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再认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卉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0)12-0055-02
摘要:语法翻译法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认识语言的一种必然结果。语法翻译教学法已展示了它在外语教学中的特点以及不足,在语言学研究和语言学新观点的影响下,它也在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吸取新的教学思想, 以更好地适应教与学的需求。在今天的外语课堂上, 如果能将它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综合使用, 能够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 使学生的外语水平提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教学法 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回顾人类语言学习的历史,我们发现,人们总是不断研究学习语言以及教授语言的方法。几个世纪以来,各种教学法都曾登上人类语言学习的舞台,也曾大放异彩;几百年来, 随着世界上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各学科的发展, 外语教学法的研究也随之演变和发展,至今世界上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不下于十几种。我国的外语教学方法,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沧桑演变, 前后主要采用了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还有其他的教学法流派, 如直接法(Direct Method),静默法(Silent Way),暗示法(Suggestopedia),领悟法(Comprehension Approach),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活动法(Activity Method)等等;可谓枝多叶茂,名目繁多。
任何一种教学法的产生和发展都和语言学研究,教学实践,心理学以及社会需要有着密切的关联。首先, 语言学的深入发展以及人们在语言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新观点不断地改变着语言教学所采取的实践方式。其次, 人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以及对教学所取得的新认识帮助语言教师不断地发现和理解存在于教学中的一些客观规律, 并改进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语言教学的发展。最后, 在不同的时期社会对语言的不同需求也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法的不断变革。英语教学法的产生同样依赖于英语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和教学实践。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正是遵循了以上客观规律, 它的出现绝非偶然,它的存在更不是“过时”一词所能概括;本文将讨论语法翻译教学法产生的背景,它存在的意义和作用,并展望它在英语教学中的前景,对它存在的必然性进行再次认识。
二、语法翻译法产生的背景
语法翻译教学法(Grammar-Teaching Method)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教学法,近年来也引起广泛争论。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出现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是分不开的。根据《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的解释,语法翻译法,又叫语法翻译教学法,是指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以翻译和语法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它是欧洲教学拉丁语和希腊语的传统方法。那时, 人们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阅读希腊文和拉丁文的书籍。他们需要懂得这两种文字来进行交流, 能够使用这两种文字著书立说。由于他们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和翻译, 因此在课堂上借助文法进行教学, 通过翻译来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则显得非常有必要, 而且颇有成效。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外语学习的需要是语法翻译教学法形成的前提。语法翻译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晚期的欧洲,其最早的倡导者是德国学者麦丁格(J.V.Meidinger)和费克(J.C.Fick)。这种方法提倡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和机械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强调语法学习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语法翻译教学法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从最初的只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以文字为依托,读、听、写、说齐头并进的教学模式由于它强调的是阅读而不是语言交际能力,所以从19世纪末以来的一百多年里,语法翻译法不断遭到一定程度的排斥乃至否定,并出现了与它对立的教学法。尽管如此,它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在当今世界各国学校的外语教学中,它依然存在着,并且仍是一种较盛行的教学方法。
三、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特点及优势
在18、19世纪, 在语法翻译这个领域内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理论家或大师。到20世纪初期, 随着教授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普及, 以此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才逐步形成, 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桂诗春,1988:51):
1.语法体系的完整性和整体性。语法翻译教学法借助原“希腊-拉丁语法”的规则, 形成了非常完整、系统的语法教学体系。这一语法教学体系对于初学者以及外语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一体系有利于学习者较好、较快地掌握目的语的整个结构。
2.语法翻译法以及建立在“希腊-拉丁语法”规则上的英语语法体系有利于外语学习者认识目的语的形式、不同的词类、句子组合等。它在很大的程度上符合并顺应了人们认识和学习目的语的客观规律, 有利于学习者掌握好这一体系。
3.语法翻译法较好地体现了外语学习的本质功能, 即两种语言形式的转换, 进而达到语际信息交流的实际目的。它在一定的程度上验证了学习语法和词汇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同时翻译是实现信息交流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4.语法翻译法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 它有利于学习者语言知识的巩固, 有利于打好语言基础; 更方便于语言教师的教学安排。人们甚至将语法规则比喻成房子的结构, 词汇是盖房的砖,只要将这两者相融合,即掌握了该语言。
5.语法翻译法强调对书面语的分析, 着重原文的学习, 这样它有利于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语法翻译法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阅读-分析-翻译-讲解-背诵。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教师用母语对课文以及句型进行语法分析,逐句翻译讲解,在此过程中,主要围绕着句子的结构、复杂的语法现象以及两种语言的互译来进行。最后,要求学生背诵有关的段落,熟记所学的词汇和语法规则。相应的学习方式通常是:学生形成了熟背单词和语法规则的习惯;以语法规则为准绳,分析课文中的每一个语法现象;以母语为基础,理解课文内容。以上5个教学步骤在这种类型的课上不断地重复, 体现着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受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影响, 许多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或者编写方式是按照英语语法规则的顺序编排的。这些语法规则的排列不是按照儿童习得语言的顺序, 而是根据语言研究者对该语言的词和语法规则的研究顺序排列的。很多英语教材都是以语法规则的难易顺序组织编写的。以这种方式编写的英语教材循序渐进, 具有完整的语法体系和从易到难的梯度。
