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对此,国内外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应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推行垃圾分类标准,加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与分类监管,还应建立治理模式。
关键词:农村;循环经济;垃圾分类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8-009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X799.3 文献标志码:
多年来,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象一直存在,国内外已经做了很多研究,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实行垃圾分类处理是有效的路径和举措,但还存在垃圾处理意识淡薄、分类处理难等问题,影响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与经济发展。
1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研究要点
1.1 国外研究循环经济下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观点
(1)Nova Pinedo Máximo Lucio等(2019)针对农村畜禽粪便的处理提出可行性建议,在卡门潘帕农村地区,每天能产生大约670 kg的粪便,并在露天区域处理。其目的是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人类健康,为鼓励循环经济提供另一种解决方案。研究的重点是蚯蚓堆肥过程,这是低收入地区的解决方案。
(2)Despoina Fytili和Anastasia Zabaniotou(2018)曾在研究中提出,使用分散气化和热解装置可以在以农业、工业废弃物为燃料的作用下,以及向循环经济过渡过程中的环境可持续性不影响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提供当地的能源,为生产商增加收入,同时可以对农业、工业部门废物的管理进行选择,在农村地区创造商机,提供就业机会,提高资源效率,形成资源循环,为农业、生物能源等许多部门提供向循环经济过渡的机会。
国外的研究是深刻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通过建立合理可行且有效的循环经济模式来处理垃圾,使其利用率达到最大。
1.2 国内研究循环经济下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观点
祁瑞瑞(2019)[1]以河南省农村为例,指出农村生活垃圾发生了许多变化,如生活垃圾量增加,来源多样化,组成成分也日趋复杂,随意倾倒现象仍然存在,垃圾来源复杂,综合利用率低,处理成本过高,不可降解垃圾多,治理困难,垃圾减量无害化处理滞后,生活垃圾资源化和循环利用效率低下。
王伟良(2019)[2]以秦皇岛市农村地区为例,结合当地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情况,指出在垃圾中仍存在分类标准不规范的问题,部分农村在基础分类收集设施健全的情况下,依然做不到前端分类处理。各个农村对于生活垃圾的管理制度千篇一律,没有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来建立适合自己乡镇各村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制度,没有将资源合理利用,使得垃圾利用率不高。
国内的研究还停留在如何使农村垃圾分类有效进行下去的层面,在垃圾治理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而且也没找到提高垃圾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2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存问题
2.1 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差
农村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较差,理解不到位,有的人对于垃圾分类的实施不理解、不接受,觉得垃圾分类、堆放、处理等环节太烦琐;也有的人认为城市实行垃圾分类都难以实现,何况是在农村[3]。
在农村地区,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薄弱,对垃圾乱丢、乱放,导致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垃圾处理方式随意,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是焚烧,这种方式虽然处理了垃圾,但是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2.2 農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不明确
目前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还没有专门的立法,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农村对于一些政策的实施本来就滞后,在政策出台时,不能立即实行。在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基本靠自觉,并没有较全面的标准和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具体防治办法一般由地方性法规规定,但是这些法律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和实施。
同时,由于地方性农村垃圾处理法规较少,没有强制性的回收制度,对农村垃圾回收管理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垃圾处理缺乏指导。
2.3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低
目前,农村还普遍存在垃圾分类处理基础设施缺乏和处理能力低的问题,乡镇垃圾处理体系覆盖率低,政府建设和后期运营资金保障不足,缺乏监管机制,也缺乏强制性管理[4]。
农村对于垃圾的基本处理方法是在村内根据村民居住的集中程度和规模放置垃圾桶,村民将生活垃圾投放到垃圾桶内,垃圾清理员负责清理道路上的垃圾,并将垃圾运输到中转站。但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村委会无法拿出足够资金来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3 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对策
3.1 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
实施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是全体居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为了使更多农村居民支持和致力于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公告栏、广播等传统宣传方式开展垃圾管理和垃圾分类等专题活动,再结合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新媒体在网上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从而充分认识环保和废弃物分类的重要性[5]。
3.2 推行科学垃圾分类标准
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各村的分类标准应该针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实际情况制订,同时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我国国情复杂,各个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和体系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各级部门以及法律工作者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出台更多适合的法律法规,构建一套综合、全面的法律体系,为垃圾分类治理的全面实施提供保障。
3.3 加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
应单独为有害废物设立专门的有害废物回收设施,以确保从源头对农村生活废物进行详细分类。在科学的垃圾分类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后,政府部门还应根据实际的分类情况,投资专业的分类运输设施和分类处理设施,如分类回收车和分类转运站,以避免垃圾在源头分类后到后期再次混合的现象发生。
3.4 加强垃圾分类监管
实行奖惩机制,对于垃圾分类工作不配合的村民,要进行处罚;对于举报、制止随意丢弃垃圾的村民进行奖励。使群众互相监督,形成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与垃圾分类处理的良性循环。
3.5 完善循环经济下垃圾分类治理模式
利用循环经济发展“垃圾”生态产业链,创建共享机制,发展“互联网+”模式,利用“互联网+”解决废物分类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线上线下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将分类后的垃圾资源化,例如有的垃圾可作为有机肥售卖出去,对于塑料等可回收资源也可售卖给需要的厂家。
参考文献:
[1]祁瑞瑞.河南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9.
[2]王伟良.秦皇岛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
[3]李莹.实施垃圾分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X县L镇M村为例[J].行政科学论坛,2019(11):51-53.
[4]操建华.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J].重庆社会科学,2019(6):44-54.
[5]傅航超.循环经济背景下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J].山西农经,2019(14):81.
(编辑:周宏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8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