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 原

  摘要:对山东省1978―2006年人均GDP、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四项指标的区域差异进行基尼系数测度分析,反映出内部差异呈缩小趋势。运用锡尔系数嵌套分解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省东、中、西三个地带中,中部地带内差异最大,地带间差异其次,东、西地带形成发达、欠发达两个趋同俱乐部,地市内差异两极分化明显。
  Abstract:To Shandong Province 1978-2006 year average per person GDP, the average per person total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the average per person city and countryside personal savings deposit and the average per person social commodity total volume of retail sales and so on four target's region differences carry on the Gini's coefficient measure analysis, reflected the internal diversity assumes the reduction tendency. Since using the Theile coefficient nesting decomposition method to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he Shandong Province regional economies difference, indicated finally, east Shandong Province, west in three regions, in the central region the difference is biggest, between the region the difference next, east, west the region forms developed, owes developed two to hasten with the club, in the prefecture the difference polarization is obvious.
  关键词:山东省 区域经济差异 基尼系数 锡尔系数
  Key words: Shangdong Province;regional economy inequality;Gini index;Theil index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08DJGJ20),鲁东大学科技创新基金(D8LD04)
  
  一、引言
  
  1978~2006年,山东GDP年均增长12%。进入21 世纪以来,年均增长达17.74%,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1]。但是山东省区域差异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集中在差距分析、成因剖析和战略对策等方面[1-8]。本文拟采用基尼系数和锡尔系数二阶嵌套分解方法,用人均GDP、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4项指标,对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区域总差异和地区间差异演变过程进行对比分析。
  二、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和资料来源
  在区域上,分两种地理区域概念作为基础分析:一是以山东省现有的17个地市作为区域经济差异格局演变分析的基本单元;二是将山东省分为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东部经济地带包括烟台、威海、青岛、潍坊和日照市,中部经济地带包括淄博、东营、济南、泰安、莱芜和临沂市,西部经济地带包括滨州、济宁、枣庄、菏泽、德州和聊城市。
  在时序段上,选择1978―2006年连续时间序列,以减少短期波动影响,准确反映区域差异的演变规律。为使面积、人口不等的地理区间具有可比性,采用地理区域的人均变量指标来衡量区域差异状况。
  所有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二) 研究方法
  1、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研究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度量方法。它不是取区域指标平均值的偏离值,而是把所有区域的指标值取差,然后加总所有的绝对差距。区域差异是“两两区域之间差异”的加总,再通过除以所有区域的个数(区域总数)和区域指标的平均值,从而得出基尼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式(1)中:G为基尼系数,Pi为每一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Wi为每组指标占总指标比重,Qi为从第一组到第i组的累计数据比重。基尼系数越大,表明区域之间的差异越大。
  2、 锡尔系数及其分解方法
  锡尔(Theil) 系数又称锡尔熵,最早由Theil and Henri 于1967 年提出,包括锡尔T 和锡尔L 两种算法,其中锡尔T 以GDP 比重加权,锡尔L 以人口比重加权,下面的锡尔系数计算与分解公式只就锡尔T 在本文的运用展开。锡尔T 的计算公式为
  式(2)中,n 为区域个数,yi 为i 区域GDP 占全省的比重,pi 为i 地区的人口占全省的比重。锡尔T 越大,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以山东省17 地市为基本空间单元,对锡尔T 进行一阶分解,可将山东省总体差异( Td ) 分解为东、中、西三个地带内差异( TWR ) 和三个地带间差异( TBR ) ,公式为:
  以县市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对锡尔T 进行二阶嵌套分解,可将山东省总体差异分解为地市内差异( TWP)、地市间差异( TBP) 和地带间差异( TBR ) ,公式如下:
  式(5)中,Y 为全省GDP,Yi 为第i 地带GDP, Yij 为第i 地带第j 地市的GDP, Yijk 为第i 地带第j 地市第k 县(市区) GDP; P 为全省总人口,Pi 第i 地带总人口,Pij 为第i 地带第j 地市的人口,,Pijk 为第i 地带第j 地市第k 县(市区) 人口[4]。
  3、 变量指标的选取
  本文在生产方面选取了人均GDP和人均农业总产值两个指标,在生活水平方面选取了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两个指标,运用基尼系数和锡尔系数二阶嵌套分解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测度。
  三、 山东省区域差异测度
  (一) 区域差异的基尼系数测度
  根据公式(1)计算出1978――2006年山东省人均GDP、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四项指标的基尼系数值(图1)。
  图1 山东省人均GDP、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四项指标的基尼系数
