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龄听障儿童语言与思维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言对思维有何积极的作用,了解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及其思维的特点,如何使听障儿童的语言对其思维产生积极的作用等方面,是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
  关键词:语言;思维;听障儿童;积极作用
  一、低龄听障儿童语言的发展
  幼儿自出生后,母亲不断地对幼儿说话的缘故,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便掌握了语言。父母健听的聋哑儿童缺少这个潜移默化和多次重复的过程。父母或者一方是听障人士的话,由于从小和孩子用的就是手语交流,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手语交际,即掌握了听障人士的语言。虽然没有吸收别人的声音,但是在与和自己一样为听障人士的父母(或其中一方为听障人士)的不斷“说话”中,这类幼儿便在这种特殊的潜移默化中,掌握了“语言”,即手语。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听障儿童各项语言功能随时间推移显著提升,但是各项语言功能发展不均衡,语言功能和健听儿童存在差距,需要经过康复才能有较大提升空间。[1]
  二、听障儿童思维的特点
  在聋生初步掌握和形成语言之前,无法形成抽象思维。他们的思维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进入逻辑思维有一定难度[2],因而在思维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一)思维惰性
  听障儿童缺少来自于听觉信息的提示、引导或警告,单凭视觉来接收外界的信息,通过视觉传输渠道传递给大脑加工处理,得出片面的反馈。于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听障儿童往往只是照抄照搬,用固定的套路来解析和处理周遭的事件,由思维的机械模仿产生依赖,形成惰性。
  而学习应该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纯粹的依靠思维的模仿来实现的学习过程是不完全的,这样的思维惰性,往往会给这类儿童在遇到相似情况却稍作变化的时候带来错误的结果,他们往往会把刚刚掌握解决某类特定问题的方法照搬到解决另一类稍作变化的问题上去,这种错误率如果从解决简单的图示应用题来作粗略的判断,会达到50%左右。
  (二)思维盲目性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学生应该跟着教师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的进步。但是由于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理性的实现知识的连贯性,造成认知结构不系统、不完整,解决问题不能找到切入点,导致思维的盲目性,而往往是这种盲目就会阻碍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3]
  (三)思维的单向线性表现
  在验证学生思维惰性的实验以及该类儿童在长期的学习表现中,我们还发现一个特点,如能很好的理解数的组合,但是不能非常清晰并熟练的掌握数的分解就是将以前的组合拆开。如果掌握了数的分解后,又会混淆数的组合。这种思维单向性表现相当突出。
  三、如何发挥听障儿童语言对其思维产生积极作用
  期待语言对思维产生积极作用,主要是在增加低龄听障儿童语言量的积累。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做好学前教育与康复
  听障儿童的学前期有的因为要参加语言康复训练而过的单纯,有的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而不停的转换学校或机构而过的忙碌,有的因为父母发现较晚自己在父母还没缓过劲中错失康复的机会,还有的就是一直窝在家中“深居简出”,无论哪种情形他们和普通儿童比较起来都显得相形见绌。
  这些拥有自我独特思维却无法用语言交流的他们,在进入学校的时候因为不理解老师的语言,老师想规范和引导他们的思维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南辕北辙的局面,如老师用手语表示让学生写出“梳头发”,学生却会写出“梳子”,这里似乎推翻了我们说听障儿童很难有发散思维,其实不然,这正是因为信息渠道的缺损以及语言的匮乏、思维的粗糙导致的“错误”,
  因此,为听障儿童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与康复非常重要。
  (二)老师应该有策略地为低龄听障儿童提供富实用的语言环境
  低龄听障儿童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和与人交流的强烈愿望,为了便于以后他们与周边的人互动及对事物快速理解,科验后,伴随着认知能任老师有必要为低龄听障儿童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一旦事物呈现在他们的视野所及并且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东西,老师都有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手语命名或定义解释,而非误以为由于他们年龄小说了也不懂而放弃。这样做的目的是,即便他们刚开始不理解,而在多次接触和体力的提高,前面做的事情就是一种看似不必要却很有意义的铺垫。
  (三)开发简易实用的学习资料或者学习软件
  听障学生家长很多是没有掌握手语的普通人群,在和自己听障子女的交流上显得尴尬无助却又焦急无奈。有的家长在长此以往的情景下,会对子女的“倾诉”采取忽略的态度,这是不利于听障儿童的健康成长,特别是不利于语言的培养。有的家长希望能多了解自己的子女,却视而不解,无处找到合适的交流手段,当得知有手语书籍的时候却又迫于经济压力和工作时间紧张,不能真正的掌握和孩子交流的手段。这样,开发简易实用的学习资料显得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王丽燕,杨影,孙喜斌,3-6岁听障儿童语言功能发展特点的研究,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13):592-597.
  [2]苑力,胥森林,关于聋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训练[J]中国特殊教育,2001(4):41-45.
  [3]李晓波,聋哑儿童在学习数学中的困难与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2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