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教材简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几何图形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联想自己周围的事物,然后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一些有目的的尝试,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注重操作学习,在看一看、摸一摸、描一描等操作中体会面在体上,培养空间观念。同时注意渗透数学有序思想,在观察、数数等活动中引导反思,真正做到以知识为载体,抓住数学学习的本质。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探索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从体来”,发展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摸、画、摆、拼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出现的图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六、教具学具
  1.教具:四种大号的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2.学具:四种小号的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学习单
  七、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操作体会,面在体上
  ①什么是面
  (讲台上摆好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些老朋友,你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生:长方体(有学生说是长方形)、正方体、圆柱、球
  师:今天还有一个新朋友。(出示三棱柱)
  师:记得在上个学期讲到摆一摆的时候,我说小朋友们,请你们把圆柱摆在正方体上面时,有这样两种摆法。(PPT出示)你能预测会有什么结果吗?
  生:第一种摆法圆柱会自己滚下来,第二种就不会滚。
  生:第一个那里没有角,所以会滚下来。第二个那里有平的地方,所以会站在那里。
  生:因为第一种方法那里不是平的,是圆的。
  师:刚刚有同学说到了,第二个会立在那里,因为“它”是平的,像这个平平的地方就是立体图形的面(PPT出示圆柱体上平平的面),简称做平面。
  ②摸一摸面
  师:还能在哪些立体图形上找到这些平平的面呢?现在请你从学具盒里面的立体图形上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开始动手去摸)
  生:我从长方体上摸到了平平的面。
  生:我从正方体上摸到了平平的面。
  生:三棱柱上也有。
  ......
  师:球的这个面是不是平平的面呢?
  生:不是。
  师:像这样弯弯的面,我们把它叫做“曲面”,这个以后再研究,今天主要来看这些平平的面。
  ③描一描面
  师:我在想,既然今天我们要研究这平平的面,有没有一个办法可以把它请下来呢(演示,圆柱的一个面贴在黑板上)。
  生:(沉默)
  师:如果给你一支粉笔。
  生:绕着它的平面画。(学生上台演示)
  师:这样我们就把圆柱这个平平的面给移下来了。
  师:现在请你打开你的工作纸,把你刚刚摸到的平平的面描到第一个方框内,开始。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平面图形都是依附在立体图形之上的,没有独立存在的平面图形,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立体图形已经有一定的感知,因此本节课将立体图形作为认知平面图形的重要的认知基础,设计了从“体”——“面”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而且兴趣盎然。
  二、对比突破,感受特征
  1.面与体的区别
  师:你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的这些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上来的?
  生:这个是圆柱上来的,这个是三角形(老师提醒叫做三棱柱)上来的,这个是在长方体上,这个是正方体上来的。
  师:我现在也把这几个图形请到白板上来(把教具贴在黑板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几个平面图形。(板书:認识平面图形)
  师:一开始就有小朋友把这个长方形和长方体弄混了,那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出示长方体和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比较)
  生:长方体可以站起来,长方形不能。
  生:长方体有6个面,长方形只有1个。
  师:对了,立体图形是可以立起来的,凸凸的,平面图形是平平的,不好立起来(操作示范)
  2.归纳特征
  师:这几个图形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
  师:其实,我们说认识一样东西时,不能只知道它名字,就像你说你认识邓老师,但是你只知道名字,那不算真的认识,你还得知道他长什么样。
  师:我先来做个示范,我介绍的新朋友是长方形,它是长方形,它有四个角,四条边。(PPT出示)
  师:老师这里是从那几方面去介绍的呢?
  师:这四条边说的是(边),四个角说的是(角),长长的,方方的,说的是(形)。我们观察一个平面图形就常常从边、角、形去观察。好下一个。   生:正方形四条边是直直的,还有四个角。
  生:正方形是方方的。
  师:我觉得刚刚小朋友介绍的正方形跟老师介绍的长方形很像咧,你看,都是四个角,四条边的。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同时举起两个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
  生:长方形是长长的,正方形是正正的。
  师:一个是长的,一个是方的,这样我明白了。好,下一个,三角形。
  生:三角形有三个角。
  生:还有三条边。
  师:你瞧瞧这个是不是三角形(拿出一个三角形)?
