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言不是思维的工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丽萍

  摘要: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中外学者普遍关注并争议最多的一个话题,本文通过进一步探讨二者的关系,并结合人类和动物的交际形式及思维介质的多样性,阐述了语言仅仅是思维的一种表现介质,它不是思维的工具的新认识。
  关键词:语言 思维 介质 交际形式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070-02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中外学者普遍关注并争议最多的一个话题。它不仅涉及到社会科学的很多方面。而且也触及到自然科学的某些领域。就二者的起源及其关系而言。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认识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在语言学领域,语言与思维的问题是语言学家非常重视的基本理论问题,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语言学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目前,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上。西方存在着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种观点就是语言决定思维。即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包括会有不同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结果。这种观点源于海德和洪堡特的观点,因为他们都主张思维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他们的精神。但真正把这种关系上升到语言决定思维这种高度的是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和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他们认为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的对宇宙的看法。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思维先于语言,思维决定语言:这个观点亚里士多德早就提出过。现在仍备受许多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推崇,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是其中之一。而这个观点也深深的影响了我国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
  第三种观点既反对把语言和思维等同起来的观点,也反对把两者完全割裂开来的观点。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则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文化一历史学说的创始人维果茨基(Vgotskg),他在思维和语言的发展问题上,坚持不论从种系还是个体的发展来看,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并不对应。它们的两条发展曲线是交叉的。这两条曲线可能会变成直线,齐头并进,甚至有一个时期会合并成一条线,但它们总是又要叉开的。他认为语言和思维两者既相互作用、又相对独立。
  在各种学科和语言流派的影响下,我国的语言工作者认为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但形影相随,不可分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思维先于语言。这一点已受到中外学者的普遍认同。但在两者的相互关系上仍各持己见。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了语言就没有思维了吗?存在语言不参与的思维吗?我们从下面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一、人类交际形式的发展
  
  我们先从语言的起源谈起,关于人类语言的起源,众说纷纭,影响最大的是恩格斯的劳动说。随着古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和脑科学等有关学科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人类的语言并不是同人类一起产生出来的,考古学材料表明石器时代的人没有舌骨。那么最初的原始状态下,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是怎样进行交际的呢?
  从个体发生角度来说,儿童在没有掌握语言之前。完全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情景等来完成他与成人及同龄人的沟通,还可以完成一些推理、归类等思维游戏或生活活动。从种系发生角度来看,我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从与我们祖先最接近的灵长类身上得到启示:猿尽管没有语言。却已有了思维。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非语言交际形式,虽然没有今天这么丰富的符号化的语言。但是他们并没有交流障碍。他们也有尊者及等级概念,为了生存他们也具备判断推理能力。可见,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肯定经历了通过身势、手势、表情、动作、情景等表达感情思想和交流信息的繁荣时期。即使今天在一些落后的民族部落,手势在交际中仍起着重要作用。据说美洲印第安人中,手势表达就特别发达,甚至已经形成一种适用于普遍交谈的手势语言体系。彼此方言不同的部族,能借助手势互相交谈。那么,他们的非语言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语言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语言。这里并不是说劳动本身创造了语言,而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语言。人类社会由最初的茹毛饮血到石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人类的思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社会的发展,交际的频繁,人们已经到了非说不可的地步。当然这里的“说”并不意味着语言的产生,只要能达到交际目的任何表达形式在这里都是一种进步。而在劳动中,人的双手被解放出来,人开始直立行走,同时人的大脑和口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言便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的前进。在人类的各种交际形式中,语言最终独占鳌头,逐步代替身势等其他的交际形式。这除了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双重性、创造性、位移性、替换性、区分性等优点外与社会的进步也是分不开的。这个过程就像汽车代替马车的过程一样,是社会不断提高的需求决定的。由此我们发现语言是交际的产物,是交际所需要的思维的表现。虽然人类作为一种群居生物交际占了生活的大部分,但肯定不是思维的全部。即使今天,人类语言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但他仍不能满足人类思维的需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种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言有尽而意无穷”等都表达了言不尽意的遗憾。而这些都是相对需要交际和表达的思维而言的,而思维的其他部分我们的了解还只是沧海一粟。
  从人类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不但有思维而且能够完成交际。语言产生以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它了。但语言仍然不能完全表现人类思维的全部内容。语言是交际的产物,是交际高度发达的标志,是思维在交际中的一种表现介质而已,而思维要远比语言丰富得多、复杂的多。
  
