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适应现代社会、迎接新挑战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根据多年低年级数学教学经验,总结了若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让课堂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注重情感调控和教学语言童趣化,培养学习兴趣;利用教具演示,运用直观操作,培养学习兴趣;组织活动,培养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核心素养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已经成了小学数学教师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本文对兴趣导向型教学途径和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为五大数学核心素质培养方式。
一、让课堂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湖南师范大学熊觅在其研究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数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是教学理论发展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发利用整合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积极地回忆有关的知识储备,完全置身于生活氛围中,营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将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介绍给学生,指引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在上新课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小林同学,你今年几岁了?你家里有几人?我们的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这些破冰问题既能帮助学生认识和融入新环境,也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生活情境中的数学,并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再如,教学认识物体时,可紧扣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感受,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的物品,并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拼组图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笔者认为低年级的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价值。如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通过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利用长方体、正方体而构成的实物,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注重情感调控和教学语言童趣化,培养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只偏重语言信息、行为信息的传递,而忽视感情信息的表达,学生会对学习不感兴趣,不乐意学习。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调控。
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衔接起来,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并认识到其所学知识是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另一方面,在师生关系培养中,教师要多亲近学生,与学生拉家常,做游戏,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同时在情感调控过程中,注意遵循“表扬+鼓励”的原则,避免批评与训斥。
语言是信息交流的工具,掌握和运用童趣化的语言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生动、有趣,直接影响刚入学的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師要焕发童心,进入角色,使语言生动、形象,抑扬顿挫,娓娓动听,寓于音乐美感。其次是语言充满生活气息,浅显易懂,学生更乐于学习。
三、利用教具演示,运用直观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特征,教学过程中,多组织学生实践操作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长方体的认识时,组织学生带来长方体实物,牙膏盒等,与学生一起撕面粘叠,证明长方体对应面相等,有几个面,哪几个面是长方形,哪几个面是正方形,再将拆散的长方体框架还其原貌。玩中学,既学会长方体的特征又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如讲“100以内数的组成”时,让学生数小棒,先一根一根地数,可知10个十是一百,几个十就是几十,学生由此便可知道三十五就是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这样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四、组织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例如,在教授“数”的认识时,学生对“自然数表示的数量的多少”这一含义较易理解,如6表示6个人、6朵花、6支铅笔等。但对“数序”却难以理解。根据这一实际,组织学生通过排队活动,将有关的知识渗透到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每人分别扮演一个角色:小鸡、小鸭、小猪、小猴……学生依次说出小鸡排第一,小鸭排第一……这样通过活动和动口说,人人参与,既动脑又有趣,使之对序数有较深刻的理解。又如教授“人民币的认识”时,模拟购物场景活动。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人民币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使学生在玩中认识人民币,同时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品德教育。
五、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时代相结合的产物,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
1.微课快速引入课题,吸引学生,在学生观看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使学生自主学习。如在《分物游戏》一课中,先引导学生观看微课前段的内容,引出本课课题和主题图,暂停,然后让学生根据主题图——小猴子分桃子,用2个圆片代替2只小猴,4根小棒代替4个桃子动手分一分。从学生熟悉、喜欢的小动物人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平均分。
2.微课不需要讲授太多,主要是把这一节课的核心内容借助情景式教学、实验演示等手段展示出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这节课产生疑问、兴趣。在《分物游戏》一课中,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进行教学,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很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先引出3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再出示12根萝卜,让学生用圆片和小棒动手分一分,并让个别学生上台分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体会平均分多种分法。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每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有多种分法。最后播放微视频,再现情景,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本课的知识。
针对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学过程中,低年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材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田慧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5(01).
[2]熊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3]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09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