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青贮玉米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段燕燕 张换换 王强
关键词:施氮量;氨挥发;春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
新疆地区光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宜作物生长,然而在新疆北部地区,小麦收获后,有大约90~105 d 的生育期没有利用,浪费了相应的光热资源[1],属于典型的一熟有余,两熟不足。在小麦收获后,免耕复播青贮玉米,利用剩余时间,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也可以增加产量和收益,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氮素是非常重要的必需营养元素[2],对于植物生命活动和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氮肥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农田对氮肥的投入加大,土壤氮素开始出现盈余,并出现持续增长趋势。发展农业获得高产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增加氮肥的投入,但是氮肥施入后,会以各种形式损失,氮肥气态损失的重要途径是氨挥发[3-4]。尿素是最普遍的氮肥,它进入土壤后迅速转化为NH+4-N和NO-3-N,除了被作物吸收外,还会以其他形式进入大气和水体。
氨挥發是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氨挥发损失,造成了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因农田施用氮肥造成的氨挥发可占整个氨排放总量的33%[5],这与我国氮肥高投入及高损失有关[6-8]。为此,研究在春小麦-青贮玉米复种体系中土壤氨的挥发规律,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氨挥发损失,充分发挥氮肥生产的效益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设置不同的施氮量,采用密闭式法研究春小麦-青贮玉米的土壤氨气挥发规律,以期为合理施氮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于2017年3—10月在新疆天业集团试验地进行(85.94°E,44.27°N),该试验地平均海拔412 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865 h,≥10 ℃积温为 3 463.5 ℃,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07 mm,昼夜温差大,无霜期为170 d,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该地区地下水位≥8 m,土质属中壤土,0~100 cm 土层平均容重为1.52 g/cm3。速效氮含量为4235 mg/kg、速效磷含量为4.87 mg/kg,速效钾含量为216.10 mg/kg,有机质含量为32 g/kg。
1.2 试验设计
前茬春小麦设3个施氮量处理(0、360、480 kg/hm2,分别记作Nw0、Nw1、Nw2),后茬青贮玉米在前茬Nw1基础上设3个施氮量处理(0、150、225 kg/hm2,分别记作Nc0、Nc1、Nc2),其中20%基施,80%追施,氮肥用尿素(含氮量46%),不同施肥水平见表1。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小区面积为 15 m2。前茬春小麦选用新春6号,根据基本苗 550万株/hm2、15 cm等行距播种,滴灌带是按照1管4行配置;后茬青贮玉米选用的品种是新饲玉13号,在小麦收获后免耕复播,按照18.5 cm株距、60 cm 等行距种植,沿用前茬的滴灌带,采用1管1行配置。滴灌时间和滴灌量分别见表2、表3。其他肥水管理同大田。
1.3 取样时期和方法
1.3.1 取样时期 分别在前茬春小麦开花期至成熟期,后茬青贮玉米开花期至吐丝期取样。
1.3.2 氨挥发取样 监测田间土壤的氨挥发采用密闭室法[9]。密闭室采用聚氯乙烯(PVC)材料制成圆筒状,内径13 cm,高28 cm,随机置于自滴灌带始第2行和第3行之间,在圆筒内用铁架台架起蒸发皿,顶部密封,使用稀硫酸吸收挥发的氨,稀硫酸溶液浓度为0.01 mol/L,加入20 mL到蒸发皿中。在每个小区随机布置3个氨挥发监测装置,氨挥发的动态监测时间为6 d,在每天08:00—09:00加入稀硫酸溶液,第2天相同时间将蒸发皿中的稀硫酸倒出,装入新的稀硫酸,转入到带塞的三角瓶中并带回实验室待测。
1.3.3 土壤取样 用土钻法采集密闭室附近 20 cm 土层的土样,并重复3次。
1.4 氮挥发测定指标及方法
(1)氨挥发的测定采用1.0 mol/L KCl溶液浸提,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10]。(2)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测定。(3)土壤NH+4-N采用 2 mol/L KCl(水土比 5 mL ∶ 1 g)浸提,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1.5 计算公式
1.5.1 氨挥发质量浓度的计算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配制的2.5 μg/mL NH+4-N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y=0.032 8x+0.048 5(r2=0.996 6),根据标准曲线求氨挥发质量浓度。
1.5.2 土壤NH+4-N含量的计算 计算公式:土壤NH+4-N含量(mg/kg)=[p(N)×V×D]/m。
式中:p(N)为查标准曲线而得测定液中NH+4-N质量浓度(mg/L);V为浸提液体积(mL);D为浸出液稀释倍数,不稀释则D=1;m为土壤质量(g)[10]。
1.6 数据处理
