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南省贫困地区乡村建设发展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游晓燕

  摘 要 为了全民族的共同发展,云南贫困地区乡村建设需要抓住政策优势和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基于此,通过实践考察,分析红河州哈尼三县发展情况,提出“因地制宜,保证资金,建立适合的产业布局;遵循山地梯田特色,建立宜居社区;关注民生,鼓励村民参与新村建设”3方面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贫困地区;产业布局;乡村建设;生态宜居;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6.059
  2019年,云南省农业经济情况平稳向好,高原特色农业稳步推进。全省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
  1 870.03万吨。从工业经济情况看,全省增长平稳,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昆明市、红河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云南省经济在全国排20名左右,相对来说工业不发达。红河哈尼地区3个县的经济水平不高,产业特色不够明显,农业产品种植重复布局,城镇建设滞后,规模小,教育和经济发展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红河哈尼地区历来以农业为主业,目前农业经济地位不断下降,缺乏活力,工业基础薄弱,乡村地区日常生活经济体制和组织载体弱化,处于区域发展的边缘,整体发展较慢。构建云南红河哈尼贫困地区产业空间布局,打造独特的乡村建设模式迫在眉睫。基于此,以红河州哈尼三县实践考察为例,探讨云南贫困地区乡村建设的发展机遇。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基本情况:位于云南省南部偏远山区哀牢山脉,海拔为1 200~1 500 m。其中,哈尼族比较集中的绿春、红河、元阳3个县都是国家级边疆民族贫困县,红河县是全国最大的哈尼族聚居县。3个县贫困人口267 776人,贫困发生率接近18%,集贫困区、山区、民族聚集区为一体,历史性欠债多,贫困面大,城镇化率低,扶贫任务艰巨;工业产业很少,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绿色天然食品生产和养殖业基本上以销售原料为主,市场波动大。薄弱的产业发展链是推动3个县脱贫致富的短板,其中GDP最多的元阳县仅50亿元人民币,最少的近30亿元,人均GDP 1万元左右。元阳县贫困乡镇主要处于山区、半山区,以9个贫困乡的92个重点贫困村为重点区域,资金动力严重不足。2016年末,红河县全县常住人口34.06万人,其中哈尼族人口26.8万人,辍学外出务工情况普遍存在。绿春县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37.1亿元,贫困人口7 181戶30 128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532元。云南省红河州哈尼地区仅有公路与外界相通,距离省会350多千米,需6个半小时车程。长期以来,特殊的地理原因使得哈尼族地区经济水平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制约了脱贫攻坚的步伐[1-2]。
  1 因地制宜,保证资金,建立适合的产业布局
  红河州委、州政府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红河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发展战略。绿春、元阳、红河3个县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机构,按照计划对贫困户进行精准扶持。该地区3个县扶贫措施基本相同,重视程度高,重心相同。以绿春县为例,扶贫到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项目总投资规模843 352.54万
  元,其中产业发展脱贫项目投资规模近42亿元,转移就业脱贫项目投资规模1 878万元,异地搬迁、脱贫项目投资规模12 790.96万元。健康扶贫项目投资规模9 870万元,生态保护扶贫项目投资规模95 229.56万元。
  产业模式选择和布局:各县脱贫攻坚工作坚持把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有机结合,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注重发展种养业及庭院经济等短平快增收项目。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切实解决群众增收问题。到2020年实现每个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争取做到冬枣、蔬菜、水果、梯田红米、中草药、畜牧等优势产业突出,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农业生产的理念,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生态养殖。
  1.1 合理布局产业带
  1.1.1 特色种养业
  特色种养业包括粮油、蔬果、园艺作物、药材种植。绿春县推进贫困地区蔬菜水果、茶叶等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选育一批相对熟悉合理的优良品种,建设一批良种防御基地和产品生产基地。“十三五”期间,绿春县发展农业种植1.27万公顷,药材种植0.87万公顷。
  1.1.2 特色粮油种植
