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低成本现代化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 彭大鹏:创新发展机制,不断降低社会发展成本,走出一条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低成本现代化道路,是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那么,如何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走出一条低成本现代化的道路?
  统筹城乡发展在经济层面的本质,是建设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产品市场以及包括劳动力、土地及资金在内的要素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与资金市场是实现低成本的农村发展和低成本城市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三农”问题并非仅是农村范围内的问题,它是经年累积的城乡诸种深层次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总爆发,其根源在于诸种资源由农村向城市单向度流动而引起。鼓励社会各界和基层政府创新土地制度,打破资源流动屏障。完整、涵盖土地流转权等权能的城乡一体的土地大市场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既可以实现市场最优配置资源的功能,又可以使农民、集体和国家共享土地增值带来的好处,降低发展的社会成本和政治成本,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从市场与分工演进的分析可见,城乡统一的大市场扩展了能体现资源禀赋优势的低价格城市化的纵深空间。如果农民能够制度化地大批量从农村转移出去,留守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政府对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农业支持体系的投资,一方面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实质性降低了固定生产成本和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农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可以继续向城市提供更低价格的农产品。
  城乡协调发展需要新的工业化和新的城市化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较小的经济、社会、生态和政治代价,把“低成本”作为核心竞争力,探索出低成本现代化的成功模式。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最大障碍来自政府本身,政府要改革自身既需要具胆略的主事官员,更需要有来自社会的推动改革不断深化的连绵压力;另一方面鼓励地方和基层政府致力于制度创新。外部资源进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建议成立半官方半民间性质的新农村建设委员会,打通社区与社会、政府与民间的区隔,打破政府推动而农民不动的新农村建设僵局。积极发育社会,丰富社会资本,农村社区才能获得可持续内源发展的能力,正如帕特南所说,有了强大的社会,才会有强大的经济,才会有强大的国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62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