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跨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跨文化视角下高校大学生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契合国际化发展背景下对跨文化人才的现实需求。跨文化视角下,通过阐释跨文化能力的内涵,指出了在高校大学生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进行探索,以期对促进高校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提升提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高校;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必须要强化他们的英语学习,要求他们在熟练掌握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尝试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积极地创造机会和国际友人展开有效的交流,通过多方合作沟通,不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水平。高校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要以跨文化交际为基点,打造良好的英语授课模式,突出开放性原则,旨在打造更多优秀的交际人才。本文重点对跨文化视角下构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展开探索。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与内容
  交际是语言的根本功能之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校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见解,但总体而言形成了基本共识,即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交际者在特定的情境中商讨文化意义、辨析文化身份,有效得体地进行交际的能力。陈国明(2009) 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重视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注意人与沟通环境之间的互动与对双方的文化认同。有学者认为跨文化的定义必须要涉及3个主要的层面,即超越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能力、善于欣赏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文化环境中恰当表现的能力。根据G.M.Chen & W.J. Starosta 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知,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及3方面,即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技巧。
  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构成,主要可以从3个维度入手:一是认知维度。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认知能力是指交际者必须具备可以理解和跨越不同语言或非语言编码进行交际的能力,即要求掌握目的文化的交际体系、认知的综合能力、文化的理解等。二是情感维度。情感维度强调的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情感能力,即适应动机、身份、审美等基础上的较好的文化移情能力,最终获得得体的交际策略。三是行为能力维度。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人或群体进行交流时,交际能力体现在具体的交际行为当中,从而实现必要的沟通。而这个跨文化交际行为能力则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行为层面的具体体现。同时,行为能力也是认知能力、情感能力等重要的支撑和铺垫,在具体行为中展现出个人所欲表达的认知和情感经验。一般而言,跨文化行为能力涉及3个层面:首先是技术能力,即解决不同问题应具备的可用知识和技术。其次是协调能力,即与他人进行和谐友好沟通交际的能力。最后是应变能力,即灵活采用合适的交际策略,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难题,确保交际最终目的实现的能力。
  二、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
  学习者学习掌握英语的过程其实就是持续了解外来文化的过程。因此,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跨文化理论的引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习者能够更方便地了解外来文化,要把英语作为学生接触跨文化环境的有力武器,让学生的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
  (一)有助于辅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
  不同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是語言形成的基础,语言是文化传播之载体。每个国家的语言、文化都是既有显著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传授时,一定要引导学生知晓英语国家文化,让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打造,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以此为基点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才是最接地气的教学。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英文语言文化的理解
  借助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跨语言交际能力展开有计划有意识的打造,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通过分析他国独特的思维方式,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革新教学理念,不但要重视英语知识的传授,更要引领学生关注了解他国历史文化的发展。
  (三)有助于培养更多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跨文化人才
  现今,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需要更多的优秀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因此,高校的英语教学必须做到与时俱进,要深入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要围绕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目标,有计划地进行人才打造,切实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从而使学生通过交流迅速感知有效信息资源,提升自身提炼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传授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国内高校教师普遍认识到跨文化理论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跨文化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学的具体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详细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现有高校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重视不足
  现阶段,各个高校的大部分英语教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认识不足,过于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对文化的了解。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与现下社会的发展形势相匹配。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要求严格,不关注英语文化内容方面的学习。这样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阻碍了学生对他国文化的了解。   (二)教师自身跨文化知识和经验积累不足
  英语是典型的西方语言,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了解西方文化历史的过程。现阶段的高校,大多数英语教师都缺乏海外生活经历,因而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教师自己对西方文化的知识储备不足,不能有效地开展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必然会使教学活动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也必然会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英语跨文化交际相关教学实践训练不足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必须要经过实践的学习才可以达成,现阶段的所有高校中,学生同国外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非常少。没有实践的学习,效率相对低,语言技能提升的空间相对狭窄。现阶段,各高校对英语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素养的认识不足,更缺乏科学的教学理论来指导,从而导致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较少。同时,学生的英语学习实践机会普遍不足,学生无法深入了解他国人们的思维方式,了解他国人的交流习惯更无从谈起。此外,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纯粹的口语能力具有极大的差别,只进行纯粹的口语训练,不可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建议
  跨文化视角下,高校必须要进一步推动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具体而言,应侧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优化英语课程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所涉及知识的承载者,为教学活动实践之根本,乃最重要的核心载体。教材内容的组织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对此学科的理解程度,对教材内容进行编排时必须要深入考虑与语言文化、语言文字相关的文化之内涵,必须达成内容与文化内容的有效融合,此为外语教学之根本。因此说,科学的英语教材编排必须要照顾到学生、语言环境的需求,还要遵循知识架构的科学性原则。教材的编排在架构上必须体现出科学性,需要考虑多方面的素质,要体现出社会习俗文化,还要适当地设计一些能够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环节,教会学生尝试站在辩证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因为文化具备复杂性、多元性特征,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表到里的原则。教学过程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还要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内容的设计必须要以中国素质教育改革大纲为基点,此模式下的教学才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引入模块化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合理地设计英语教学模块