  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特色粮油、良种繁育生产示范基地,建成一批种子资源库普育种创新基地、良种繁育基地等,推进生产性基础设施、田间工程生产性辅助设施等的建设,发展特色天然产品。元阳县计划于2020年完成梯田红米、果蔬、蚕桑、生态茶、板蓝根、砂仁、蓝莓、枇杷、柠檬、火龙果和桃子等特色种植项目64个,种植面积6.04万公顷。其中,农业种植项目47个,面积5.50万公顷;药材种植项目17个,面积0.54万公顷;特色园艺作物种植项目51个,面积1.66万公顷。
  1.1.3 特色林业
  特色林业包括特色林果种植,木板油料植物种植,林下生态产品开发,林木种苗繁育,花卉种植,竹类种植,森林旅游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元阳县目标发展特色林业项目52个,其中特色林果种植25个,面积1.57万公顷;林下生态产品开发项目17个,面积4.45万公顷;林木种苗繁育项目5个,面积33.33 hm2;森林旅游扶贫示范基地5个。
  1.1.4 特色畜牧养殖
  “十三五”期间,绿春县养牛5万头,养羊10万只,养猪20万只,养禽500万余。元阳县以猪、牛、羊、禽为主的特色畜牧养殖项目411个,其中养牛项目84个,1.79万头;养羊项目50个,3.9万只;养猪项目199个,13.85万只;养禽项目78个,108.72万羽。
  1.1.5 农业龙头企业方面
  红河县将特色产业园与红塘子中小微企业园区合并,建成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园区,成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物流、冷链基地,扶持一批棕榈、葛根、生物药业、林果产品等加工产品龙头企业。绿春县目标直接脱贫6.82万人以上或间接脱贫2.8万人。   产业的空间布局应根据生态条件、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及乡村的发展意愿。出于对生态承载能力(有限的土地和水)、道路、城镇、整体环境承载的考虑,养殖产业也需要布局在山间、坡地、沟谷地带。这里更适合发展经济林果种植、生态林种植、林下经济产业及山地旅游、养生休闲等。适合平地发展的大规模粮油、蔬菜、花卉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和大规模工业生产,并不适合这片以山地、坡地为主的哈尼地区。
  1.2 提升素质与技能,以科技创新支撑农业产能转换
  云南红河3个哈尼贫困县少数民族比例较高,受教育程度低,素质性贫困突出。据统计,3个县少数民族人口平均比例高达94%,其中哈尼族平均占73%;2017年,平均受教育年限统计为8.7。红河县全县常住人口34万人,全县普通高中仅有1所,初中辍学外出务工情况普遍存在。这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收入相对较低,在家种地或从事养殖业的人员也苦于没有技术,扶贫难度较大。乡村贫困与素质教育有相当深刻的内在关联,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这部分人的技能素质和动手能力。各乡镇可强化舆论宣传,加强各驻村帮扶工作,加强社会帮扶组织与个人的沟通,积极与帮扶村贫困户进行对接,构建社会扶贫信息网络。农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要帮助贫困村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茶叶、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特色养殖等重点产业链向贫困村贫困户延伸。依托县职校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展农村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很有必要,如开办冬早蔬菜种植、林下三七种植、茶叶种植、猪牛养殖等技能培训班。采取快捷简便的方法和手段,以芒果高接换种、茶叶栽培技术、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蔬菜施肥技术、核桃栽培技术、无公害生猪饲养技术等为主要内容进行技能培训,并使其获得相应证书。
  红河州3个哈尼县都大力推进“电商+”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红河县为加强东西协作,在社会扶贫方面建立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提高教育、卫生、科技金融等领域进沪学习机会,落实人才交流措施。推进项目援助有序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1.3 打造绿色安全食品,形成区域性特色产业品牌
  由政府牵头搭建商务平台,统一建立3个县的哈尼品牌和产品系列,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信息和渠道,品牌也更有公信力。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提质增效促进农产品上行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未来3年,要推进打造电商发展新平台、创新电商业态模式、拓展电商营销渠道、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补齐城乡物流短板、强化特色品牌培育等6项行动,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品牌推介,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和推介力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和品牌价值。
  2 遵循山地梯田特色,建立宜居社区
  云南红河哈尼地区在乡村建设方面,应遵循山地梯田特色,建立宜居社区。
  2.1 尊重红河地域文化
