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农村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有效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中,由于学生知识接触面的限制,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业成绩较之城镇小学稍低。通过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认为:综合考虑课程标准、国家统编教材以及农村可供利用的开发载体,创新情景教学是激发农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学业成绩以及发展数学能力的现实且可行的路径之一。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小学;数学;情景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4.082
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但农村由于政府决策、交通不便、地域差异、信息不畅等多方面制约因素,教育水平还达不到全面均衡。农村经济环境和文化背景更是对农村小学教育有着直接影响。
情景教学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实践的能力,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起来,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 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1.1 优质生源流失,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我国农村地区因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年轻的劳动力大量流失到城市,父母需要外出打工,没有时间督促、引导孩子学习,并且很多学生家长自己的文化水平就很低,尤其是小学数学,即使学过也可能无法辅导孩子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就导致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增多,尤其是教育问题;另外,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逐步深入,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定居,导致农村学校出现了严重的生源危机。调查表明,流失的生源中,优质生源比例很高,差生相对较少。学校“优质生源流失”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农村小学“生源不稳,质量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1.2 对国家统编教材内容的不适应
农村小学由于学生知识接触面的限制,对国家统编教材中呈现的情境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也感觉无所适从。目前数学国家统编教材使用的主要是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两种,都是经过学科专家多轮论证、修订的,从知识体系、教材内容和目标设计等方面都是符合我们国家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优秀教材。但对于农村儿童来说,因为教材涉及的情景素材少有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教材中的部分教学环节学生很难联系实际情景,导致农村学生对这两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太适应,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水平难以提高。
1.3 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数学教学方面,农村小学可以用到的数学模型、圆规、格尺文具等的配备十分匮乏;农村地区交通、通讯条件也很差,一些最新的数学教学资讯校方也不能及时的传达给老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导致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枯燥、单调,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不适合农村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
2 农村小学数学实施情景教学的意义
2.1 符合新课标中课程实施建议的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建构主义者认为,任何知识都有其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即情景。 要理解并灵活运某一知识,首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产生这一知识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要求更高,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是一种挑战。情景教学法是小学数学课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将抽象的数学课程简单化,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也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2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课堂教学创设的各种情景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因为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怀着极大的兴趣来知道数学的魅力在何处,它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2.3 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改革
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特有的气息和特色的环境中,农村的自然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对农村自然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改变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改革。
3 新课标下农村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有效创新
如何利用农村儿童的数学经验和文化背景去改革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植根于农村儿童的日常生活实际?农村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有效创新应该是一条现实且可行的路径。
3.1 情景教学素材应充分渗透和展示农村的文化属性
农村儿童进學校之前,有过幼儿园或学前班的学前教育,课余时间随家长参与过较多的农村本土的数学实践活动,这些数学实践活动具有“普及性、渗透性和非规范性”的特点,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以作为农村儿童进一步学习学校数学的出发点。
农村小学数学情景素材如若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实践活动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农村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在数学教材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为农村儿童的数学认知、数学理解提供必要的现实素材和认知经验,将能激发农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能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3.2 情景教学的情景创设应符合农村小学生身心特征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2.1 设立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探究问题 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买菜》的教学环节,教材中对本节知识的教学,是以生活中的买菜为情境,使小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由于农村小学生年龄还小,社会实践能力差,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情境还很陌生,且很少有买菜的经历。教师在设计和开展教学时,如果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再列举买文具等等例证,因为买文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很容易回答,然后教师提出数学问题,再让学生估算,水到渠成的呈现出探究的问题,学生就会很轻松地掌握小数加减法。这些抽象、易混淆的小数加减知识,教师从身边的实际情境着手,学生看得见经历过,对于小数加减的意义与小数加减的方法,很容易辨别掌握,学生学起来就感到轻松无压力,真正在愉悦中掌握小数的加减方法和知识,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真正达到数学学习的目的。
3.2.2 演示实体模型,增强小学生感性认识
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不局限于教材中安排的“认一认,说一说”,而是选用农村学生学习中随处可见的课桌面、簿本面等实物,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桌面、数学书封面或数学簿本面的周长后,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实际量一量,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还可以选用农村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树木、田地、池塘以及各种瓜果等等去测量,与教材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既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探究知识、启发心智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求知,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3.2.3 体现 “以人文本”,发挥小学生主体作用
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温度》教学环节,教材中呈现的情境是北京、漠河、西安、台北、拉萨等地的气温情况,虽说有中国地图标识出各地的地理位置,但对于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些地方都很陌生,只是在电视中听说或看过,很少有亲身感受过的。如果教师直接将这一情境引入教学,学生将是被动的接受学习,很难说有生气灵动的课堂。教师在结合教材之时,创造性地以本地区的氣温为情境,这是学生实际感受得到的,以此为资源展开教学,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起来,学生的好奇心就被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堂互动性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3.3 情景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多样性,实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分类指导,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多,由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当,意志品质相对薄弱,尤其是数学学科,极容易因为长期学习困难造成厌学情绪增长,变成所谓的“差生”。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采用针对性强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区别对待,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也能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这样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调整,看到自己在数学课程中的进步与不足,持续保持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 结语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依托教材,因为教材毕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蓝本,借助教材提供的情境与案例开展教学,不能偏离教材;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巧用身边的资源,在遵循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的同时,不能把教材看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充分认识到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资源。作为农村小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摒弃非课件不能上好课的意识,因陋就简,因材施教,处处留心,捕捉提炼身边可用的课程资源,挖掘利用创新,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构建轻松和谐生机勃勃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钱莉.用主题情景的方式玩数学——小学数学“主题情景”设计与教学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6,(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刘超.基于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素材开发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4).
[4] 关英南,赵松梅.基于新课标形势下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1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