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葡萄霜霉病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临沂市是重要的葡萄产区,主要以鲜食葡萄为主,多为露地栽培模式。葡萄霜霉病是临沂市露地栽培葡萄的主要病害。本文根据近年来对葡萄霜霉病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及防治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阐述了葡萄霜霉病的发生特点,提出了葡萄霜霉病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发生特点;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识码:A
  
  葡萄霜霉病(Downy Mildew),是葡萄种植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病害,在中国各葡萄种植区均有分布和发生,尤其在多雨潮湿地区发生普遍,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葡萄霜霉病危害严重,可以导致与叶片光合作用有关的所有生理过程受阻,影响葡萄树势和果实、枝条、根系等器官的营养贮藏,造成早期落叶、早衰,果实品质下降。葡萄霜霉病也是冬季葡萄冬芽、枝条和根系冻害,春季葡萄缺素症以及花序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侵染部位包括叶片、新梢、卷须、穗轴、叶柄、幼果。危害叶子常造成早期落叶,使树体营养积累减少,第2年发芽弱小不整齐,花穗少而小,严重影响产量。发生严重时,会造成大量叶片、幼果、果穗等干枯,严重削弱葡萄养分合成能力,降低果园生产能力,果实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葡萄霜霉病可以侵害葡萄的任何绿色部分或组织,主要侵害叶片,也能够危害葡萄的新梢、卷须、花序、叶柄、穗轴、花蕾、果柄和果实等幼嫩组织,在叶片的背面、果实病斑、花序或果梗上产生白色的霜状霉层,这是葡萄园中霜霉病最容易识别的特征。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受到侵染后,发病初期在叶正面产生半透明、边缘不清晰的油渍状的淡黄色小斑点,随后逐渐变成淡绿色至黄褐色的多角形大斑,后变黄、枯死[1]。
  1 发病特点
  葡萄霜霉病病菌属于单轴霉属,不同于葡萄灰霉病病菌,能感染多种作物引起灰霉病,葡萄霜霉病病菌只侵染葡萄,并不侵染其它作物。葡萄霜霉病在露天发生极其严重,避雨栽培和大棚葡萄基本不会发生。
  病原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残体于土壤中越冬。卵孢子在自由水(水滴、水膜)中,温度达到11℃时萌发,产生孢子囊,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通过雨水飞溅传播到葡萄上,成为春天的初侵染源。初侵染发病后,病斑上长出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子囊靠风传,露水分散,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多于7月开始发生,7月中下旬发病渐多,8—9月为发病盛期;但5—6月发生低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于6月中旬就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果实已大量被害。
  葡萄霜霉病大流行与清园不彻底、病菌基数多、预防不到位、气象条件等有关。冷凉、潮湿、多雨、多雾的天气利于霜霉病的发生,气候条件对发病和流行影响很大,秋季低温、多雨易引发该病流行,夜间低温有利于孢子囊萌发和侵入。霜霉病上穗,而叶片上尚未发现霜霉病或很少的原因多是蘸穗不当所引起,即蘸穗药连续重复使用,引起霜霉病菌交叉感染[2]。
  2 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任何降低湿度和水分、减少病原的措施,都能够减轻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包括完善的排涝体系、田园卫生、田间管理等具体措施。但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一定要采用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清园管理
  霜霉病菌是随着病枝、病果、病叶落地进入土壤中越冬,因此要特别重视葡萄园的清园管理,做好果园卫生清洁,减少病菌源,及时清扫落叶、落果。特别是在葡萄收获后,要彻底清园,清除菌源,剪除病梢,收集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避免病菌残留体入土过冬。在新发展地区(距现有葡萄园有较远的距离)通过种苗的消毒,不携带病原菌,可以维持多年没有葡萄霜霉病。
  2.2 培育健壮树体