  相对于其他贫困山区,云南哈尼地区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千百年来形成了天然的哈尼梯田,已被录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是巨型的山水画。2007年建立的国家湿地公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区,可打造绿色宜居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元阳县素有哈尼梯田故乡的美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四度同构的生态系统原貌保存完整,境内有1.27万公顷梯田。红河县按照全县一新三环四区总体旅游布局,着力打造梯田AAAAA级景区,以此为核心串联旅游环线上的各景点,形成旅游经济带进行定点帮扶。马帮文化、土司文化、哈尼梯田文化等多重历史文化共同构建了今天的红河哈尼。将红河县作为高校旅游专业的实习基地,加强与昆明学院的旅游人才合作,交流推广优质旅游资源,定期在昆明学院组织培训与学习,不断加大农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人才培养。
  2.2 生产与生活相结合
  城市小区居民对于小区功能的需求主要是“住得好”,而村庄居民对于村庄功能的需求则首先是产业发展得好、收入增加。对于村民来说,乐业是安居的前提。因此,村庄规划与城市小区规划有很大区别,村庄规划不应照搬照抄城市小区规划。村庄是集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于一体的,村民的居住、创业、就业都集中在村庄内和村域内进行。
  长期以来,该地区以千年的劳作形成了梯田,进而成为天然的美景。人们居住其中,劳动其中。红河州的哈尼地区规划可以以旅游业为主导,形成多业互动、有机复合的产业发展体系,使旅游业与种植业、养殖业形成共生关系。
  2.3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应从村庄和农民的实际能力出发进行规划指导,将村庄建设以渐进的方式前行,而不是大拆大建,盲目追求那种在短期内实现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的效果;让规划与地气结合,保护农村风貌及历史传承,达成尊重村庄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创新民主化、法制化的村庄管理体制。
  云南自然村位于大山深处,有典型的云南“四面田”,保留着一些故居与本主庙、文昌阁等,还有百年古树。丽江古城、阆中古城整体协调又每一个房子都独有特色。应将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置于“天(生态环境)、人、产业、历史文化、村庄、城镇”这样一个框架之中,兼具文化性和本土性,并以改革推动农民创业、农民创业推动产业发展、产业现代化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现代化,构成更大发展的、以人为本的“两化”互动的哈尼经验。
  3 关注民生,鼓励村民参与新村建设
  在红河哈尼地区,引入和寻求多种激发村民参与新村建设的途径主要在于教育、环境、生活、政务上为村民提供便利和更多服务。1)公共图书馆的功能送进乡村社区图书馆(室),如聘请当地知识分子担任志愿者或管理人员,定期推出阅读推广书目,对乡村孩子、成人、老人分類型进行阅读引导,培养阅读习惯,进而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2)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3)增开成人学校,助力成人再教育。可以适当降低入学门槛,增开成人学校,根据时间和职业,灵活设置上课时间和课程,给农村成年人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政府可以提出建设新村的项目使居民自发参与进来,项目由农民自主选择,让农民自主办事、管事,并实行榜样激励,并为村民提供发言献策的平台。网络民意调查显示,村民反映的问题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1)带动农民创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丰富文化活动。2)加大农村民宿政策扶持力度,给予政策、资金和培训支持。3)社区建设中,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村留守人口主体老弱化,社区空心化,乡村文化处于消逝状态,公共活动空间仅存在于办红白喜事之用。4)环境整治面临困难,建议尽快补齐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短板,加强野生动植物知识普及和保护宣传。5)生活方面,“煤改气”“煤改电”后需安排专业指导。6)政务管理方面,小城镇舆情多,乡镇政府应提高回应速度。在村镇一级,谣言很多,迫切需要除昧和科普。为提升小城镇政府的舆情应对速度,应建立乡镇级别的政府、公安微信公众号。
  4 结语
  为了推动全民族的共同发展,云南红河哈尼地区一方面要寻求国家和各级政府更多的政策和法规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强整体规划,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环境保护、乡村文化的传承,实现村民的全员参与治理。
  参考文献:
  [1] 郝晴.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云南贫困地区乡村景观规划初探[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2] 唐青生,陈爱华,袁天昂.云南省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与网点覆盖建设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8):179-184.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61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