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鉴赏人物的细节描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行

  摘要:文学作品中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读者要想充分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走进人物的灵魂,就不得不去理解作家对人物进行的细节描写。我们认为,可以从作家对创作时对人物的言行动作和内心世界的独白,以及外貌方面来作手。关键词:如何 鉴赏人物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也是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细节描写的范围虽然很宽广,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鉴赏人物的细节描写呢?
  一、从个性化语言描写角度去鉴赏。
  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同。鉴赏时只要抓住这些不同,就能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紧张内心世界。一是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入手,如《故乡》中,鲁迅运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让杨二嫂出场。“尖利的怪声忽然大叫”,使“我吃了一惊”,将杨二嫂的泼悍、放肆很轻易的展现了出来。当“我”记不起她时,便说“我还抱过你咧”,又尖刻的说“这真是贵人眼高”。她来“我”家,是为了捡便宜的。硬说“我”阔了,“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台的大轿”,并且根本不听我的辩解。这些语言描写,都表现了杨二嫂的尖嘴利舌,爱贪小财的性格特征。二是从小说的叙述语言(作者的语言风格)入手,如:语言平实,充满乡土气息(沈从文);凝炼深沉,充满睿智(鲁迅);诗意语言,散发清新的泥土气息(孙犁);幽默深刻,入木三分交待人物性格(巴尔扎克);含泪微笑式结尾(欧・亨利)等等。
  二、从个性动作描写角度去鉴赏。
  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人物正是在言行中站立起来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对动作的传神描绘:葛朗台死前独具特色的动作,范进中举后出人意料的疯癫,无不幽默风趣、入木三分。正如契诃夫所说的”。 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葛朗台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只这一细枝末节就活画出了这个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正是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鲜活的人物,整篇文章因之而充满生机,能力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这个行为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和可怜呢?
  三、从内心独白描写角度去鉴赏
  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如《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卖掉油绳算钱发现少了三角钱时,他又是怎样想的?这说明了什么?当他发现少了三角钱时,他叹了一口气,自认晦气。然后当他想到“双拳不敌四手,两眼难顾八方”,只好认了。因为横竖还有三块钱赚头,于是,心情就平和了。当他准备带着钱“凯旋回府”时,感到身体不适,他悲观地想到在这举目无亲的地方,“耽误就医吃药,岂不要送掉老命!”可忽而想到“自己是个堂堂男子汉,一生干净,问心无愧……活在世上多种几年田,有益无害,完全应该提供宽裕的时间,没有任何匆忙的必要”时,又高兴起来,干燥的嘴巴向左右同时嘻开,露出一个微笑。这两次情感的变化形象地说明,陈奂生的精神世界是那样的单调,他的心理又是那样的脆弱,一点很小的事情都可以使他不快,而自欺式的安慰又能让他得到一种满足。
  四、从特殊外貌描写角度去鉴赏
  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也称肖像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态、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外貌描写对于交代人物身份、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作品主题有着重要作用。在文学作品中,恰当地运用外貌描写可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更充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使作品主题得到深化。《故乡》中,鲁迅对中年闰土的肖像描写:“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向他父亲一样,四周都肿的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20年后的闰土,外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可以看出闰土因生活贫苦而憔悴不堪,更是记录着他苦难生活的历史,而且也形象地展示出闰土的精神变化。又如,《变色龙》中多次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了又脱、脱了又穿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
  总之,全方位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需要面面俱到,要抓住不同的细节描写来进行细致的分析、感悟。作家的作品中都是综合使用这些细节描写的,我们要学会辨别、思考、赏析这些细节描写,从而抓住人物的神采、灵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1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