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洁

  摘要:作者针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特征,并对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三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因此,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将传承知识、培养能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提高数学学习和教学的有效性户也是一个函待研究的实践问题[1]。
   1、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特征
   1.1学生情感的关注
   高中阶段的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具有较多的经验,在新课标视域下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教学,而不是根据教材、教参或教案教学,或只管教不管学,无视学生的情绪和反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知学生所想,给学生所需,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新课标下的有效课堂,学生是主角,师生关系是民主和平等的关系,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1.2学生发展的注重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显然,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不仅是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更是现代教学设计最本质的特征。促进学生发展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即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和谐、主动而自由快乐的发展是发展的真谛。因此,新课标视域下的有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以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改变教学程序和方法的目的和出发点。并且,这种发展也不只是知识的增长,更包括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智慧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有利于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2]。
   1.3双主体意识的唤起
   从教的角度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安排好教学,教师的主体性的发挥是为了学生主体性更好地发展;从学的角度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双主体”教学观中,学生的主体性只有依赖于教师主体性,才能更好地发展;只有“双主体”能动的交互作用,学生才能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教师的经验才能得到增长、知识系统也得到更新。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树立“双主体”意识,教师要以尊重、理解、宽容和赞赏的态度来处理师生关系,尊重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感情、个性特点和志向抱负,维护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严,宽容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赞赏学生取得的任何进步、付出的努力及良好的行为,赞赏学生的批判精神。这样,教师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教学就成了平等的主体之间共同探讨的活动,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启迪和激励学生,不断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具有主体精神和独立个性的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
   2、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设计方案
   2.1教学内容的有效设计
   教学内容的有效教学设计是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内容有效的设计过程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教师上课要利用好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必须充分运用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性素材或选择出来的具体材料,精心设计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师应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由于高中数学新教材与原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如何处理新课标下的教材内容显得尤其重要。
   2.2教学时间的有效设计
  合理分配和控制教学时间,是数学教学有效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心理学视角看,时间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从教育学的视角看,时间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分配和控制好教学时间在教学设计中是必须和必然的。
   时间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时间总量越多,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越多,学习的成就和教学效果就越好,同时如果能够按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适时教学,就能避免过早地拔苗助长或过晚学习浪费时间。学习某一内容时如果正是学生恰好具备该方面的起点知识、技能和态度时进行教学,如果能够把握最适当的时间以最适当的方式及时引导学生,如果能够将一系列的学习内容或单元以适当的速度,在适当的时间逐个教学,并且如果教师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对优生或差生适当而及时地进行指导或辅导,则不仅教学效果好,学生的有效时间也得以充分利用。
   2.3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
   数学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活动,是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特征的活动,它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猜想和思维的能力。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在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已有的生活背景和数学实际,设计与生活现实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从一个具体的情景问题开始,由实际问题通过探索、思考得到一个数学问题,即由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由解决问题到实际应用,学生在这个“数学化”的过程中,得到再发现,并通过探索过程去学习,将己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方法和结论。同时,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创造问题情景,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研究、合作讨论、探索出问题的结论,又给了学生一个学习数学的经验、理解和反思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再创造”的成功。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效率。
   3、结论
   总之,教师要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平等交往、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尊师爱生、交往互助、宽容和谐、乐观向上的快乐,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2一166
  [2]严先元.教师怎样设计一堂好课[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5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