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学容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来,语感教学开始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蕴,感悟作者在语言表达中的情和意。本文通过注重语言特点、加强阅读教学中语感训练以及规范教学语言三方面,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语感培养 语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使语文教学魅力大大增强。另外,对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也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从而为学生打好语感能力的基础,使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
   一、注重语言特点
   1、感受语言节奏
   汉语是一种音义结合的语言,具有音乐美的特点。而音乐美的本质在于节奏。在汉语中,节奏就是汉语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言的节奏,不但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内涵,而且有助于感受到语言美,提高语感能力。
   2、分析关键词语
   通常在一篇文章中都会有一些关键词语,来引领整篇文章的结构和主旨。由此可见,加强关键词语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意蕴,增加对语言美的感受,也可以提高语感能力。另外,在诗歌中,也有一些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活句”、“活字”等关键的词语,这些关键词语体现了全诗的艺术形象,并将形象生命化,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诗中的语言魅力,增强语感。
   3、抓住语句修辞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多数文学作品,都巧妙地结合了一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的运用使语言的表达效果大大提高,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分析各种修辞,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深刻感受语言美,同时增强语感效果。
   二、加强阅读教学中语感训练
   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具有直觉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诵读是,口、耳、眼、心并用,通过反复朗读与背诵,逐步地感受语言的内蕴,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解放思想,减少一些繁琐的讲解,删除一些重复的练习,淡化一些知识的传授,适当地引导学生吟咏诵读。
  教育家们研究减轻学生负担,使学习变得轻松的解决办法之一是使学生大量阅读。实践也表明:大凡爱看书的学生语感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的把握非常准确。因此,阅读教学中,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的阅读量的不足,教师可推荐读名篇佳作,历史名著,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读物,使学生在反复、大量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中,丰富语言,增强语感。语文知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来学习语言,体会语感。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文字的背后具有丰富的意象、情感和理念。为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中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研究、讨论。学生从课文语言文字中找出根据,见仁见智。因为荷叶多,挨挨挤挤,所以荷花只能从水中冒出来。冒不仅写出荷叶数量多,还写出荷花生命力旺盛。和谐的讨论交流,学生从冒中感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一种生机勃勃的韵味。这样,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上,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品味,使学生在比较中辨析出优劣来,在比较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规范教学言语
   1、使表述更加准确
   语言作为一种载体,可以传情达意,帮助人类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使自己的表述更加准确,即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将自己的意思清楚的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更加准确的表述,及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思考和理解,并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对学习语文知识充满兴趣,自觉提高语感能力。
   2、使表达更具启发性
   课堂上在教师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思考的环节中,就需要教师语言表达更具启发性,只有启发性的语言,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在本质上,是具有一定理性的,其涵盖了理解和运用一种语言的过程。而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实际上也是启发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启发学生的合理想象。根据语言学的观点,思维是离不开语句的,脱离了语句就无从思维;想象也离不开语句,脱离了语句就无从想象。由此可见,启发性的表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一方面使学生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语感。
   3、使描绘更具情感性
   “感人心者莫先呼情”,正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说,情感的表达是以形象为基础的,将教学语言赋予情感,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教学的。另外,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所具有的理性思维不强,相对来看占主要地位的是感性思维。而感性思维非常注重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将生动的教学内容直观的描绘出来,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对于教材语言产生更好的感知,进而促进语感的形成。
   总之,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满足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责任感、自主感,使学生在民族精神、伦理道德、思维方法、审美观念等方面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高尚的人格。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其对祖国的语言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和驾驭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加他们的生活积累。事实上语感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依靠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经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现象,才能逐渐形成语感,换句话说,语感的培养是有意积累,加无意积累,须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不知不觉间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J].成才之路,2009(03).
  [2]张红美.语文阅读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语感[J].新课程(小学版),2009(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2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