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课前预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课标教育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学生对教材的介入是从课前预习开始的,按照科学合理的预习提纲进行预习,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予以有效指导,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推动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课前预习 物理教学 作用 指导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13-01
  
  物理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最基本形式和主要阵地,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只重视教师的施“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好“学”,从而导致了学生主体精神和学习主动性的严重弱化,在新课标教育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就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虽然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主要形式,但学生对教材的介入是从课前预习开始的,这是学生自主接受教材的前期准备。教师对此环节予以有效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课前预习在提高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课前预习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学生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就要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课前教师的预习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有感知,从而带着疑问、有的放矢地进入课堂教学。上课时,学生就会学得主动、轻松。简单的知识,可展开课堂讨论,教师做必要铺垫;疑难问题,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就会茅塞顿开。教师指导下的预习过程是学生通过思维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反复示范、引导。学生能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思路,学着去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预习的方法,学会了看书,也培养了质疑、释疑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其间也潜移默化进行着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对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推动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课前预习的指导原则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预习有无兴趣直接关系着预习的成败及课堂教学质量。因此,预习指导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广泛联系着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而人们对周围各种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青年学生更是如此。这是能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最有利的客观条件。这种从周围熟知现象人手的预习指导,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思维投入。但要注意人们根据周围现象得出的某些生活经验与物理规律是相悖的,以此指导学生预习更能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维矛盾。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预习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自学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目标。如果预习目标过低,学生简单阅读课本就能达到这个目标,就不能启动理性思维,学生进入不到物理研究的方法之中,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认知能力就得不到训练。如果预习目标过高,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压力,造成心理障碍。长期下来,影响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或对课堂产生依赖性,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教师指导也就不具有可操作性。
  
  三、课前预习的基本方法
  
  首先可以按照预习提纲的方法对进行预习。预习提纲的设计应按照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彼此衔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逐步递进。突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预习提纲的设计应不拘一格,其形式由教材内容的具体情况而定,但要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避免形式上的呆板,致使学生产生乏味感。许多学生在预习时,只将新课的内容看一遍,对概念及结论性知识进行简单识记,即便是课本上的例题,大多数学生也只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外在形式模仿上,只满足于“我看懂了”,很少去问“为什么”,并不进入到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之中。这是一种无效预习。为使学生在预习时能“读进去”,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做到以纲导读,以纲导思,以纲导法。由于有提纲引导,学生就会有方向、有目的、逐字逐句地研读课本,不仅消除了阅读过程中的乏味感,而且由于在阅读方法上作了指导,促使学生思维投入,同时使学生掌握了物理概念、规律的研究方法。有些物理知识在认知结构的整体内容上存在相同点,让学生在学习时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联想来探求知识。这对于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能起到启迪和开拓的作用。使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能求异想象、求同思考,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达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
  其次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对重点内容标注记号,对难点、疑点要特别标明。不少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有的类似看小说、一晃而过,只是简单地浏览一下课本,不重视理解,不重视将现象与概念、规律联系起来,这样的预习达不到预习效果或收效甚微。预习不是简单地看一遍书,而是要认真理解书本的知识。学生应该在预习过程中,将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的建立、物理意义、成立条件、应用方法等弄清楚,并在课本的空白处做上适当标注,特别是对于定律、概念中难懂或易混淆的词、句、段落要逐字逐句推敲,反复阅读理解。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分析,才能对物理概念、规律、定律、推论等达到较高的认知层次。这种方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有利于对重要概念、规律、定律、公式、疑难问题的正确理解。并把不理解的部分用记号特别标明,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使课堂上的思维更具有方向性,牢牢地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听课的效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在预习中结合实验去分析、学习新课内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亲自观察、亲自分析,并通过阅读课本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条理性、敏锐性、及准确性。他们边预习、边实验、边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带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进入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细心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悉听老师的分析过程,并与自己的分析过程相对比,不断补充自己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同时,通过实验使学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物理图景,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一种科学的学习习惯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总之,通过课前预习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达到通过课前预习,较快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广大的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韩艳华,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学习策略[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2]郭景兰,浅谈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一预习指导[J],物理教师,1999―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47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