  二、动物的交际
  
  会不会说话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历来很多学者都认为动物没有语言。那么动物有没有思维呢?
  头鹿遇到危险时通过竖耳、转头、全身肌肉紧张、迅跑等表情和动作传达自己感受到的信息;头雁意识到危险时,发出特殊的鸣叫并拍打翅膀,整个雁群随即惊恐万状地飞起来;侦查蜂的舞蹈不但能告诉蜂房里的同伴蜜源的距离、位置和方向。而且还能表达蜜源丰富程度和种类。如果蜂群比较大。要分群的时候,还派工蜂出去寻找新的巢穴,新的巢穴的距离、方位及质量也是通过工蜂形体的动作来传递的。如果说前两种情况只是动物的本能反应,那么蜜蜂的表现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呢?
  而猩猩的表现更是让我们惊叹。国际知名野生摄影师雨果(Hugo van Lawick)的记录片《非洲灵猿》,向我们展示了非洲密林中的一群群居的黑猩猩的生活。它们能用拉长的脸、紧闭的唇及双目冒着凶光来表达挑衅、威吓和进攻,能用上唇掀起并后缩、露出上部牙齿且伴随一定的号叫来表达高兴,能用伸出“手”并用眼睛盯着对方,表示乞求欲望。能用摸头、理毛表示安慰。当遇见“等级高者”时它们会用让路、俯伏或不露牙齿、低头等表示尊敬,用亲吻和拥抱表达友好,甚至会用一定的动作来掩饰自己内心想法。片中菲林特怕对其

他雄性猩猩产生挑衅,当从树上掉下来时赶紧装作自己在玩耍。菲林特在母亲去世后过度伤心而死去。那种丰富的感情、复杂的思想即使我们人类也是无法通过各种介质表达的。
  动物虽然没有丰富的语言。但是他们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和介质表达了他们的需求、感情以及对世界的认识。为了生存,动物在互相协作中也形成自己的交际形式,尽管这些交际形式与人类的语言相比显得很简单,但它们具有和人类语言同等重要地位。都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是认识的积淀。动物们的思维也不仅仅表现在交际中,我们也能观察到它们有沉思而潸然泪下的场景。尽管动物的思维相对我们人类的思维显得很简单,但交际反应的仍是其中的一部分。
  
  三、思维的介质
  
  人类的祖先和动物没有语言,但他们仍能完成交际进行思维。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社会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文明。正如周建人先生所说“人类不是先有了锄头或铲子的语言,然后制造出这些工具来的。”思维的介质不仅表现为语言、手势、身势、行为、情景等。还表现为绘画、舞蹈、雕塑、音乐、建筑、宗教等所有人类思维创造或影响了的事物,但无论是任何表现介质都无法表现思维的全部内容。因为人类的思维除了被表现出来的部分还有很多是没有被表现出来或者无法表现出来的。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这都是针对表达思维和潜表达思维而言的,这些思维无论表达与否但都为表达做好了准备,所以需要语言的参与。然而,思维并不是时刻准备着锋芒毕露。即使那些最终要表达的思维成果,也并不是每一步都需要语言的参与。如那些只为推理、判断等思维而进行的思考是不需要语言的参与的,恰如爱因斯坦所说:“当我思考问题时,语言或词语似乎都不起任何作用。”实践表明,聋哑人和失语病人除了存在交际障碍外。能够完成一般正常人的所有工作。所以说没有语言的参与思维可以借助其他的介质照常运作。当然,语言作为一种成熟的交际形式,作为人类思维高度发达和社会空前繁荣的产物,它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产物,已经成为各种交际形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其他的交际形式都是辅助的。不过。由于思维的深度是难以衡量的,思维的表现范围是非常广阔的,思维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说语言只是思维的一种表现介质,表现的只是思维的一部分,它不是思维的工具。离开了语言思维仍然能够借助其他介质完成自己的使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13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