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把话语权还给孩子,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更能够为师幼间的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把话语权还给孩子的重要意义,认为教师要克服隐性话语霸权,归还幼儿话语主权,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关键词:幼儿  语言  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獻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30-01
   陶行知认为:“要解放嘴,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摆龙门阵,谈天、谈心、谈出真理来。” 幼儿通过语言理解他人,利用语言表达自己,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指导和评价自己的行为。教师在各类活动中影响着幼儿参与度、创造力和想象力。把话语权还给孩子,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更能够为师幼间的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国人传统习惯是不多说话,认为:“言多必失”。儿童没有话语自由,大人说什么,就应照着做。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一种盲从陋习。语言是幼儿用来表达思想、进行交往的工具,是幼儿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工具,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克服隐性话语霸权、归还幼儿话语主权,更利于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1   怀揣“赤子之心”,宽容、理解孩子
   孩子们时不时会制造这样的麻烦、那样的意外,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会难以克制地“苛责”他们,抑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得过且过?老师提问时有些孩子一直高举着双手,却又回答不出个所以然来,请你告诉孩子,“那你下次想好了,再来和大家分享”。我们可以肯定他敢于多次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勇气,然后引导他听清楚问题,积极思考后下次再作尝试。不过也总有几个孩子,提问还未结束,就猜到些许,迫不及待的把答案一股脑儿说出来。
   如何克服教师在活动中的隐性“霸权”呢?首先,从小班开始,教师就要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相互交流的习惯;学习接纳同伴的不同观点,欣赏别人的优点。其次,老师要预见各种可能,灵活运用教育机智来处理突发事件,设计鼓励性、开放性的提问来满足幼儿想说话的欲望。再次,不要把规定活动内容,不要设置固定的答案,限制幼儿的思维和语言,忽略幼儿的主体地位。最后,应允许幼儿适当的质疑和插嘴,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2   善于“促膝谈心”,关注、关爱孩子
   当下的课程游戏化理念就是把游戏时自由交流的权利还给他们,开设“舞台”、“茶室”等,让幼儿有地方有时间来畅所欲言。也可以在日常生活环节中穿插语言游戏,针对“最近发展区”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比如充分利用晨间谈话,请小班幼儿说一个词语形容心情,请大班幼儿玩“词语接龙”的游戏,孩子们刚开始的新鲜感逐步内化为游戏动力,潜移默化中通过集体交流不断丰富词汇量。
   随着孩子生活需要,他们的情绪情感逐渐分化却又易受生活环境的限制,情绪情感表现为不稳定、易激动、易变化和易外露。比如,刚入园一个月的幼儿适应慢,家长就经常问孩子,是不是在幼儿园无聊、是不是别的小朋友欺负你……由于孩子语言发展的年龄特点,总会被这些“消极”词汇牵引着,机械地回答着“无聊”、“是”、“不是”等。所以当以“老师平时怎么和你玩的”、“和其他小朋友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孩子倒也能说出一二。
  3   杜绝“漫不经心”,尊重、赞美孩子
   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对语言的模仿性很强,对听过的有趣的话总是记忆犹新,并能及时“运用”。比如,孩子嘴里时不时的会冒出一两句流行语和口头禅。如果这些流行语和口头禅内容健康无伤大雅,甚至有时还可以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应该接受并且加以肯定。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也是我们的教育所在。我们首先要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利,关注他们心理发展的情况,尽量满足其身心发展的情绪情感需要,不要总是否定他们;其次就是给孩子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粮食,比如帮助孩子改编或创编他们感兴趣的儿歌或口头禅;选择一些优秀的绘本,引导他们吸取精神精髓,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是非观念。有一次电视广告之后,孩子问教师:“老师,什么是‘传染’?”教师就很用心的给他们解释了半天。放学前聊天,那个孩子冷不丁地插一句:“你们的笑传染给我了,我也觉得很好笑!”真没想到她还能活学活用。可见只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关注,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他们就会变得积极自信、妙语连珠!
  4   时刻“以心传心”,鼓励、帮助孩子
   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对他人评价的能力开始萌发。老师耳边总能听到孩子们的“小报告”。教师不妨先了解原因和动机,不急于否定这种行为,而是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同伴交往,培养其协商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的语言能力不仅可以在倾听和交谈中得到发展,真实丰富的语言环境,也是积极有效的语言资源。一次中班幼儿在户外玩皮球,有几名孩子站在滑滑梯边,把球抛在滑滑梯上,让球从上面滚落下来,看似简单的重复动作,却那么兴奋。“你们是怎么让球听话的滚落下来?”孩子们热情地从说“摆”到“丢”;接着说出“扔”和“抛”。在鼓励下,动词一个比一个贴切。虽然失去了练球的时间,却得到了动词的积累和语句的锻炼,何乐而不为?
   综上所述,宽容、理解让幼儿想说;鼓励和帮助让幼儿敢说;尊重、赞美让幼儿喜欢说;关爱、关注让幼儿有机会说!我们要时刻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不断强化教师的角色意识,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让我们把话语权还给孩子!
  参考文献:
  [1] 张青允.早期教育中维护儿童话语权的策略研究[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05).
  [2] 王春燕.声音·话语·权利——构建民主多元话语教学活动的思考[J].幼儿教育,2005(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8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