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解构视角下的《弗兰肯斯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熊文琴

  摘要:本文从解构理论出发来评析玛丽・雪莱的经典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解构主义;第二部分用解构主义对《弗兰肯斯坦》进行评析;第三部分是结论。
  关键词:解构主义 弗兰肯斯坦 逻各斯中心主义 二元对立
   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797-1851)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被西方文学家公认为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该书叙写了一个无名科学怪物在遭到鄙视和遗弃后,通过复仇来争取自己的权利,最后在主人死后悄然逝去的故事。对于小说中的几对对立项,比如文明与野蛮,理性与疯狂,只有用解构主义去评析才能更好地揭露其中的现实意义。
   一、解构主义梗概
   解构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在哲学上受柏拉图,黑格尔,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影响,特别是受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影响,是对索绪尔语言学的集成和批判。解构主义反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乃至一切封闭僵硬的体系,大力宣扬主体消散、意义延异和能指自由。它的批评理论主要有:反逻各斯中心主义(anti-logocentrism)、延异(difference)、替补(supplementarity)、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它强调语言和思想的自由嬉戏。所以解构主义一旦被定义,或被确指为是什么,它本身就被解构了。由于本文主要是用的是解构主义的反二元对立的理论来评析《弗兰克斯坦》,所以下面也就主要介绍这方面的理论。
   1.批判逻各斯中心论
   逻各斯主义认为,世界万物的存在都与它的在场紧密相关。最理想的方式是直接思考“思想”,而尽量避免语言媒介。言语是讲话人思想的“自然流露”,是其此刻所思的“透明符号”。据此,逻各斯主义也被后人称为“语音中心论”(phonocentrism)。与言语相对的文字被认为是第二位的。德里达针对上述逻各斯中心论的种种戒律,提出了“元书写”(arch-writing)的概念,力图建立一种“文字学”,以便突出并确认文字的重要性,以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
   2.瓦解两项对立
   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集中体现于等级森严的二元对立。其中的两个对立项处于一个鲜明的等级秩序中,其中一项在逻辑、价值方面占统治地位,表现得优越于另一项。例如在下列对立中:文明/野蛮,理性/疯狂,等等,前者往往优越于后者,是更高层次上的存在,后者以前者为依据,是从属的,负面的,消极的,第二位的。在德里达看来,要瓦解二元对立并非简单颠倒二者的对立位置。解构主义认定两项之间只是存在差异而没有孰优孰劣的等级秩序。此外两个对立项之间还彼此渗透,相互包容。
   二、《弗兰肯斯坦》的解构分析
   对《弗兰肯斯坦》进行的解构分析将从以下两对对立项展开:文明与野蛮,理性与疯狂。
   1.《弗兰肯斯坦》梗概
   《弗兰肯斯坦》叙写了一个名为弗兰肯斯坦的科学家从小就热衷于生命起源的研究。出于想扬名天下的私心,他潜心钻研,终于发现创造新生命的秘诀。他用各种死尸肢体制作了一具科学怪物,并使他有了生命。然而,当发现他的创造物面目丑陋如同怪物时,便遗弃了他。所以,怪物自出生之日起便处境极为艰难。没人愿和他交朋友,连小孩都鄙视他。他的善良换来的是世人的冷漠和一次次的身体攻击。在要求弗兰肯斯坦给他造个女怪物未果后,便开始了报复之旅。以至于弗兰肯斯坦后来在追逐怪物的过程中失去了生命,而怪物也在主人死后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2.文明与野蛮
   在逻各斯中心论中,文明与野蛮是有着明确界限的,且文明优越于野蛮,是更高层次上的存在,有积极意义,而野蛮作为文明的对立面,是负面的、消极的。我们推崇文明,抵制甚至是鄙视野蛮。而在解构主义看来,文明和野蛮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彼此渗透和包容的。
   文中,以弗兰肯斯坦为代表的人类及人类社会是文明的化身,而弗兰肯斯坦造的怪物,因外形丑陋被作为野蛮的典型。书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弗兰肯斯坦从小所具有的勤奋刻苦的精神;温和的性格,爱护家人朋友,不畏艰险跑去北极与怪物决一死战的决心和勇气。而怪物作为弗兰肯斯坦的对立面,无理取闹,胆大妄为到居然威胁自己的主人,在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后对主人的至爱亲朋下毒手,从心理上折磨主人,最后害主人在北极被冻死。这些行为在作为文明化身的人类看来算得上是滔天大罪了,死是罪有应得。
