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秦秀美
摘要: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的方式和形式发生变革,从而对中小学各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明显化,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和课程整合的出现和发展,更加坚定了信息技术的桥梁和基础作用。
关键词: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网络教学
新课改后强调个性的健全发展,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注重终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的方式和形式发生变革,从而对中小学各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明显化,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和课程整合的出现和发展,更加坚定了信息技术的桥梁和基础作用。中学教育的任务:一是为高校输送人才,一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力。双重的教育任务决定教育内容的非单一性和发展性,教育的形式的多样性。而且信息技术学科比其它学科更具有应用性和社会性,又是在研究性学习和课程整合中学习其它课程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一特殊性决定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
一、在课程整合中既是工具又是专业学科
在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工具性学科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培养作用不容忽视;高校和社会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愈来愈高。高校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社会则要求未来的劳动者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应用能力。因此做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必须承担起这个双重责任,既把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潜力,以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又要抓好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以适应高校的更深层次的学习。
二、知识和能力并重,培养信息素养是核心
信息技术教育是增强学生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协作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计算机的软硬件基础知识,网络知识,还要把应用和能力的发展相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使用网上资源,学会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它课程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进行能力提高和实际应用。
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只需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方法教育;二是能力培养。我们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环节,更主要的是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性教育。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达到“教的有限,学的无限”的教学境界。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方法,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不能够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头脑当成仓库。我们更要采用一些启发式教学或实践性教学,去找出和发现一些典型问题,设计一些问题模型,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解决,在亲身实践中学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甚至争论中提高学习兴趣,开阔思路,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教育内容前瞻性
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变化,教学形式的不断更新,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了解IT动态,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软件的更新换代、以及由此引发对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等。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要不断的更新和提高,信息教师要对IT的前瞻性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因为,当前流行的技术和软件不一定是未来要流行的,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立足于未来的社会,我们就要把最新的东西教给他们,把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引给他们。
基于网络性学习是未来发展必然。我们要把教育的核心从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转变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来;要把学生从传统的听练课上带到基于网络下的“研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学习”的环境中。特别是在“校校通”工程发展的基础上,大量网络资源的出现,为我们开展网络化互动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四、综合性特点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它既有基础学科的传统教学的特点,又有综合课程的社会实践性。信息技术作为课程整合的基础工具,体现在各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中,离开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将是一句空话,而课程整合的发展将带动信息技术学科的不断提高。在各学科的整合过程中,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将得到不断的互相渗透和柔和。
五、基于网络教育的特点
在网络的环境下学习,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自我发展。网络下的研究性学习更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超时空性等优势开辟了一个新型、开放的学习环境。
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往往是在“做中学”展开的。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进行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包括新概念的提出、知识重点的展开和难点的化解以及知识的巩固应用,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完成。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很自然就形成“不确认学习成果不罢休”的心理,加之课件提供的生动简炼的多媒体反馈信息,又不断刺激学生对新信息的搜索与提取,使学生始终处于在兴致勃勃的创造活动中,在真切把握认知对象的感受下展开学习过程。学生在获得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又掌握了具有创造意义的学习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2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