语法翻译教学法提倡的是对原文的书面理解, 强调的是两种语言书面形式的互译。因此, 考试形式自然是目的语和母语的互译,强调意义的准确和语言的流畅。这种翻译考试形式在今天的考试中依然较为流行, 因为它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学习者是否真正掌握了目的语的规则以及理解了目的语的意义。
在国外的语言教学研究者中,有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法翻译教学法”进行过客观的描述和评论。其中, H.Brown(2000:15)对这一教学法的优点做了以下概括:
1)在语法翻译教学法中, 精细的语法规则和广泛的词汇知识使得语言输入更易于理解。能够使外语学习者所接触到的各种语言现象系统化, 由浅入深地将语言分级处理。
2)语法翻译教学法能够帮助外语学习者肯定或否定他们对目的语所做出的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假设, 辨别母语与目的语的异同。
3)语法翻译教学法能够帮助学习者将目的语的结构内化, 从而提高其使用外语表达的能力。
四、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现状及展望
从19世纪末开始,语法翻译法受到广泛的质疑和非难,被认为是落后的、不实用的教学法。对于这一教学法的争论也一直延续至今。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语法翻译教学法自身也在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并努力克服不足,以适应语言教学不断发展的需要。目前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法翻译教学法在一般情况下忽视了口语教学, 不重视学习者的口语交流。虽然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语法规则, 但是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弱, 口语交流的意识不强。
2.过多地重视了语法规则, 忽视了必要的语音和语调教学。
3.语法翻译教学法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 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语法翻译法的教学目的并非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全部交际能力,而是培养学习者的对语法知识的理解,高水平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对智慧的开发上面。这一点可以体现在语法翻译法最初对拉丁语的教学上面:拉丁语是一种语法比较复杂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需要通过学习语法来促进人的智慧的发展,所以它强调学习语法,同样这也适用于英语语言上。语法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部分,也是语言基础的重要组成成分;语法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立起来。
课堂教学枯燥,缺乏活力和吸引力也是对语法翻译法的批评之一,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教学法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再好的工具也需要人的巧妙运用,呆板、严厉的教学往往是来自于教师本身的原因。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现在许多教师偏重于只使用目的语的课堂环境。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只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由于师生之间目的语语言能力相差较多(除非双方语言能力都很高),往往会在师生间产生无形的隔阂,阻碍他们之间真实的交流和互动。教学中使用语法翻译法,学习者能够用母语与教师对目的语进行探讨,从而意识到母语与目的语是如何联系的,如何使用的。语法翻译法对学习者意识的培养是其它教学法所不具备的。
另外,语法翻译法在我国仍具有可操作性,我国各地区之间国民整体的外语水平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师资条件差,部分地区学生班额常常偏大。而语法翻译法正好弥补了这些困难。一是对教师的英语能力要求不是太高,在具体教学中,语法翻译法采用母语与外语对比的方式,大部分内容用母语讲述,降低了对教师的要求,比较容易操作。二是对班额无特殊要求,有利于大班上课。因此,我国英语教学中的种种客观因素,为语法翻译法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语法翻译法在经过合理改造后,仍不失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方法。
目前,那种将语法翻译教学法和语法能力的培养完全看作是所谓的“旧的教学法”、“落后的教学观念”等认识正在得到澄清。在目前的外语课堂上,语法翻译教学法依然很活跃。许多教师仍然喜欢采用英译汉或汉译英的练习形式, 也喜欢结合课文讲解必要的构词知识和语法知识。这些方法比较有实效; 同其他教学法交替使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者的兴趣。
五、结束语
语法翻译法形成至今已有百年,它的形成与发展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认识语言的一种必然结果。语法翻译教学法已展示了它在外语教学中的特点以及不足,在语言学研究和语言学新观点的影响下,它也在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吸取新的教学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已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其主要的原因是它的一些特点符合了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符合了外语教学的实际需要。此外,它也在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教与学的需求。在今天的外语课堂上,语法翻译教学法依然占有重要的位置。如果能将它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综合使用, 就可以达到扬长避短, 让外语教学的方法达到最佳合理的状态, 从而大大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 使学生的外语水平在真正意义上提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Bruner,J.1990 Learning the mother tongue.Human Nature 1 (9):42-49[M].
[2]Brown, J.D. 1994. Pri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3rd edition) [M].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egents.
[3]Brown,H.D.1994.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egents.
[4]Brown, G et al. 1994. 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rashen, S. D.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
[5]Krashen, S. D.1985.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don, Longman.
[6]夏纪梅,吴潜龙:中西外语学习文化的差异与融合[J].《外语界》,1997年第3期.
[7]夏纪梅,孔宪挥:“难题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模式比较[J].《外语界》,1998年第4期.
[8]夏纪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J].《外语界》,2000年第4期.
[9]夏纪梅: 任务教学法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得效益[J].《中国大学教学》,2001年第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2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