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改革开放40年来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发展与演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实现了飞跃发展,社会发展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本文立足40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全方位探究中国经济40年发展与演变。研究发现,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有利的制度变迁,从而实现了“转型性增长”。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 发展与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实现了飞跃发展,社会发展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1978年至2017年,我国GDP总量从367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82.71万亿元人民币,经济规模增长了近225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必然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有利的制度变迁,从而实现了“转型性增长”。因此,探究改革开放40年以来,政府宏观发展战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就十分必要。本文立足40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全方位探究中国经济40年发展与演变。
  一、改革40年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工作核心关键词
  当前,学者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并不统一。但是根据关键词重复率(该年关键词集合与其他年份关键词的交集占该年关键词集合的比重)来进行划分,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提高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阶段(1978年至1996年)、深化改革与扩大内需阶段(1997年至2012年)、新常态经济阶段(2013年至今)。各阶段特征关键词见表1。
  二、提高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1978年到1996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重要时段。1978年,是我国国内斗争结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提出的一年。从这一年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如何提高生产力,如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这20年中,国内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供给不足、经济过热、基础建设蓬勃发展、财政收入由亏转赢、重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多角度激发企业积极性。蓬勃的发展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同时在20年中的较多时间里,我们国家一直面临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连续多年的宏观经济政策都与增收节支和稳定物价相关。
  出现经济过热的情况主要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首先,在漫长的斗争时期后,我们格外珍惜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出现了势头过猛的情况,出现了社会化大生产、工业与交通运输等基础建设投资过多,部分产能过剩的情况;其次,计划经济给效率低下,制约了经济健康发展。
  在这一时期,我国总共出现三次严重的通货膨胀:改革开放初期,“产值”是我国各项政策目标里的高频词,大力提高工农业产值,实现目标计划的增长。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20世纪末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更进一步的激发了各方面的热情,投资规模持续扩大,货币供应量迅速增加,物价迅速上涨。直至1985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一热风才得以缓解。此后,控制固定投资,有效增长投资效益,不盲目追求速度和产量等关键词不断的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双紧”政策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后便重新放开了贷款,产业结构不合理使得通货膨胀再次出现。1988年,在经济秩序混乱的背景下,双紧政策再度实施,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整顿治理措施,市场开始冷却,走入经济低迷期;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新的改革目标,将商品经济的特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施,又激发了一轮经济增长。这一阶段的政策中不断提到調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投资和消费在这一轮改革驱动下,又带来了一轮通货膨胀。在国家经济系统日趋复杂和精密的背景下,国家从货币发行、储蓄、贷款、银行管理、金融改革、投资体制、外汇、房地产、税收等多角度统一调控,同时抓紧农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大问题,再一次推动国家经济回到健康轨道。
  三、深化改革与扩大内需阶段
  1997年到2012年,我国经济状态大部分时间保持低迷。总的来说供给大于需求,持续产能过剩。尤其是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国际金融危机,更加暴露了国内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政策着重于扩大内需、提升企业活力、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甚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缓解就业、增加收入、推进对外开放等领域。
  在1994年亚洲金融危机前,改革开放的红利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拉动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即使在经济过热期采取“双紧”政策,也不能减缓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在金融危机到来之时,外需急速减少,内需不足的弊端就暴露了出来。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我国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了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使得我国国民经济增速即使在“双紧”政策下,也能继续保持。
  1994年亚洲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出口贸易受到重创,内需不足的后果才显露了出来。为了扩大内需,增加国内市场活力,我国制定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加强基础建设等系列措施,与此同时加大了改革开放的力度,对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都围绕经济发展进行了大力改革。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出口贸易得到增长,经济发展才又进入新一轮的上升。
  随着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和不断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和完善,以及金融、财税和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经济市场开始升温,尤其是房地产市场逐渐变热。直到2007年,经济又一次出现了类似第一阶段的过热情况。在这期间,政府通过减少国债规模、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调整货币政策等举动,良好的控制了经济增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我国外贸受创,国内经济受到巨大冲击。针对金融危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主要包括振兴产业、发展农业、放松贷款、深化改革等。到2010年,我国国民总产值超过日本,经济才逐渐复苏。在这一阶段,我们认识到,要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就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四、新常态经济
  2012年底,中国经济全方面解除危机,进入新常态经济状态。在这一阶段,经济总量失衡即供需矛盾已经不再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才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这一阶段供给侧结构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较大影响。一方面,市场基本需求降低,人民向往美好生活使得高端、多样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供给端节奏放缓。这时,扩大投资、大力发展制造业、大量投入资源等方式已经不能够有效的拉动经济增长。这使得我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三去”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一降”是降成本;“一补”是补短板。自2015年开始实施“三去一降一补”政策,三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多方面的积极的变化,主要表现有实体经济振兴,企业活力增强,房地产市场活跃等。
  经济系统是复杂而微妙的,在国家机器运行的基础上,要健康稳定的发展经济,就需要以系统的眼光,高瞻远瞩的思考问题。新常态经济就是摒弃以GDP为主的简单的经济发展思考模式,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在新常态经济时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最主要的经济发展目标,这一阶段需要在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待的前提下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五、在改革与实践中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引领下,不断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体系,不断围绕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各领域的改革,成功应对了通货膨胀、经济危机、自然灾害、供给侧结构失衡等巨大困难和挑战,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在不断改革和发展的途中,我们需要认识到:我国经济不断前进和发展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脉络的;随着系统环境不断复杂,经济发展实践中总会出现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实践不断的改进、创新和完善理论,丰富经验;国家经济系统是复杂且精密的,为了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未来的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思路,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29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