  由图1可以看出,山东省人均GDP、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四项指标的基尼系数的总体变化态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4项指标的基尼系数基本处于平稳不变状态。第二阶段,1985―2006年,四项指标的基尼系数变化平缓并呈下降趋势。
   就单个指标而言,首先从人均GDP指标来看,其基尼系数呈总体下降趋势,但不同时期的下降幅度不同。1978――1989年基尼系数基本保持不变,1989――2006年呈快速下降趋势,表明山东省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山东省各地区的耕作方式基本相同,本文基于1978――2006年农业生产总值统计资料对山东省农业生产差异进行测度,发现在研究时段内人均农业生产总值的基尼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山东省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差异较小。
  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是反映区域生活水平差异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时段内其基尼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山东省内生活水平差异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缩小。但2006年的数值为0.6057,依然超过境界线。
  人均商品零售总额是衡量区域生活水平差异的另一指标,运用基尼系数的方法对该指标1978―2006年进行测度,虽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但较其它三项指标,下降速度最为缓慢。其2006年数值也是四项指标中最大的,为0.9045。
  (二) 区域差异的锡尔系数测度
  根据公式(5),以地市为基本空间单元对山东省东、中、西部1978――2006年人口、GDP 数据进行锡尔系数一阶分解(图2)。
  图2 山东省东、中、西部1978―2006年人口、GDP 数据进行锡尔系数
  从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来看,1978―2006年间山东省区域差异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以1984 和1993 年为分界点划出的1978―1983、1984―1992 和1993―2006年3 个阶段呈现时段内差异缩小、时段间差异逐年增大的趋势,三时段的锡尔T 均值分别由0. 039 增长到0. 045、0. 065。可见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有阶段式突增、阶段内逐年减少的特点。若考虑到经济软着陆成功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以1990年为分界点,可发现1990 年之前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趋于降,1990年后则呈上升趋势。
  从三大地带锡尔系数分解来看,中部地带内差异占主导是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特点,1978~2006 年对总体差异平均贡献率达46. 58 % ,且呈现减少趋势。地带间差异位居其次,平均贡献率为31. 96 % ,总体呈增长趋势,自1995 年开始赶上并超过中部成为影响山东总体差异的主导因素。 东部和西部区域经济差异一直在扩大,但比中部要缓和一些,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相对较小。若从俱乐部趋同的角度,东西部分别形成了发达和欠发达俱乐部,而中部正处于分化或向其他两部靠拢的过渡阶段。
  四、结论
  1、山东省人均GDP、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四项指标的基尼系数,1978―1984年基本处于平稳不变状态,1985―2006年变化平缓并呈下降趋势。说明山东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地区间经济差距呈缩小的趋势,表明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2、从锡尔系数的变化看,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有阶段式突增、阶段内逐年减少的特点。1990 年之前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趋于降,1990 年后则呈上升趋势。1984、1993年为两个临界点,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中部地带内差异占主导是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特点,东部和西部区域经济差异一直在扩大,但比中部要缓和一些,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相对较小。东西部分别形成了发达和欠发达趋同俱乐部,而中部正处于分化或向其他两部靠拢的过渡阶段。
  4、山东省应注重加强区际协调发展,促进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的产业、产品、投资、人员来往和技术交流,推进经济互补的同时,增强经济的融合性。东中部尤其是东部在强化经济优势的同时,应加强对西部的辐射带动;此外,全省要积极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优化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区域的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 郑国,赵群毅.城市经济区与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1) :8-12.
  [2] 徐晓鹰,刘泽.贡献系数及在山东省区域经济评价中的应用[J].华东经济管理.2003,17(1):16~18.
  [3] 陈培安.山东省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00,15(2):16~17,27.
  [4] 张文信,刘春艳,殷昭国.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2):104~106.
  [5] 袁忠香,武晋一.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30(3):102~105.
  [6] 孙希华,张淑敏.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5):611~614,620.
  [7] 杨国安.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实证分析[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21(4):482~487.
  [8] 胡志远.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差异测度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2: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2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