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落实课堂练习的“四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去粕取精,凸显目标性;循序渐进,彰显层次性;形式丰富,体现多样性;以生为本,突显实效性”四方面进行阐述基于《评价标准》下的课堂练习的“四性”研究。通过课堂实践,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提高人文素养”。要实现“两个基本点”,这就要求语文课堂练习要紧扣《评价标准》,努力实现“四性”:目标性、层次性、多样性、实效性。那么,如何实现基于《评价标准》的课堂练习的“四性”?下面以课堂实践去说明。
  一、去粕取精,凸显目标性
  小学抽检评价报告认为:“《评价标准》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底线。教师把握评价标准,重点应该放在‘目标要求’和‘评价要求’的解读上。所以,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要紧扣《评价标准》的“目标要求”和“评价要求”,使课堂练习更具针对性、目标性,改变以往课堂练习贪多,什么都想要的局面,达到“去粕取精”的效果。
  根据这两方面的“目标要求”和“评价要求”,在教《搭石》一文时,把这课的核心教学目标定为:“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师紧紧围绕《评价标准》来确定教学目标,把准了方向,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听、说、读、写的课堂练习。每一个练习都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不偏不倚,精炼准确,都能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无论怎样教,目标明确了,指向性清楚了,练习有指向了,学生就能学有所得。
  二、循序渐进,彰显层次性
  《评价标准》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呈现一个梯度,体现层次性。这就要求课堂练习的设计与运用都要彰显层次性,其层次性可以从两个层面去彰显。
  1.知识层面:由浅入深
  细读《评价标准》对同一知识点的标准要求,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要求都是随着年级的递增,由浅入深,呈阶梯式呈现,都是由认识到理解到感悟到运用,层次分明,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都是一个年级一个年级铺垫递增,螺旋式上升的。这些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年级不同,深浅程度就不同。因此,教师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设计练习时,就要依据《评价标准》的要求和评价示例,设计出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特点的练习,彰显同一知识点练习的层次性。
  2.迁移层面:由课内到课外
  《评价标准》对各个年级的“阅读”都是从“理解、分析概括、领悟体会、欣赏评价、拓展运用”这五项内容去作评价的。细细分析这些内容的编排,前四项内容都是依归于文本,关注课内,而第五项内容“拓展运用”则是表明学习内容的迁移,由课内到课外。这就提醒我们在进行课堂练习的训练时,要认真解读文本,又要超越文本,实现学习内容的迁移,引领课堂向纵深发展。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文本,还要关注课外,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到课外,体现知识习得的层次性。
  3.方法层面:由理解到运用
  《评价标准》对四年级上册“阅读之‘初步认识篇章的结构”的要求如下:“能按事情发展、时间先后、地点变换顺序以及事物的不同方面,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初步认识篇章的结构(总分式结构、过渡句段)特点。同时对“习作文本之‘组织’”又作了如下的规定:“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写清楚。”可见,《评价标准》从“阅读”到“习作”的要求,是先以单元课文作为例子,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继而,在学生掌握方法后,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写作,达到运用的目的。
  三、形式丰富,体现多样性
  《评价标准》的主要特征之“评价目标多元”指出:“《评价标准》在准确评价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特别重视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如批判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的评价;在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的同时,努力探索对学生在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展的评价。”多元评价目标体现的是《评价标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评价的探索与突破,与评价目标多元这一特点相对应的是课堂练习要体现多样性,也就是把听、说、读、写贯穿其中。练习的形式要丰富,切忌单一、乏味,失去“语文味”。在形式上,听的练习可以是听课文录音或听师生读文本内容去思考问题;说的练习可以是补充填空、判断、选择、想象补白、说话练习;读的练习可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写的练习可以是续写、模仿写话、给特定情境写话、运用方法写话……
  四、以生为本,突显实效性
  提高語文课堂听、说、读、写训练的实效性,就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参与度”和“训练的效度”去衡量。首先是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关键在于练习训练方式的选择上。其次是要有“效度”。练习的训练是否有效,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监控、引导的工作。听的练习,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听明白;说的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完整,围绕主题,围绕中心把话说清楚;读的练习,要读悟结合,做到读中悟,悟中读,明确读的意义和目的;写的练习,要以方法引领,对文章的篇章结构、描写方法、表达方法、写作顺序有辅助作用,让学生学以致用。
  实践证明,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与运用,就能真正落实课堂练习的“四性”——目标性、层次性、多样性、实效性,让学生的学习做到了“练之有标”、“练之有序”、“练之有趣”、“练之有效”。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S],广东教育出版社,P126至P16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P1至P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02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