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齐杰玉

  [摘要]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面对这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关键要处理好三方面问题:处理好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方法创新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方法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本质和主流是好的,有理想、有追求、奋发向上是现代大学生的主体形象,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带来的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及利益机制的重新调整,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和新的矛盾。这就更进一步提醒我们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同时还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会将它做好。结合工作实践,我们认为主要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处理好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大学时期是青年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能否用科学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他们基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基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他们在青年时期的茁壮成长,而且关系到将来他们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的成败,所以理论上成熟是大学生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是大学生德才兼备的前提条件。
  大学时期是青少年学知识长身体的成长时期,大学生第一位的任务是学习,第二位的任务是学习,第三位的任务还是学习。他们不仅要学习前人通过社会实践积累下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用人类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而且还要用科学的政治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靠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授引导、灌输和渗透,尽管这项工作做起来有一定难度,有时显得枯燥与呆板,但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做好。现在,存在于某些高校中的忽视理论学习,放任自流或利用其他工作代替理论学习的做法是很危险的,也是极其错误的,让大学生抽出一定时间沉下心来,认真地读一些政治理论书籍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列宁的《哲学笔记》、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和科学发展观的论著等等。这样坚持数年,对大学生的世界观确立必有好处。
  当然,我们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并不排斥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世界观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根本性重要作用。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我们可以说,人的世界观的形成主要应该依靠社会实践,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产生的真正根源,实践高于理论。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形成有着根本的决定作用。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必须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组织他们到工厂、农村、社区、科研院所和部队去搞些必要的社会调查,参与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消化理解学到的政治理论,去检验他们学到的政治理论,去丰富他们的思想,去促进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实践效果表明,社会实践的深刻性、丰富性和持久性是理论学习无法比拟的。因此,只有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并检验学到的理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收到扎实有效的成果。
  
  处理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在学校进行的,但是社会与家庭的教育及潜移默化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实践证明,只有学校、社会和家庭互相配合,密切合作,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学校为主导,这不仅是因为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和学习在学校中,学校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隧道,而且还因为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工作者队伍素质较高,力量雄厚,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主导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大学中,才会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学校为主导,并不等于将大学生(包括思想)都禁锢在学校中,实践证明,这也是根本做不到的。大学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深刻的社会变革都给他们思想上带来的强烈冲击,在大学生的思想中都有很强烈的反映。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这种特点会越发显现。这些冲击与影响有些是积极与进步的,有些则是消极与落后的,这就是要求我们充分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强有力的与学校互动的机制,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互动局面。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视,每个家庭成员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阶层当中,他们的思想意识都有很深的时代社会烙印,他们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是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所具有的情感性、亲和力都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可比拟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但长期以来,由于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家长的溺爱、望子成龙、重智轻德等不良思想行为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困难与阻力。因此,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与家庭成员的交流机制、定期联络机制、教育互动机制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方法创新的关系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个纷繁复杂的过程中,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各种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就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我们过去所不曾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如何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光荣传统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的途径与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时效性。
  首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上创新。在工作思路的确立上应正确处理加强与改进、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努力将工作思路呈现整体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所谓整体性就是不零打碎敲,不随意安排,而是从全局上进行总体谋划,在整体上全面安排,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计划性与整体性,使总体思路清晰,工作阶段性目标明确,一环紧扣一环,前后互相衔接,相辅相成,相互照应。所谓针对性,就是要全面真实地了解大学生在当前条件下在思想观点上都存在些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扎实有效;所谓主动性就是针对大学生自立自强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他们在组

织、宣传等方面的才能,形成自我教育模式。
  其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创新。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避免空谈说教和简单粗暴,而是要由显性教育向显隐结合转变,即在搞好显性教育的同时,将有意识注入和无意识的熏陶相结合,开展隐性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先进思想意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由单一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要在灌输方法、效果上有所创新,重在引导,从硬性灌输向软性灌输转换,由公开教育转变为渗透性教育。此外,思想政治工作还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当中,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环境育人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与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上创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单一教育的手段,已不能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生动活泼、扎实有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培养人、塑造人中的新型载体和重要手段作用。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影响更多地取决于受教者的自主选择,以及受教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来自网络中的多元化信息的渗透。网络教育所具备的教育个性化和自由化的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可以利用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在网络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具有空前的自由度和极强的渗透性,这些都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真正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促成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多元化提供了有利契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形式多样化
  
  一是主阵地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传播,靠把道理讲通讲透,为学生所接受,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要把继承与发展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更加具有生命力。
  三是大学生自我教育需要激发。随着大学生文化程度和民主意识的提高,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自己的自我教育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这给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供了新的活力。
  四是其它教育形式重在引导,少图形式,重求实效。现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现代传媒、影视书评,仪式教育等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极大地拓展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路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3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