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兴起对我国新闻报道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微博在信息整合和信息传播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它对新闻报道来说,既扩大了新闻信息来源,又能增强新闻可读性,并且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但是它不是完美的传播工具,与其他媒体一样有自己的天生不足:虚假新闻和信息泛滥,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等等。
关键词:微博客 新闻报道 影响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微博是新兴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其实质是“即时信息流”,其特点是实时、开放、短小、精悍。微博有以下几点功能:首先是发表微博,用户可以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微缩成140字以内的文字或者一张图片,或者一小段视频,然后随时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发表到微博上面;其次是查看微博,用户可以使用微博中的“关键词”功能,去关注他们感兴趣的明星、朋友或者热门话题;再次是参与活题,用户可以针对一篇新闻,一个热门词汇来发起话题,并邀请朋友,一起过来参加讨论。
在新闻业领域,正如网络的出现一样,微博的出现也使传统媒体出现了危机感,尤其是它的平民化的信息发布方式预示着“伞民记者时代”的到来;同时,它在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七的优势是传统媒体甚至博客、论坛等网络媒体难以企及的。但是,微博在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方而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信息的泛滥也给微博网站和受众带来烦恼。一、扩大了新闻报道信息来源,但容易导致虚假新闻和信息泛滥
2009年下半年以来,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纷纷开启或测试微博功能,网民写微博形成一种时尚,用户数呈爆炸式增长。由于操作简单,微博用户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
1.“全民记者时代”的开启
“全民记者”意味着新闻信息的发布权下移到广大受众手中,人们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只要具备新闻价值就可能成为新闻线索或者直接为新闻报道提供素材,即新闻来源于受众。2009年1月15,Twitter用户JanisKrums对全美航空公司(USAirways)班机坠入哈德逊河进行了报道。由于Krums几乎在事故发生的同时就发布了相关的文字及照片,因此引来大量媒体的援用与报道,使该照片迄今为止浏览人数已突破30万。新闻事件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而媒体记者不会都在现场,未来,第一个赶到现场的可能不再是媒体记者,而是那些随时随地记录的人,每个公民都是新闻的接受者同时也传递着新闻。在我国新浪微博基于成熟的技术平台和庞大的用户群,已经成为媒体监控和跟踪突发消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实际上也就是将整个用户群的受众当做了新闻来源。
微博的传播渠道包括电脑网页、WAP网(一种实现移动电话与互联网结合的应用协议标准)、手机短信彩信、即时通讯工具等,用户可以通过其中一种或几种渠道随时随地发布、更新自己的信息。对于门户网站,编辑们只能通过电脑来发布新闻,假设一个编辑用手机记录了一条新闻,他还需要发送给同事再通过电脑发布。而要将信息发送到微博,你不一定需要一台电脑,在户外你看到一起突发事件,可以即时用手机拍摄,发送到微博。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方便用户以最简单的方式即时发布自己遇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而不必打电话或亲自跑到媒体去爆料。
微博的传播形式主要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的形式在对新闻的表达上具有互补性。比如,有些难以用文字描述的场景或感想通过图片、音频或者视频照样可以很好的表达出来。多元化的传播形式承载了更多的信息量,也就可以提供更多的新闻线索和素材。2009年2月9日发生的“央视配楼失火”事件,一位叫“加盐的手磨咖啡”的网民,在事发时用手机拍下火场照片,并且上传到微博网。另一位叫“msun msunmsun”的网民于2月9日22时左右将一段现场视频上传到微博网站。对于记者编辑,一篇完整的新闻稿,从准备采访到最后编辑组稿,都需要收集大量的素材。对于同一事件的关注,微博内容的关联性大、连续性强,而且文字、图片或者视频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出现微博上。
2.虚假新闻和信息泛滥
微博信息发布的准入门槛很低,缺少把关人的审核使得一些虚假信息大行其道,失真新闻在微博中经过裂变式传播,就造成更大范围的不良反应。在微博客平台下,虚假新闻的传播将会变得更为迅速,其带来的后果也会更为严重。
在微博客上发布信息相当容易,并且很多是些唠叨,琐碎的小事,从而促使了“无聊”信息的增长,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就被淹没在“垃圾信息”中。微博使得信息交流便捷的同时也造就了垃圾信息甚至成为有毒信息的工厂。Twitter的管理者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短短两年的时间,Twitter中的垃圾信息已经令人头痛不已,因为用户的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阅听大众便很可能陷入到玩味无意义信息的语境中。
二、有利于增强新闻可读性,但容易助长写作惰性
1.增强新闻可读性