  通过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引入模块化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相连,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具体而言,可以做如下划分:
  一是设计跨文化交际知识模塊。进行外语教学时,既要重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某些场合,如果没有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支撑,对语言运用得越是熟练,越可能产生严重的文化误解。因此说,教学时重视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储备对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模块涵盖的知识比较宽泛,一般要借助网络视频观看与课堂传授相结合的方法完成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学习,达成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可借助中国大学慕课等相关网站自主进行网上学习,课堂传授知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原则,突出重难点。网络学习时,学生可根据教师设计的学习提纲,自觉进行课外拓展阅读,自主完成作业。借助此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从而更好地达成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学习。
  二是设计跨文化交际意识模块。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各主体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知。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和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升运用外语时参考目标语文化来及时完善自身语言理解、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跨文化意识,我们一般认为涉及四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围绕所谓的奇怪表面文化现象产生的认知;第二,围绕同母语文化截然不同,却被说成是无法想象的、没有理念支撑的典型文化特征的认知;第三,在理性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的文化特征感知;第四,站在异文化个体的视角来解释异文化。
  在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块,应当侧重关于目的语文化同母语文化存在区别、矛盾的文化现象等内容的教学。其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习者能够自主使用储备的跨文化交际知识,非常敏锐地感知文化的不同给交际结果带来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深刻剖析文化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此环节的教学要根据不同环节跨文化知识的具体安排,借助文化主题开展影视作品赏析等活动,展开网上与网下实践性案例授课,占比为30%左右。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跨文化知识同文化差异性有效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围绕着文化差异、矛盾进行研究,带领学生借助跨文化意识来研究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文化现象。
  三是设计跨文化交际实践模块。本模块主要侧重教学时如何正确使用跨文化知识、怎样训练跨文化意识、模拟演练跨文化交际过程和跨文化的交流。同之前的两个环节比较可以发现,此环节具有更深的内涵,学习者都非常喜欢。此环节以学校的涉外资源为基点,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模拟演练,目的是切实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占比是30%左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单元主题为基点,让学生展开小组活动,通过与外教和外来留学生进行交流,剖析产生文化差异的因素和各自观点;帮助外教和外来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了解其真实感受,得出小结,在班级里进行交流。通过模拟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真实地解读枯燥的理论知识,提升使用的灵活性,提升跨文化意识的敏锐性,使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创新高校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跨文化视角下,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跨文化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立足现有英语课程教学实际,对课程教学方法予以创新。具体如下:
  一是可以尝试引入案例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合理引入和应用,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获得实质上的提升。这些都为文化知识的延伸和不断扩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有助于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知识的全方位吸收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是注重现代化教学技术在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例如,可以充分发挥微课、慕课平台等资源的优势,丰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素材。教师在对重点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合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学习资源,利用新媒体、多媒体等新形式来提升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是高校应当注重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合理应用。高校要积极建立第二课堂,组织多种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例如英语演讲竞赛、英语交换生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潜移默化地了解目的语文化,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注重英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素养提升
  在素质教育革新浪潮下,教师不要忘记自己的双重身份:教学内容的引领者和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其业务能力。当前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对语言使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能够打破已有的语言环境,尝试使用不同语言环境来完成交际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服务质量。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使大学生的数量得以快速提升。高校一定要打造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首先,要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优质教师。其次,强化教研培训,引领教师学习最前沿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调动其内在的实践经验,持续增强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整体教学水平与知识素养。站在跨文化的角度审视,各高校英语教师必须要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率,既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也要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还必须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整体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全球一体化下的跨文化交际,对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跨文化英语教学工作,尽最大可能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每位教师都要做到与时俱进,勇于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高校英语教学必须要勇于创新,要与当下跨文化交际的背景趋势相吻合,对此进行研究的专家学者也要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加大研究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顾晓乐.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之理论和实践模型[J].外语界,2017,(01):79-88.
  [2] 張娟.跨文化视野下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究——评《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教育及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20,(02):130.
  [3] 刘颖.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评《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教育及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9,(06):122.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06):2-8.
  [责任编辑:张丽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4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