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价值融通与困境出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量精神文明对于启迪学生思想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地方本科院校将其融入思政教学中。文章从了解地方本科院校思政教学现状及中华优秀文化的应用必要性入手,在此基础上结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因素来探讨其具体应用途径。
  关键词:高校 传统文化 课程思政 公共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必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我国5000年的历史变迁,其实现了对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精神文明的积累沉淀,因此其中蕴含大量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意志。从这一层面讲,老师可以借助优秀的精神文明来引导学生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因此这一内容的融入可以大大提升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率和质量。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其在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充分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文明及思想意志来强化民族自豪感,这对于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道德素质并推动其全面发展而言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相较于传统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内容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实现将笼统的社会行为转化成集体的民族精神,以此来更好地引导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感悟并践行优秀思想意志。就地方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和途径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教育方式之一,其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认知需求,而且可以充分强化学生在家国意识方面的认知程度,这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率和质量而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当前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教育模式落后及学生参与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其整体教学效率大打折扣。针对这些问题,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借助这些文化知识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发扬,而且可以充分优化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手段及内容。
  地方本科院校在改革其思政课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实现对教学方法及理念的优化升级,首先需要提高任课老师及辅导员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其文化素养来更好地担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这一工作。近些年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社会矛盾,而这些社会矛盾的出现滋生了大量不同的价值观念,因此需要地方本科院校老师提升对其学生思想观念方面的引导,避免学生的思想受不良观念侵蚀。为了最大程度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思政教育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变革教学方法,尽可能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夯实自身文化基础,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层次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精神文明。
  另一方面,思政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教学引导过程中可以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提升对学生个性特点的重视程度,以此来避免出现盲目灌输的情况并充分提升整体教育活动的实效性。通过积极改善地方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内容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质量,进而有助于最大程度解决当前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对于提升学生家国意识及民族自豪感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三、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1.学校层面
  (1)加强课程管理,完善传统文化教学制度。高校要在每一学期开设的公共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文化的比重,前提是质量。教师要通过试讲、备课两个阶段的考核。在开设课程中,注重课程内容是否具有“课程思政”的思维,注重教师的讲课水平。
  (2)加强学生管理,提高传统文化的课程质量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高校要引导学生重视公共课程,要在制度上予以体现,不能特殊化对待公共课程,特别是考勤上的管理,这是实现“课程思政”的必要前提。
  (3)培养一支具备传统文化和思政专业背景的教学队伍。思想政治辅导员中具备相关学科背景的,要鼓励其开设传统文化,从师资上保障“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
  2.教师层面
  (1)开设主题鲜明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及十九大精神,结合全国教育大会的内容,认真思考课堂教学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现阶段对于传统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社会热点和育人成效相结合,打造学生喜欢听,学生有思考,学生能去做的金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要有的放矢的选取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可以开设“中国廉政文化史”“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改革开放史”“中原改革人物史”等课程,结合当地实际,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结合课程内容,可以邀请当地相关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优秀党员代表、优秀退伍士兵进课堂,从当事人的角度看去讲解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的。
  (3)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思政教学活动过分拘泥于教材内容和案例,这难免导致其教育活动呈现出死板枯燥的状况,进而无法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充分引导。针对这一问题,地方本科院校思政教学老师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及观念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精神,尽可能避免拘泥于教材所列出的新中国成立前后人物事迹案例,以此来降低学生在理解方面的难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思政老师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拓展,例如引入孟子和老子等圣人的思想内容来讲解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老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个人行为准则,这对于优化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修养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结语
  地方本科院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中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部分思政教育問题,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对家国情怀及精神文明方面的认知程度,其对于提升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整体效率和质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银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方本科思政课教学三点策略[J].现代交际,2019(04):160-161.
  [2]李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方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定位和路径选择[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8,34(06):68-72.
  [3]陈素红.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
  [4]乔洋,刘健婷.高校思政课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8):87-88.
  作者简介
  李智宝(1985.9—),男,汉,河北承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3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