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截止到2019年,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建制村累计18 742个,覆盖率达到76%,而东阳市在2018年时被评为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市,垃圾分类处理自然村覆盖率已达到99.91%。为更真实地了解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对东阳市6镇12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1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1.1 农村生活垃圾构成与特点
  如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构成也在随之改变。随着农村“厕所革命”的不断深入及家庭养殖比重的不断下降,有机垃圾所占比重越来越低。而随着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旧手机、充电线及旧电脑等电子废弃物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带来食品包装塑料袋、饮料瓶、旧衣鞋的增加。在调查村庄的垃圾构成中,厨余物等约占农村生活垃圾比重的50.12%,为不可回收垃圾;塑料制品、易拉罐、包装纸和购物袋等约占生活垃圾的38.85%,为可回收垃圾;农药瓶、废电池等约占农村垃圾总量的3.12%,为有害垃圾;其余约占农村垃圾的7.91%。
  1.2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据实地调查发现,各村都向村民发放分类垃圾筒并设置专门的垃圾投放点,基本都配有相应数量的保洁人员。垃圾分类的主力军以家庭主妇为主,垃圾治理基本上实行农户粗分投放至相应垃圾筒,再由各村的保洁员二次细分后转运至村集中垃圾收集点或自行焚烧。调查中31.6%村庄实行“农户分类-村集中收集-村自行处置”的垃圾收运处置方式,58.7%的村庄在村收集后由垃圾清运车运输至垃圾中转站,再由市、县进行终端集中处置,“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垃圾收运模式基本形成。
  2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积极性不高
  调查显示,不想分和没有习惯分的比例达68.8%,充分说明村民没有形成良好的分类习惯,普遍缺乏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与意愿,甚至还存在个别村庄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
  2.2 生活垃圾准确分类投放率不高
  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虽正式实施,但在基层村民中的宣传与指导不够,村民对垃圾分类标准不理解,导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流于形式,垃圾混投现象时有发生,东阳市垃圾分类处置体系中的乡镇一级分拣中心数量严重不足。
  2.3 垃圾收运工作不到位
  1)运输过程中存在农户粗分后保洁人员又混合倒入保洁车再投放到垃圾集中点的现象。2)各村垃圾运转清洁员配置不够,导致垃圾收运不及时、频率低等。垃圾收运过程中,从户到村、从村到集中中转站的处理环节也存在合作不连贯的问题。
  2.4 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再利用率低
  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比较缓慢,农村生活垃圾经村级初分与保洁员集中收运后,多半进行填埋或焚烧而未进行专业化处理,垃圾分类处理缺乏技术支撑和指导的问题突出。
  3 原因分析
  3.1 農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意识不强
  垃圾分类需要居民改变生活习惯,而部分农民的生活方式并没有随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变化而改变。垃圾分类治理要求先有头脑意识,才能自觉践行。尽管政府已经将垃圾分类与处理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与引导,但较多的居民对生活垃圾还没有分类处理意识,也缺乏相应的环保意识。加之农村人口中青壮年群体缺失,人口结构更多地呈现空心化、老龄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垃圾分类处理的难度,降低了工作的推进速度。
  3.2 农村保洁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够
  各村保洁队伍存在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层次低,甚至身体略有疾病,兼有解决村民就业的照顾性质。农村的保洁队伍对垃圾的处置没有或很少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镇级培训以村干部为主要对象,宣传教育劝导基本由村里自治,导致相对专业化的保洁队伍缺乏有效的二次分拣与监督。
  3.3 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运行资金不足
  由于垃圾分类处置的运行成本较高,目前在垃圾处理的投入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和村集体自筹,筹资渠道单一。调查中发现,适度付费制度尚未建立,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农村生活垃圾后端处置基础条件差。
  4 对策建议
  4.1 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垃圾分类准确率
  利用传统电视、广播等媒体开展微视频展播、“小手牵大手”游戏、知识竞赛、文艺晚会和曝光不良行为等活动,利用自媒体如微信群、APP公众号等的便利性,多途径采用面对面、点对点形式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与指导,推广宣传典型做法。建立“党建+垃圾分类”的模式,重点要发挥党员带头与志愿者作用,提高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与意愿,从而实现从“要我分”到“我要分”的转变[1]。
  4.2 明确分类标准,立足垃圾分类水土化
  垃圾分类的做法要适应农村水土,和村民讲垃圾分类,要用农民易懂的话。如金华的二次四分法,按照“会烂”“不会烂”这“两分法”,不会烂按是否“可卖”进行再次分类,村民更愿意接受,也易于理解与操作。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的实施宣传与指导还需更具有“农民味”,立足水土化。
  4.3 建立奖惩机制,提高农村群众的参与度
  奖惩是双向的评价机制。1)要建立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激励制度。以“互联网+”智能化管理模式助力农村垃圾分类,东阳市自主研发的“考垃”APP平台,农户在完成垃圾分类后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所需的各种日常用品。农户每年度累计的剩余积分通过系统清算,由开户银行换算成现金后转入农户绑定的银行账户。“考垃”APP还会对农户积分数进行排名,推出垃圾分类考核“红黑榜”“荣誉榜”,大家都要面子,且邻里之间相熟,农民之间无形中形成了良性竞赛,提升了垃圾分类的积极性。2)加大垃圾分类回收督查力度,实行与村规民约相结合的制度。如东阳市对不按照规定分类的农村或个人进行一定的罚款,由“劝导”变成了“强制”,很好地起到了警示震慑作用[2]。
  4.4 拓宽筹集渠道,建立适度付费制度
  除加大政府、企业、村集体的资金投入外,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民适度付费制度。根据调查问卷显示,79.9%的村民接受每户费用不超过100元的垃圾处理费。同时,对于密集地村庄可加强各村系统协调,建立以村为基本单位便于垃圾处置转换的区域联动整合,采取“多村联建”的方式节约资金并提高设施利用率[3]。
  参考文献:
  [1] 吴文伶,孙鹏,程周辉,等.浙江省乡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现状调研与分析[J].乡村科技,2019(17):113-114.
  [2] 彭卫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优化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34):21-23.
  [3] 唐学军,陈晓霞.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路径[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48-51.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1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