微博新闻可读性首先在于文字凝练。新闻的文字价值体现在用有限的字数传递最清晰新闻信息,在微博中写新闻就要求“短、精”,将最核心的信息提炼出来,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2009年9月4日,原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离职的时候,第一个权威报道并非来自传统媒体渠道,而是来自李开复新浪微博客。当天上午11时17分,李开复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面简单地更新了几个字“再见,谷歌”。很快,这些信息迅速遍及各大微博客网站。李开复的“再见,谷歌”短短4个汉字所产生了巨大新闻效应,由于无法容纳太多的新闻描述词,反而让每个人都更容易能在这短短的信息中找到更多的新闻信息,提要式的新闻更加精练、具体又不失新闻价值。
微博新闻可读性还在于生动的细节描写。微博新闻字数很少,适合记者随时将新闻现场的细节以不同的传播形式即时和受众共享,增加新闻的感染力。例如,《四川日报》在“201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中开辟《记者微博》专栏,以记者现场记录的方式报道两会:11:15:有点像喊口号,主持人一声:‘请记者朋友们发问’,倾刻数十双手举了起来。咱可不能丢四川人民的脸,举手,招手,不行挥手。”这一段记者心理路程的介绍不可能出现在正式的新闻报道中,记者用微博将这一细节发送到网上,不仅给读者带来强烈现场强,让读者仿佛也置身会场,而且内容生动,形式鲜活,拉近了读者与会场、记者问的距离。
2、助长写作惰性,不利于思想的交流
用140个字写博文,是一个发布简短信息的途径,容易助长写作的惰性,不利于思想的阐述,不可能成为思想智慧的主要载体。
微博的字数限制和传播方
式赋予新闻内容一种浮华的感觉,对于广大受众来说,即便是真实的,也是告诉他们刚刚发生了什么,或者是受众在想什么,而不能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次的原因。记者写作的职责不仅是反映真实情况,还要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告诉人们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对人们今天意味什么,明天将意味着什么。所以说,微博在寻找新闻源和收集素材以及报道突发新闻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想写出好的新闻,只依靠微博的三言两语是绝对不可能的。诚然,人们对即时信息的需要先于对深度报道的需求,但经过时间的流逝,真正沉淀下来,成为经典并肩迪人们智慧的还是那些经过锤炼的有深度的报道。
三、加速了信息传播速度。引发报道焦点,但容易威胁信息安全
1.加快新闻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引发报道焦点
微博的传播机制是分众传播,它将受众分为不同的群体,这些群体中又有固定的受众,针对每个受众群体不同的需求来发送不同的信息。微博每个用户的界面上都会显示用户自己所关注的对象,保证了随时都能够接收到自己的关注对象发出的信息或者是自己所关注的信息,实现了信息的聚合与裂变。“信息的聚合”是指当海量信息涌向固定受众群时,如果某一个信息能引起某个受众群体的共同兴趣,关于这个信息的讨论内容就能聚合起来,在这些固定受众中形成这个群体的公共话题。“信息的裂变”是指接受某一群体公共话题的受众个体在某一刻进行再传播时,信息便从一个“分众”群传递到另外多个“分众”群,产生信息的裂变。在聚合与裂变的过程中,如果引起更多群体的注意,某个群体的公共话题就会变为社会的热门话题。
《朝闻天下》主播赵普使用搜狐微博将震区救援和震区人民安置情况向外界进行通报。2010年4月15日下午1点,赵普在搜狐微博告知粉丝接到台里通知准备赶赴青海灾区,截至18日晚间20时,赵普微博访问量超过30万,数千人成为了他的微博粉丝,粉丝再使用转发的功能向粉丝的粉丝进行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震区详情。这种分众传播的方式在报道新闻的速度与对受众影响的广度上是其它媒体难以比拟的。
同时,微博具有的“聚合与裂变”式的传播在搜寻和突出重点话题方面得天独厚,为重点新闻报道特别是独具优势的专题新闻的发展辟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从新浪微博的主页面可以看到,页面上显示的信息是五花八门,人们不会去关心这些与自己无关紧要的“唠叨”,即便是同一话题,人们的关注点也不会一样。媒体如何帮助受众在海量信息中及时准确获知所需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凸显媒体对信息的梳理和整合能力。
从传播者的角度,媒体通过微博发布对某一问胚、现象的报道和评论,可以吸引公众对这些问题和现象的看法,引发讨论,而且媒体的观点一般比较深刻,反映的问题独特且具有典型性,这样很容易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重点话题。当然,对于个人,特别是具有较强的掌控和分析信息的能力,鲜明个人风格的意见领袖,他们往往具有庞大的粉丝群,很容易引起共鸣,使个人感受演化为焦点话题。
2、信息安全受到威胁
微博随意注册,随意发言,在微型博客中没有把关人,这种信息开放互动的模式下,信息审核效果将大打折扣,信息安全也就受到威胁。
要改变这种情况,微博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充当“把关人”角色,微博虽然拥有多样化的发布渠道,但是其最终还是会通过相应的微博网站来实现博客的更新和信息的发布。具体而言,微博网站通过过滤某些敏感词语,用技术手段删除他们认为不合适的留言,对已经发布的可信度较差的留言进行隐藏处理等手段,实现其把关功能。另外,可以通过微博的通信平台把关。主要是指第三方通信平台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移动通信运营商和微软公司、腾讯公司等IM软件运营商)通过其技术手段对自有通信平台上的信息进行屏蔽和过滤。
我们看到,继腾讯“滔滔”、新浪“围脖”之后,2010年1月20日,网易微博也开始内测,差不多同一天,搜狐微博开始公测,越来越多的门户网站开始重视对微博内容的监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4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