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思政教育和就业教育的结合途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存在,也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导致就业难的原因較为复杂,存在着就业政策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有学生自身主观因素。高职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两者本身有着内在、深层次的联系,探索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途径,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能让高职思政教育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变革,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就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诸多矛盾冲突的结果,也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客观方面如就业政策、制度滞后等,主观因素主要是学生自身问题,如职业理想、人生价值观等。对于客观方面来说,学校应当提高就业指导及相关服务工作,能够对就业压力进行降低。但主观方面的因素,可以借助思政教育疏导,让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就业难问题的根本解决。因而高校在进行就业教育的过程中将思政教育引进其中,探索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涵
  要找到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途径,需要对内涵有充分地理解和把握。高校就业教育主要是就业择业、职业发展及规划等内容,因而通常培养就业能力为核心,特别是高职院校更是以社会要求去教学,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但是就业难这个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就越来越严重,这是因为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就业方式出现变化。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去适应时代的要求,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就业教育存在差异,思政教育的作用是为了让学生具备更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将来面对职业的时候,能够在本职岗位更加兢兢业业,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壮大贡献一份力量,成为优秀的接班人。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就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通过两者的结合,能够让高效思政教育获得突破性的提高。一直以来,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经常处于被动局面,更像是一种任务型的工作模式,获得的实效并不理想。根本原因还是教育观念倾向于功利性,而对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较为忽略。教学的内容通常与社会现实相分离,并且采用空洞地说教,也没有太多的耐心地疏导。如果让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者结合,就能够利用就业教育的实践性和现实特质去纠正传统思政教育存在的弊端,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恢复思政教育的根本宗旨和原则,即以人为本,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也更加贴近学生,从而更加自觉、主动去参与思政教育活动中。因而,在高职院校让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两者的结合能够让高校的就业教育目标得到更好的保证。扭转长期以来强调的服务模式,不能单纯地只重视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还要进行政策的宣传,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传授更多的就业技巧并强化培训,并且让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贯穿整个过程 。
  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策略
  (一)转变观念,明确定位
  就业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与教育工作者需要教职员工肩负起培养学生并让他们顺利就业的责任,因而需要教育工作者们转变观念,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于就业,通过思想政治的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的素质,使得就业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让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将思政教育具备的指导、引导及疏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业现实问题得到解决,并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务实精神,并且更好地将责任意识提高,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的立体交叉管理体制
  提高领导作用,从而让管理体制得到健全,促进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素都能够顺畅地运行,保障其科学性、实效性。确立以领导核心,院校统一领导和规划实现宏观指导,同时也要加强督促和检查,通过职能部门提供理论支持,并对各项业务进行指导,同时为各部分提供决策咨询和基础保障,构建起立体交叉管理体系,让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实现相互贯穿,体现到学校的课堂及社团活动中,同时也加入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就业与思政教育结合形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
  (三)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随着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思政教育内容也跟随改进和完善,不能仅仅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的解读。还需要根据社会现实引进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光中,实现素质全面地提高,以便让进入单位后,具备较高的素质,让用人单位接受。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培养,培养学生就业的价值取向,拥有正确就业观,就业就能更加多层次。
  四、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两者并不是独立的工作,而是相互贯穿,共同促进,并且也要顺应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面向社会和未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实现两者的结合,让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储杨.大学生创业就业中思政教育的作用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8(11):179—180.
  [2]梁艳.高职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的结合途径研究[J].农家参谋,2018(03):251.
  [3]王红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高职思政课结合的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6):68—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3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