使用Excel、SigmaPlot 12.5等统计软件进行其他数据处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前茬春小麦土壤中氨气的挥发规律
从图1可以看出,施入氮肥后,不同处理土壤氨气挥发量(以NH+4-N质量浓度计,下同)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Nw2处理的氨气挥发量增幅明显高于Nw1。Nw1处理的氨气挥发量在施肥后1 d至3 d持续增长到最大值 6.14 mg/L,然后降低并趋于平稳。Nw2处理的氨气挥发量从施肥后1 d至2 d迅速增加,达到最大值15.07 mg/L,比同一时间的Nw1处理高145.24 %,然后降低到平稳状态。4 d后Nw1和 Nw2处理的氨气挥发量没有太大差异,不同施肥量对其影响较小。
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趋于一致,刚施氮后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值(约18 %),3个处理随时间的增加,其降低速率一致,施肥5 d后土壤含水量Nw1>Nw0>Nw2,但差别不大。从图3可以看出,施肥后 1 d 3个处理土壤NH+4-N含量达到最大值,按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Nw2、Nw1、Nw0;施肥3 d后,不同处理土壤中NH+4-N含量明显下降,后趋于平缓。 2.2 后茬青贮玉米土壤中氨气的挥发规律
青贮玉米开花期至吐丝期不同处理土壤中氨气挥发的动态变化见图4,不同处理的土壤中氨挥发在施肥后1 d达到最大值,大小顺序为Nc1>Nc0>Nc2,在施肥后 2 d 明显下降,施肥后3 d Nc2又上升之后缓慢下降,在3~5 d,氨挥发质量浓度大小顺序是Nc2>Nc1>Nc0,Nc1与Nc0相差不大。Nc2处理的氨气挥发量总体较高,施肥后1 d与2 d各处理之间差距不大,在3 d之后,与Nc0、Nc1相比,Nc2处理氨挥发量高98%左右,可见较高的施氮量对氨气挥发产生明显影响。
青贮玉米开花至吐丝期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和土壤NH4+-N含量的动态变化见图5、图6,从图5可以看出,不同施氮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趋于一致,刚灌水施肥后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值,从施肥后1 d至7 d,呈线性降低,降低速率趋于一致。从图6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趋于一致,在施肥后1 d达到较大值,其中Nc2最高,为25.97 mg/kg,施肥后1 d至3 d的土壤NH+4-N含量处于较高水平,之后迅速下降,5 d后,土壤NH+4-N含量处于平稳状态,说明青贮玉米氮肥尿素的水解在5 d内基本完成。
2.3 土壤氨挥发与土壤含水量、土壤NH4+-N含量的相关关系
从表4可以看出,在春小麦季氨挥发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相关性较低,与土壤NH+4-N含量之间相关性较高,并且与Nw1处理的相关性高于Nw2。在青贮玉米季,氨挥发量与土壤含水量呈强相关性,
与土壤NH+4-N含量的相关性次之,不同处理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Nc2、Nc0、Nc1。
3 讨论与结论
3.1 不同施氮量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施肥量的大小对土壤氨挥发有显著影响[11-12],朱兆良等研究发现,在我国农田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率约为11%,只是氮肥损失的一个方面[13]。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农田氮肥损失率为33.3%~736%,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为30%~35%,农田氨挥发损失占施氮总量的1%~47%[11,14]。本试验中,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加的氮量增加,氨气挥发量增加,春小麦Nw1处理在开花期至成熟期氨挥发量在施肥后3 d达到最大值,为6.143 3 mg/L,Nw2处理在施肥后2 d达到最大值,为15.066 1 mg/L,比Nw1处理高145.24%,并且挥发最大量时间提前,Nw2处理的挥发速率高。在青贮玉米开花期至吐丝期氨挥发在 3 d 后,与Nc0、Nc1处理相比,Nc2处理氨挥发量较高,高98%,表明较高的施氮量对氨气挥发产生明显影响,并且影响发生在施肥3 d后,Nc2处理3 d后氨挥发量又升高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不同作物对氮肥尿素水解速率的影响
不同作物对氮肥尿素水解速率有明显影响。土壤NH4+-N含量在施肥后1 d达到最大值,3 d 后处于平稳状态,春小麦施入氮肥尿素的水解在 3 d 内基本完成,其间尿素转化成NH+4-N,NH+4-N 轉化成氨气还需要一段时间,一般推迟 1~2 d。土壤NH+4-N含量在施肥后5 d后趋于平稳状态,说明青贮玉米尿素水解在5 d内基本完成。
3.3 土壤氨挥发量与土壤含水量、土壤NH4+-N含量相关性
氨挥发速率与当天的温度和土壤中的 NH4+-N含量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14-17]。本试验中春小麦氨挥发量与土壤含水量相关性较低,与土壤NH+4-N 含量相关性较高,青贮玉米氨挥发量与土壤含水量呈强相关性,与土壤NH+4-N含量呈中相关性,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注意水肥管理,适当减少灌水量可以降低土壤氨挥发量。本试验中在施肥后第6天的测量数据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肖娇等测量时间大于10 d的变化趋势较明显[18],可能由于测量时间不足,相关变化规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在春小麦季施氮量的大小对土壤氨挥发有明显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加的氮量增加,氨气挥发量增加,Nw2>Nw1。青贮玉米季土壤氨气挥发量表现为Nc2>Nc1>Nc0。总体来说,在前茬施氮量为360 kg/hm2、后茬施氮量为150 kg/hm2的条件下,氨挥发量较少。