  加强水肥管理,科学调控肥水,促进树体生长健壮而不旺长,提高树体的抗病害能力。特别是在萌芽前、开花前后、转色期、成熟期、埋土防寒5个需水关键期和萌芽期、果实膨大期、转色期、采收后、越冬前5次需肥关键期加强管理,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促进葡萄根系健壮生长,改善土壤环境。
  2.3 加强葡萄园管理
  及时摘心、绑蔓和中耕除草,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搞好果园排水,控制副梢量,注意及时疏梢绑蔓,减少病菌从地上部叶片的初次侵染。注意除草和果园种草、降低地面湿度,抑制霜霉病菌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
  2.4 实施避雨栽培
  加盖防雨棚,既能防止田间湿度过大,又能减少叶片结露时间,创造了不利于霜霉病发生的环境条件。因此,葡萄园加盖防雨棚,实施避雨栽培可大大减少霜霉病的发生机会。
  2.5 严格控制葡萄棚室内的温湿度
  特别在葡萄坐果以后,室温白天应快速提温至30℃以上,并尽量维持在32~35℃,以高温低湿来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孢子的萌发侵染。16∶00左右开启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使夜温度维持在10~15℃,空气湿度不高于85%,用较低的温湿度抑制孢子囊和孢子的萌发,控制病害发生。
  2.6 化学药剂防治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发生最普遍的病害,虽然农业措施非常重要和必要,但不能保证控制霜霉病。因此,进入夏秋季节,降雨频繁,田间湿度大,很容易感染霜霉病,必须要定期喷施化学药剂进行预防,可以在发病初期及时铲除,从而避免霜霉病的大发生和蔓延。
  雨季防治霜霉病要以进行预防为主,即10d左右使用1次杀菌剂,以保护性杀菌剂为主。常见的保护性杀菌剂有铜制剂(波尔多液、喹啉铜、松脂酸铜)、代森锰锌、克菌丹·戊唑醇、氰霜唑、吡唑醚菌酯等。注意要提前使用,喷施时要均匀周到,尤其是叶背[3]。
  发病初期对发病中心重点防治,以治疗剂为主。常见的治疗性杀菌剂有甲霜灵、霜脲氰、霜霉威、烯酰吗啉、氟噻唑吡乙酮、吲唑磺菌胺、氟吡菌胺、氯溴异氰尿酸等。氯溴异氰尿酸高效广谱,但持效期短,建议病害爆发期使用,并与其它保护剂混用。喷施时可先用触杀性杀菌剂把病叶背面的霜霉打掉,再喷治疗性杀菌剂,最后再用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巩固效果。
  另外,也可使用氨基寡糖素防控葡萄霜霉病。氨基寡糖素处理能够促进葡萄树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叶片浓绿肥厚,果实膨大,果面光滑,而且能提高葡萄树抗性,降低葡萄霜霉病发生程度,与杀菌剂组合应用能够提高药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20%~30%,降低或延迟葡萄霜霉病的发生,防效为65%~95%。在葡萄霜霉病发生前,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液,均匀喷施茎叶,间隔7d喷雾1次,连续喷雾3次,喷雾均匀一致。葡萄霜霉病发病初期,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液加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液加25%氨基·烯酰吗啉水剂1500倍液等组合应用。杀菌剂一定要交替使用,不能连续多次使用同一种杀菌剂。使用时注意田间葡萄霜霉病发病率在10%以上时,需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和其它杀菌剂组合喷雾,控制葡萄霜霉病危害,单独使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不能有效地控制发生与蔓延。氨基寡糖素水剂适宜在晴朗的天气下喷施,如喷雾后4h内下雨,要进行补喷。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葡萄栽培上,霜霉病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当前要结合栽培现状掌握葡萄霜霉病防治及绿色防控技术,实现高质量栽培生产目标。
  参考文献
  [1] 杜蕙,蒋晶晶,王春明,郭建国,漆永红,吕和平,陈明.天水地区葡萄霜霉病田间病情、孢子囊数量动态及病害始发关键因子分析[J].草业学报,2020,29(05):191-197.
  [2]肖武琴.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福建農业科技,2010(01):58-59.
  [3]吕中伟,王鹏,刘德畅,许领军.葡萄霜霉病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J].落叶果树,2010,42(03):35-36.
  (责任编辑 贾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4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