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音乐图谱设计的再认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图谱在音乐教学教育中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学习特点,幼儿要想理解和表现一些音乐材料是有一定困难的,利用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材料,不但可以把音乐材料形象化、简单化,还可以增加直观理解的效果。
  关键词:图谱设计;教学支架;幼儿感知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图谱是用以显示音乐结构、音乐内容的图画或结构模型图。图学论者哈拉里曾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图谱可以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有形的符号、色彩等,帮助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的幼儿理解和记忆。
  作为音乐教师,无论开展的是打击乐、歌唱活动或是律动活动,图谱作为一种教学支架更好地为幼儿感受音乐并乐于自主参与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图谱的设计中应立足于幼儿的发展水平来思考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谱的设计
  1、图谱的使用目的
  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的教学目标不同,图谱的设计方式也不同。
  歌唱活动的教学目标一般是要求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歌词,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会唱歌曲。因此图谱的使用目的多为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图谱的设计一般采用图片与歌词内容一一对应的方式。
  韵律活动较注重动作表现,图谱的使用目的主要用于提供线索帮助幼儿回忆动作的顺序、造型等。例如在大班韵律活动“俄罗斯舞曲”中,音乐背景是一场欢快的踢踏舞,前期带领幼儿观看踢踏舞视频并学习相关经典动作并简化成孩子能做到的动作,图谱中的图片内容也按简化后的经典动作来设计编排,这样,幼儿看到图谱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动作的造型要求和顺序了。
  打击乐活动比较注重幼儿对乐器的演绎以及同伴间的合作,图谱的使用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幼儿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乐器演奏的顺序。例如,在大班打击乐活动“芦笛之舞”中,幼儿看到图谱后就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演奏顺序。
  集体舞活动比较注重学习者对舞蹈动作及队形变换顺序的记忆,图谱使用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明确动作要求、识别和回忆队形。在大班集体舞“胡桃夹子进行曲”中,我在设计图谱时用圆形中的一半黑色代表幼儿的头发,一半白色代表幼儿的脸,且每个圆形中的黑白部位不同。幼儿只要记住了代表自己的那个圆,就可以在图谱的提示下准确变换队形。
  2、图谱设计中的图形选择
  图谱设计中的图形可分为写实、象征、文字和符号四类。
  写实的图形包括真切反映实物形象的图像,如照片、肖像等,以及抽象化的实物形象,如卡通形象等。幼儿思维特征具有直观性,写实类图形最符合其认知特点,但也有局限性。设计写实类图形比较费时,有时候难以表现抽象的音乐结构以及旋律走向。
  有时很多大班音乐活动图谱中会出现文字。这是因为大班幼儿对识字逐渐萌发了兴趣。使用文字可以表达用图形难以表达的抽象内容。例如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中,歌词 “亲亲的”是用图形难以表现的,所以用文字表达也不错。
  符号是指有别于写实类图形、象征类图形、文字的一种表征方式,比如反复记号、问号、爱心符号、笑脸符号等。符号大多运用在歌唱活动中,通常用以表现歌词内容,主要作用在于简化歌词表现形式,方便幼儿理解与记忆。例如,在歌唱活动“百灵鸟”中,用“?”表示歌词“在哪里”,用波浪线表示歌曲旋律“啦啦啦啦啦”。
  3、图形数量的考虑
  图形数量一般会与音乐乐句、乐段相匹配。歌唱活动中的图谱多为一句歌词配一幅图,也有一句两图、两句一图、一段一图等的设计,具体通常根据歌词难易程度而定。韵律活动中的图谱设计大多依照乐句与乐段而定。
  4、布局結构的设计
  教师设计的图谱大多是按照从左至右、从上而下的顺序来布局的,这种布局比较方便幼儿读谱。
  也有按上下对应的方式布局图谱的。如分声部歌唱活动“钟”中。设计的图谱为上面一排小钟下面一排小钟,幼儿可以通过读谱比较容易地辨认出角色并感知不同声部的对比变化。
  按上下、左右对应方式布局的图谱较适用于幼儿的分组合作活动,幼儿可借助图片排列顺序明确角色,了解音乐内容或结构。例如,在打击乐活动“蔡伦造纸”中,设计的图谱为并排的三栏,分别代表三种乐器。幼儿通过读谱可以明确自己的击乐分工、顺序以及乐器演奏动作。
  5、图谱中色彩的选择
  设计时可通过色彩对比突出角色特点或分工。例如,在大班打击乐活动“嫦娥奔月”中,设计的图谱为红色和黑色两列写实类图形,把固定拍与顽固伴奏两种节奏型便于幼儿能显而易见,避免了幼儿的混淆。
  设计与图像符号相匹配的颜色。例如,在中班歌唱活动“买菜”中,设计图谱的图像色彩参照了歌词中涉及的各种蔬菜的实际颜色、形状。
  二、图谱的运用
  1、图谱呈现的方式
  音乐教学活动中,图谱的呈现方式大致有两种方式:整体呈现和分步呈现。呈现成图和随乐画图。
  整体呈现是指将图谱一次性呈现给幼儿,分步呈现则是指将图谱有步骤地分次呈现给幼儿。前者有助于幼儿对图谱的整体感知和对音乐结构的整体把握;后者有助于幼儿明确情节的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歌词内容。
  成图是指教师在活动前准备好的图谱,活动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改动,只需直接呈现即可。随乐画图通常画的都是比较简单的图谱,旨在帮助幼儿更细致地理解图谱与音乐的对应关系。
  2、图谱呈现的环节
  幼儿园音乐活动通常包括五个环节:欣赏、导入、认知、练习、反思。
  在欣赏、导入、认知环节呈现图谱较适合音乐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通过无意注意初步熟悉音乐,然后进入相关的游戏环节。
  在练习环节呈现图谱,旨在激发与维持幼儿的学习动机。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图谱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幼儿的兴趣。
  在反思环节呈现图谱大多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反思,以引导幼儿评价自己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3.图谱的设计主体
  在音乐活动中,图谱可以由教师设计和呈现,也可以由幼儿参与设计和呈现。
  教师设计和呈现图谱,大多是为了配合音乐,一般不宜轻易改动。
  幼儿参与图谱设计和呈现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类:幼儿独立完成图谱,幼儿完成部分图谱并创编歌词。让幼儿独立地完整画出图谱,适用于音乐特色鲜明、易于用符号表现;对幼儿没有过多绘画技巧方面要求的情况。幼儿可先对音乐进行整体感知,再把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符号表现出来。
  4.图谱的撤除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图谱使用也有一个逐步撤除的过程。例如,在打击乐活动中,在幼儿对音乐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可以让幼儿照着图谱进行演奏,但当幼儿对音乐熟悉以后就应逐步撤除图谱,让幼儿照着教师的指挥进行演奏。又如,韵律活动需要幼儿随乐律动,幼儿如果太依赖图谱,就会被其牵制而出现动作不流畅的情况。这些小障碍就得需要教师有效地发现和把控。
  通过这次跨省学习,我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观点,希望自己能学以致用,把这次学习的知识积极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幼儿教师。
  结论:
  幼儿时期是发展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重要时点,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幼儿智力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幼儿在这一期间理解客观事物的问题上还没有具备成人的思维方式,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运用图谱教学,可以大大帮助幼儿更形象地理解音乐作品,同时也能帮助幼儿音乐教师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淑琴.幼儿游戏化音乐教学[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9).
  [2]许卓娅.歌唱活动[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