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注意问题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美术欣赏就是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逐步提高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并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等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美术学习方法。美术欣赏的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本文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美术欣赏 教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060-01
美术教育不单纯是技术教育,而是包括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国家教委于1994年正式发出通知,要求普通中学开设高中美术欣赏课,这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艺术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前几年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中小学美术教育只是一种“附属品”、“点缀品”。在素质教育中,美育与德育和智育一样起着重要作用。蔡元培先生说过:“常常看见专制科学不涉及美术的人,难免有萧索无聊的状态。无聊不过,于生存上强迫职务以外,俗的是借低劣的娱乐消遣,高的是渐渐成了厌世的神经病。因为专制科学太偏于机械的作用了。抱着这种机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不但对于自己毫无生趣,对于社会也毫无感情;就是对所治科学,也不过‘依样画葫芦’,绝没有创新精神。”美术教育仅有通常的绘画技能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它的功能核心是优化人的感情结构、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使人生活得有情趣,还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
美育在培养人的感性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艺术教育是实现美育价值功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作为艺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美术教育更要充分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功能。除了通常的绘画技能学习外,那些建立在深刻理性基础上的教学内容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对视觉形象的形态学分析。艺术作品的分析、评鉴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而我们的评鉴往往停留在道德层面。这固然和我国文化传统有关(我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审美的社会意义,或者可以说是一种伦理的审美。诗词、小说体现得尤为明显,绘画也不能排除在外),但也有美术教师自身方面的因素。由于平时缺少美术形态学及其构成原理的学习,我们大多数美术教师离开技法分析、内容介绍会力不从心。由于没有系统学习欣赏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和步骤,就无法体验到高中美术欣赏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事,我们的高中美术欣赏教育就常常脱离艺术的本体,忽略了美育的作用。现代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应该使学生获得一种终身相随的对视觉形式进行解读的能力。能对艺术作品有正确的评鉴目光和能掌握具体评鉴方法,使其具有现代审美意识。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必须提高去教师自身素质。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年轻的教师常会由于缺乏对教学理论的研究、对教材内容的真正理解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或者是专业惯性,在课堂上较多地运用专业名词、专业术语,对一些自己吃不透的地方直接套用教材句章,把一堂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的美术课上成“专业课”。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将教材知识融会贯通,自我消化,深入浅出地表述出来。
第二,要注重作品的文化意境。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需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与故事。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品质,坚忍不拔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意志品质,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应用美是美术教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要拉近美术与生活的距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来源于生活。生活之中,美术的运用无处不在。当教师把日常生活和学生的真实生存环境作为高中美术欣赏的最初起点,那么,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一半了。高中美术欣赏也就是当人们的视线触到美术作品时对作品本身艺术形象或艺术语言的感受。在课堂上,对欣赏作品的讲解和评论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生活到哲理,由普通的现象到专业知识。例如在时装欣赏课时,如果把教学只停留在课本理论上,学生就会认为那是时装设计师的事。通过对服装的争论,让学生们从生活小事中慢慢贴近了美术教育,在此基础上,再介绍我国民族服装的历史演变过程、服装的职业、色彩、欣赏国际服装设计大师的作品及风格特点、服装的审美、现代服装的搭配技巧等专业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们认识到了服装既是一种最原始的文化,又是一种崭新的时代文化,自然的就会感到美术课和我们很近,生活离不开美学教育,没有美学知识,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落伍的。这样的高中美术欣赏课,学生们不但学习了有关美术知识,还能运用美术文化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亲近艺术用艺术的方式美化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的情趣和质量。
第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中美术欣赏与美术实践的教学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美术的实践,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美术其实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努力发掘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5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