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浙中大峡谷景区旅游开发评价与构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楼林菊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笔者对浙江磐安夹溪浙中大峡谷风景区作实地考察基础上,评价了该景区旅游开发的优势与不足,继而通过分析当今旅游业发展趋势和当地旅游发展的环境条件,提出了浙中大峡谷旅游开发方向的定位,深度开发的某些构想与经营思路。
  关键词:浙中大峡谷 旅游开发 评价 构想
  作者简介:楼林菊(1975― ),女,浙江义乌人,浙江省义乌市上溪中学政教处副主任,主要从事旅游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067-02
  
  一、夹溪浙中大峡谷景区概述
  
  夹溪浙中大峡谷景区(又称夹溪大峡谷,以下简称“浙中大峡谷”)地处浙江中部的磐安县,现已纳入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磐安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称谓,是浙江省钱塘江、瓯江、灵江、曹蛾江四条水系的发源地之一,是浙江省最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同时享有“中国药材之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生态龙井之乡”等多项美誉,又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磐安山青水秀,自然优美,除了以“千米平板溪”、“亿年火山湖”、“浙中大峡谷”为主要特色的花溪――夹溪省级风景名胜区外,还拥有罕见的山地断层湖泊景观,被誉为“浙中承德”。
  浙中大峡谷景区内的夹溪、夹溪桥、夹溪寨是磐安早有记载的著名名胜古迹。浙中大峡谷景区峡谷幽深,奇峰接天,溪水咆哮,悬崖迂回,沿溪有五丈岩水库,十八涡等瀑布。夹溪桥北侧峻岭要冲处,有用石块拱砌而成的城门状巍峨建筑,是明代为抗倭而建。进入“十八涡景区”的标志性牌楼,在海拔1200米处有一座青石砌成的气势恢弘的单拱大桥,如一条长虹横贯峡谷两崖!这里过去是磐安往来新昌、天台的关隘,如今是磐安接轨宁波、上海的通道。在大桥两端,有两座亭子,西亭里有著名书法家朱关田苍劲飘逸的题辞“夹溪飞渡”,东亭可远眺大桥上下峡谷四处景观。“看怪石狰狞始信神工鬼斧,听急流咆哮却疑虎啸龙吟。”“谷冷崖高一边微寒一边暖,溪狭水急半截烟雨半截晴”等一幅幅精美楹联,布缀在大桥两边亭子廊柱上。在 “夹溪飞渡”题辞背面,另有一幅庚辰年秋厉剑飞撰写、用工整行书镌刻的《重建夹溪桥记》:“三州之会有鞍顶焉,日浴天池云生其腰;鞍顶西下有夹溪焉,曹娥之源竹茂松高;其地也……拥急流而追狂飚,泥沙净、怪石嶙、禽兽舞、虎狼哮。十八涡回,困龙怒,天门柱,锁鸱枭号……劈山石以为垒,沟天堑而始桥。倭寇犯,百姓警,大旗举,起洪涛。刘副使之慧眼依山筑寨,戚将军之威名敌胆尽消……”。读罢“重建桥记”,夹溪大桥其地、其势、其险、其景、其要、其功、其灾、其难、其喜,可使游者一目了然。
  浙中大峡谷属于大磐山系,峡谷两岸,群山连绵,杉、松、枫、竹绿林成荫,红杜鹃、野白菊、绿葛藤满山遍坡。浙中大峡谷,隶属曹娥江水系。景区内道路也非同一般。溪边卵石嵌铺的便道、平坦不滑。有些沿溪靠坡不便铺路的地段,利用石崖坚石打洞、钢管作架支撑,铺上木板做成宽平的栈道。在水势湍急,涡潭深渊的地段,在两山之间做成用纲索连接、厚板铺成的栈桥。走过山崖间几段平坦长长数华里的栈道,又在溪涡上跨过几座悠悠荡荡的栈桥,可为游客增添许多游兴情趣。
  
