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钟家清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要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7~12岁是小学生思维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思维正由具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变,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关注通过数学教学来有意识地传授思维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3-015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3.052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关注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性非常强,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此,教师应该积极认清小学数学中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并且更深入地去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策略,为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创设良好的条件。
   一、小学数学中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小学数学中的逻辑思维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增强,是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重要条件,因此其是非常重要的。
   (一)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其在接触和学习了数学知识之后,必须对之加以思考,唯有通过系统的思考,才能够实现对习得的数学知识的有效内化,唯有这样,才能够将这部分知识纳入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之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能够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养成和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增强
   逻辑思维是主体实现对客观事物有效认知过程当中应遵循的科学的思维过程。数学知识本身带有一定的逻辑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在日常教学环节当中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这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活动更具成效,同时能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掌握数学知识学习的正确路径,从而有助于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让其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显著的增强。
   (三)逻辑思维是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重要条件
   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条件。与此同时,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且不断提升的,更是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素养。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教师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意识也有所欠缺,导致小W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重重。
   (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为薄弱
   小学生思维习惯偏向于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而对于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则往往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阅读一道题目的时候,学生往往可以很快地从头读到尾,但是读完后依然缺乏解题思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题目中的逻辑关联,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而由于逻辑思维能力薄弱,学生在遇到很多需要逻辑推理的问题时都无从下手,这又将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逐渐缺乏信心和兴趣。
   (二)教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意识不足
   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价值,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师都将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上。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传统教育观念的导向,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计算、做题。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确能够夯实基础,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分数,但是对于拓展类题目,学生则手足无措。这是因为教师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没有有针对性地通过引导、传授方法、进行思维训练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缺乏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需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为学生传授思维训练方法,规划教学内容,渗透思维训练,引导自主思考,增进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辅助思维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思考的习惯。下面我将分别对这几个层面的内容加以分析和探究。
   (一)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通常是直接进行解题,这样一来可能会因为审题不认真、缺乏解题思路等因素而解答错误,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题之前,说一说解题思路,对自己的数学习题求解过程加以语言表述,以此来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并让学生的学习感知变得丰富,思维变得具体。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掌握的语言词汇较为有限,因此,如若教师一开始就要求小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解题过程,毫无疑问对于学生而言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同时会因为学生感受到自身的解题过程表述不够规范而担心受到教师的批评,从而逐渐形成畏惧心理,甚至会影响到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当中鼓励学生敢于使用自己的语言对解题过程进行描述,只要学生能够将解题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述出来,便对其加以鼓励和肯定。通过在教学当中坚持这一做法,让学生在头脑当中逐渐生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并形成身体记忆,在后续的教学当中,当某个学生进行表述过程当中出现遗漏时,其他同学亦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加以指出。

nlc2022051110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0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