  生:那两条边太长太高了。
  生:它也是三个角,三条边,尖尖的,所以它是三角形。
  师:只要它满足了三个角,三条边围起来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三角形。下一个。
  生:圆是圆圆的,没有角,没有直直的边
  师:这个图形是不是圆?(出示椭圆)
  生:不是,是椭圆!
  生:它是扁扁的。
  师:这回我相信你们都认识这些图形了,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3.变式提升
  师:这个是不是三角形(出示教具)(是)
  师:是,那我把它翻个跟头。
  师:还是啊,那我再转。(是)
  生:还是三角形!
  师:有什么结论?
  生:三角形不管你怎么转,还是三角形。
  师:那如果换成正方形呢?(拿一个正方形旋转)
  生:正方形不管怎么转,还是正方形。
  师:对的,其实我们长方形和圆也是,在你不断转的时候,图形的特征是没有变的。
  设计意图: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一个问题“这些图形长什么样?”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长什么样,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感受成功与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在了解每个图形特征后提出问题“你们看看我这个是不是三角形?”让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图形,同时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
  三、巩固新知,变式练习
  1.分一分,连一连
  (学生上台展示答案,除第六个图形学生把缺口补上外,其余都正确。)
  师:但是这个图形你为什么把这个缺的地方连起来?
  生:因为三角形应该是三条边的。
  师:原来如此!
  3.填一填
  (学生汇报答案)
  师:你们都说对,我来检查一下,我来数数圆(乱数),怎么只有6个?
  生:还漏了一个!
  师:我再数一次(再一次乱数)。
  生:还是漏了!
  师:你们觉得我这样数有没有问题?(有)那我该怎么数比较好呢?
  生:有顺序,从左往右,从上到下。
  还有做记号。
  师:有顺序地数,这样就不容易重复和遗漏了。
  2.数一数
  有()个三角形有()个正方形
  生:有3个三角形。
  师:我怎么只看到2个(用手指点了点)
  生:两个小三角形合体成一个大三角形。
  师:这个呢?
  生:有4个正方形。
  生:不对,有5个。
  师:(ppt中一个一个地描出小正方形)1,2,3,4,第5个在哪?
  生:4个小正方形合体,变成一个大正方形!
  师:原来还有一个大的!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里设置三道练习,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围绕图形特征进一步深化,体会三角形是封闭图形,在简单数图形同时渗透有序的思想,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有所得。
  四、联系生活,应用所学
  师: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平面图形。例如,这块黑板的面试什么图形?(长方形)
  师:你还发现哪些图形?
  生:音箱是长方形。
  师:整个音箱是长方形吗?
  生:(沉默)
  师:还是说音箱的这个面是长方形?
  生:面!
  ……
  师:我也找到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顺便介绍一些安全标志,如走斑马线等)
  设计意图:在第一学段,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景,从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取素材,容易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作用。
  五、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认识了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我来说图形,你们在脑里像过电影一样想着它的样子,用手比划比划。
  设计意图:在腦海中再一次回想图形的样子,用手比划,让图形印在大脑里。
  作业设计:1.动手作业:在硬纸上分别剪出标准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并请家长拍照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中。
  2.表达作业:向家人介绍今天认识的四种平面图形,他们怎么区分呢?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反思:1.着重动手体验。《认识图形》被安排在一年级下册,是学生从立体图形到抽象的平面图形的一次提升,因为生活中并不存在纯平面图形,所以其实对于面从体来时比较抽象的,所以在课中设置了摸一摸、描一描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体会,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规律。
  2.着重思想渗透。数学思想渗透式数学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有序的思想常常需要但却容易被忽略,这节课中在数图形,说图形时都有意设置有序与无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有序的重要。
  3.着重学习效率。低年段的孩子有其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低年段课堂上设置课中操休息就很有必要,表面上看是花费了时间,实际上却能在效率上大大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4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