  二、浙中大峡谷景区旅游开发评价[1]
  
  (一)开发优势分析
  浙中大峡谷由皇城湖、浙中大峡谷瀑布群、鞍顶山三个片区组成,共有景点37个。整个景区已初具规模,现有景观丰富纯美,绝不输于浙西大峡谷。
  1、政府重视支持:磐安县委、县政府新制定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意见》,提出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鼓励多方投资建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曾亲自组团赴上海为景区开发经营权拍卖而摇旗呐喊,积极筹资。
  2、地理位置显赫:浙中大峡谷俗称“一脚踏三府”,地处金华、绍兴、台州三地交界部位,同时又是钱塘江、瓯江、灵江、曹娥江四条水系发源地之一。更位居浙江省两大著名风景旅游线的交会处,即:(1)东西线―从温州雁荡山、天台山国清寺,经磐安,过永康方岩、金华双龙洞到淳安千岛湖;(2)南北线―从缙云仙都,又经磐安,过新昌大佛寺、奉化溪口、宁波天一阁,到浙东佛国普陀山。
  3、景点组合较佳。浙中大峡谷拥有奇峰天成,峡谷连绵的天然美景优势。山不高、水不深,蜿蜒曲折,苍松掩道,悬崖对峙。峡谷内蓄水势,形成多级瀑布,滩、涡、湫、涧随处可见,其中或大或少的水涡全峡共有18处之多。森林植被旅游资源有月老松、情侣松、夫妻松、龙凤松、将军松、挂剑松、护寨松等神态各异,又有丰富山货药材;自然山水旅游资源有夹溪飞渡、熊猫找狮、凝雪沉钟、天牛喘月、达摩面壁、金龟守门、怒龙渴、神龟望月、天马饮水及葫芦滩、颂龙潭等;人文旅游资源有:牌坊、夹溪古道、戚家军营址、百官地,宗教旅游地有龙王庙、财神殿等。总之资源搭配丰富优良,可游性强。
  (二)劣势与不足
  1、知名度美誉度不高。浙中大峡谷好似一位美貌村姑,千百年来,锁在深闺,世人未识。提起浙中大峡谷,常人都不知。我们从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出发,一路上直至磐安浙中大峡谷,均不见有“浙中大峡谷”、“夹溪风景区”等标志牌字样。甚至连磐安人自己也有很多不知晓,只有问及尖山镇才被告知方向(尖山镇是夹溪风景区浙中大峡谷所在地)。返程时,当地领导告诉我们往东阳歌山方向走是一条捷径,但是也不见有该景区、景点的指示牌。知名度如此,美誉度就更无从谈起了。
  2、旅游基础与服务设施尚有欠缺。景区内没有大型停车场,笔者前去考察时只能将车停在路边。路边无序停满游客的车辆,阻碍了交通。景区食宿设施不足,镇上只有一家稍微象样的餐馆,但是接待量也有限。旅馆稀缺,虽然“一脚踏三府”,却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通讯、购物、安全、卫生、环保等辅助设施也很不健全。景区内多处通讯信号不畅,造成对外联络的盲区。
  3、管理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浙中大峡谷十八涡景区虽已初具雏形,但很多对游客服务的细节还多有欠缺。如介绍牌、指示牌是不可缺的,至今在牌坊处尚无介绍景区的交通、景点分布示意图。夹溪古道部位景点较集中,既无小型停车场,又无去大型停车场的告示,游客多有不便。景区工作人员稀少,服务意识不强,且不规范,景点维护、游客救护人员不够。
  
