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利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1-0116-02
  摘要:《圆锥的体积》一课从知识能力,方法与途径,情感与评价三方面进行了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关键词:圆锥 圆柱 体积
   一、教材依据: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25-28页《圆锥的体积》。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为指导。
  ◆设计理念: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以此来处理主导和主体,知识和能力,过程和结论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来探索、体验学习的全过程。
  ◆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也是小学阶段几何图形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教材的编写可以看出,教材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联想、猜测、操作实验、推理等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影响学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圆锥特点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分组操作时,借助倒水(或沙子)的实验,亲身感受到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3倍关系。但是他们不易发现的是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具备3倍的关系前提,为了凸现这一条件,可借助体积关系不是3倍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经历去粗求精、去伪求真、由表及里、层层逼近的过程,进行深度的信息加工。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2、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方法与途径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断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与评价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2、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
  正确探索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六、教具、学具准备:
  不同型号、相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和容器各5套、沙子、水、尺子、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的喘不过气来,一只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它在冷饮专柜熊伯伯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见了,他就去熊伯伯的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白兔刚张开嘴,满头大汗的狐狸拿着它的圆锥形雪糕一溜烟的跑了过来。(图中圆柱形与圆锥形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讨论。
   问题一:狐狸贪婪的问:“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换一下,怎么样?(如果这时小白兔和狐狸交换了雪糕,你觉得小白兔有没有上当?)
   问题二:(动画演示)狐狸手上又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雪糕。(小白兔这时和狐狸交换雪糕,你觉得公平吗?)
   问题三: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小白兔,狐狸手中的圆锥形雪糕有几个时,你才肯和它交换?
  3、过渡:小白兔究竟和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我们需要怎么做?(预设:看圆柱和圆锥体积究竟有什么关系?)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圆锥的体积。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在引入新知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捕抓课堂问题的生成。让学生在猜想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引发了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
  4、揭示题目。
  (二) 自主探索,操作实验。
  1、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1)请学生拿出第一组圆柱形,圆锥形的容器(等底等高)进行实验,探究其之间的关系。
  a、观察圆柱形,圆锥形的容器的特点。
  b、(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C、学生分组实验。
  d、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板书: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e、课件演示公式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前面猜想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具体操作―验证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让每位同学都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动态生成”,为抽象的理论提供了感性材料。)
   2)诱导反思。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呢?请同学们拿出第二组圆柱形,圆锥形的容器(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底不等高)进行试验,探究其之间的关系。
   a、观察圆柱形,圆锥形的容器的特点。
   b、学生分组实验。
   C、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板书:等底等高
  (设计意图:学生亲身感受到了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间的3倍关系。但是他们不易发现实验中的“等底等高”是3倍关系成立的前提,为了凸现这一条件,这一环节我又准备了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底不等高3组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试验,引导学生经历去粗求精、去伪求真、由表及里、层层逼近的过程,进行深度的信息加工。以此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
   板书:V=1/3sh
   2、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新课程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这个问题的设计,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深度的回答,使每位学生都会得到不同的进步和发展。)
   3、问题解决。(课件出示例题)
   例: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这堆小麦有多少立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
  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
  1)r=2 h=8 2)d=6 h=3 3)c=6.28 h=6
  2、综合性练习 。
  工地上运来 6 堆同样大小的圆锥形沙堆,每堆沙的底面积是18.84平方米,高是0.9米。这些沙有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7吨,这些沙有多少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再创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的思维逐步得到发展。)
   3、实践性练习。
  让学生把实验用的沙土,堆成圆锥形沙堆,合作测量计算出它的体积。
  (设计意图:这道题就地取材,给了学生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4、开放性练习
  (1)变式思维:(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图)
  思考后反馈: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又怎样的关系?如果要使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相等,只改变圆柱或圆锥底和高中的一个量,你有什么方法?
  (讨论、交流、反馈后出示下面的结论)
   a、圆柱的高缩小3倍。
   b、圆柱的底缩小3倍。
   c、圆锥的底扩大3倍。
   d、圆锥的高扩大3倍。
  (2)一段圆柱形钢材,底面直径10厘米,高是15厘米,把它加工成一个圆锥零件。根据以上条件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得出哪些数学结论?(可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题目的设计,是要求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题目的灵活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将本节课推上高潮。)
   (四)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V=1/3sh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6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