参考文献:
[1]桑志勤,陈树宾,段震宇,等. 不同施肥处理对复播青贮玉米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2(9):41-45.
[2]Zhu Z L,Chen D L. Nitrogen fertilizer use in China-Contribution to food production,impaction the environment and b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J].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 economy Systems,2002,63:117-127.
[3]Lin D X,Fan X H,Hu F,et al. Ammonia volatilization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response to urea application in rice fields of the Taihu lake region,China[J]. Pedosphere,2007(17):639-645.
[4]Thompson R J. Gaseous Nitrogen losses and ammonia volatilization measurement following land application of cattle slurry in the mid-Atlantic region of the USA[J]. Plant and Soil,2004(266):231-246. [5]Huang X,Song Y,Li M M,et al. A high-resolution ammonia emission inventory in China[J].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2012,26(1):1-14.
[6]Ju X T,Xing G X,Chen X P,et al. Reducing environmental risk by improving N management in intensive Chinese agricultural system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9,106(9):3041-3046.
[7]Miao Y X,Stewart B A,Zhang F S. Long-term experiments for sustainable nutrient management in China. A review[J]. 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1,31(2):397-414.
[8]巨晓棠,谷保静. 我国农田氮肥施用现状、问题及趋势[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4):783-795.
[9]周广威,张 文,闵 伟,等. 灌溉水盐度对滴灌棉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2):413-420.
[10]郑必昭.土壤分析技术指南[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64-166.
[11]Hayashi K,Nishimura S,Yagi K. Ammonia volatilization from a paddy field following applications of urea:rice plants are both an absorber and an emitter for atmospheric ammonia[J].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8,390(2/3):485-494.
[12]鄧美华,尹 斌,张绍林,等. 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J]. 土壤,2006,38(3):263-269.
[13]朱兆良. 中国土壤氮素研究[J]. 土壤学报,2008,45(5):778-783.
[14]薛利红,杨林章,施卫明,等.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源头减量技术[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5):881-888.
[15]贺发云,尹斌,金雪霞,等. 南京两种菜地土壤氨挥发的研究[J]. 土壤学报,2005,42(2):253-259.
[16]宋勇生,范晓晖,林德喜,等. 太湖地区稻田氨挥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土壤学报,2004,41(2):265-269.
[17]Fan X H,Song Y S,Lin D X,et al. Ammonia volatilization losses from urea applied to wheat on a paddy soil in Taihu region,China[J]. Pedosphere,2005,15(1):59-65.
[18]肖 娇,樊建凌,叶桂萍,等. 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季潮土氨挥发损失[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35(10):2011-2018.闫军辉,刘金科,王 娟,等. 南北过渡带浅层地温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J].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45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