   但看完全篇小说,我们不免对文明和野蛮的定义产生怀疑。我们不否认弗兰肯斯坦幼年时那种如饥似渴的汲取知识的精神。但后来,他想的不是如何造福人类,而是怎样名利双收。在他看来“由我缔造的一种新的生物将奉我为造物主而对我顶礼膜拜、感恩戴德…”[1](P54)后来在怪物说:“…你怎竟敢蓄意杀我,视生命如儿戏?如果你履行对我的义务,如果你答应我的条件,我会让你们大家平安无事…”[2](P113)他的回答是“…凶残歹毒的恶魔!你责怪我创造了你,那好,你给我过来,让我把自己如此贸然赋予你的生命火花熄灭吧。”[3](P113)怪物虽外形丑陋,但这能作为他主人和世人嫌弃和鄙视他的理由吗?再者,他来到这个世界是他主人想要名利双收后努力钻研的结果。弗兰肯斯坦不应鄙视甚至遗弃他,因为这不是标榜文明的人类应有的行为。
   虽后来怪物杀害了很多无辜的人,但那是绝望时的本能反应,且一开始他只是想威胁主人,让他给自己造个伴。因为怪物觉得:“每一个男人都可以娶个老婆搂在怀里,连畜生都可以成双成对,难道偏偏要我打光棍不成?我对人一腔柔情,可换来的却是憎恨和嘲讽。”[4](P205)怪物也是在被边缘化和抛弃甚至唾弃的情况下才愤然反抗,是被文明社会里的文明人逼迫的。这就要求我们不应把他视为野蛮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明和野蛮并没有严格的界限,相反却相互渗透和包容。没有绝对的文明,也没有绝对的野蛮。看似文明的人有时候也会做出野蛮的事情,相同地,看上去野蛮的人有时也有文明之举。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两者,不可随意对立两者。如果把两者的差异绝对化了,那就很难维持和谐的局面。
   3.理性与疯狂
   理性与疯狂,毋庸置疑,我们选择理性。从逻各斯中心论出发,理性更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崇尚理性,拒绝疯狂。但解构主义不认为理性和疯狂是严格对立的,要求我们从理性的角度去看待疯狂,从疯狂中找出理性。
   弗兰肯斯坦和怪物,都是理性和疯狂的结合体。我们先看理性和疯狂分别是怎样在弗兰肯斯坦身上体现的。他具有理性的头脑。破解了生命起源的秘密,用死尸肢体拼凑起来一个人体,并使之有了生命。从这一点我们不怀疑他的高智商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得知弟弟被伤害后,他很伤心,但仍没忘记思考。在法庭错判贾斯汀杀害了他弟弟被处以绞刑时,他还在思考。后来在就要给怪物造出个同伴时,他还没停止思考,他说:“我好像大梦初醒…为了换取区区自身的安宁,却不惜牺牲人类的生命”[5](P141)在预感毁了怪物同伴后要遭报复时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理性占上风时的表现。
   我们再来分析他疯狂的一面。为名利双收,他居然有造人的疯狂想法并付诸行动。后来怪物杀害了他妻子,他再也不能保持镇定,决定无论走到哪都要找到怪物并把他除掉。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行程越来越艰巨,但他却觉得“我的敌仇却越发趾高气扬。”[6]p181他一心想要抓住并除掉怪物,使得他的行为很疯狂。
   再来分析怪物。当他居住在菲利克斯家的小窝棚时,他静静观察着菲利克斯家所发生的一切,学会了说话和认字。即使后来鼓起勇气去和他们打交道时,也是经过反复思考和选择了利于自己的时机。在和主人谈判时他表现出惊人的镇定,理性的分析后才提出让主人再造一个同伴的要求。主人死后,他意识到活下去没有意义,毅然选择离开这个世界。以上这些都展现了怪物理性的一面。只是在多次尝试失败后,他选择了疯狂报复。在主人违背诺言之后,由于气愤和绝望才萌生了疯狂报复的念头。
   从以上的分析可看出,没有绝对的理性,也没有绝对的疯狂。理性和疯狂之间的界限不是不可逾越的。弗兰肯斯坦和怪物都表现出了理性和疯狂的一面,理性和疯狂不存在绝对的界限。
   三、结论
   本文用解构主义对《弗兰肯斯坦》中的对立项――文明与野蛮、理性与疯狂进行分析,深刻对比了弗兰肯斯坦和怪物。从而为该书的解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丰富了对该书的评论。
  
  参考文献:
  [1]Lois Tyson.Critical Theory Today:A Used-Friendly Guide[M].Garland Publishing,Inc.,1999
  [2]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M].刘新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3]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刘新民.略论《弗兰肯斯坦》的反叛主题(代序)[Z].弗兰肯斯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7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