  三、浙中大峡谷景区开发构想
  
  (一)明确开发定位
  旅游业是当今重点发展的产业。磐安作为浙江省欠发达的县,要抓住机遇,提高认识,通过大力振兴旅游业,来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浙中大峡谷景区正是磐安发展旅游业的得天独厚的重要载体。
  生态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种高端产品,它是以独特的生态资源为吸引物,以不影响原生态系统和生态循环为原则,严格控制流量,防止生态退化,以持续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的专向主题旅游。使旅游活动与环境共生,使旅游的进入成为当地良性生态循环的一环,而不是一种外来的生物入侵。目前生态的外延与内涵不断拓展,诸如资源的生态化、服务设施的生态化、能耗的生态化、旅游活动的生态化、景区管理的生态化等。浙中大峡谷的自然禀赋正适宜开展生态旅游,可在旅游生态化上大有作为。
  同时,当今世界正从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体验经济转化。大众旅游的旅游方式正发生悄悄变化,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体验经济。特别随着交通的改善,私家车拥有量的迅速上升,人们的时空观念、消费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观光型的旅游正向休闲度假型发展。“休闲、保健、度假游”已成为21世纪旅游者的重要追求方向。

  鉴于生态旅游方式已成为当今新宠,休闲度假也成为现代游客生活的迫切需要,浙中大峡谷又具有纯天然的山水和森林植被为特色的江南生态体系,完全能满足这种需要;加之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使得身心疲惫,身体健康越来越被人关注,而磐安作为“中国药材之乡’早已名声在外,把保健药材当作旅游商品来开发,正可满足保健旅游的需要。为此,把浙中大峡谷景区开发方向定位为:以“生态、保健、度假游”为主题的景区。
  (二)加强深度开发
  浙中大峡谷的自然景观所展现的雄险幽奥之美无须再度开发,原有的人文景观所体现的深沉古朴之美也无需再度加工。所谓深度开发是指:
  1、挖掘内涵,拓展外延。浙中大峡谷景区还处于产品初级、经营粗放、出售低廉的阶段。要把握旅游市场,深度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创出品牌,并加快转化为产品优势。从内涵上把景区的资源要素加以集约组合、集约利用;在外延上,把浙中大峡谷景区纳入到浙东、浙中的宗教旅游、商务、度假旅游黄金线这一体系中去。
  2、提升开发层次,延伸开发链。目前浙中大峡谷景区主要收入来源是门票加上少量的其它收入,获利模式较为单一。要改变停留在产品经济的初级层面,而将自己提升到服务经济层面,让服务收益成为景区的主导收入。景区要紧跟市场发展趋势,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外延服务,以延伸自己的服务链、产品链、价值链。要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性,愿意为参与体验而付费。旅游景区不仅是观光地,也是视觉之旅、听觉之旅、感触之旅,享受之旅。游览过程的设计宜有导入、慢板、快板、节律、高潮、尾声。不同时段应有不同的体验。
  3、增强可进入性。铺设通往景区的柏油公路,特别是完善磐安境内通往景
  区的城镇交通设施。景区内因为多为盘山公路,为保证车辆交通安全、畅通无阻,公路应有防护设施,以保证客流进出安全。同时通往尖山镇的道路应有夹溪风景区浙中大峡谷等广告牌,增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小灵通基站建设,合理布局具有国际国内公用电话、急救电话,保证游客的对外信息交流的通畅。
  4、搞好科学营销。浙中大峡谷景区要抓住机遇,拓展营销渠道,自然融入到国内旅游这个大环境中,不断提升景区档次。要从资源导向转到市场营销导向一改以往以资源自居、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观念,而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为导向,在营销观念上进行创新、整合。
  5、通过旅游搭台,文化唱戏,提高景区美誉度。“诗画江南,山水浙江”是浙江旅游业的口号。现在国内书画市场在升温,凡是有书画名家出现的地方,必定有新闻媒体的出动,中国画主要由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组成,这一些都跟旅游景点密切相关。每一届西湖博览会都举办书画大展,书画活动往往跟旅游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旅游搭台,文化唱戏。为此,从提高景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及文化内涵出发,也可邀请国内大批书画名家前来浙中大峡谷写生、研讨,届时定会给景区留下大量的墨宝和文人骚客的诗章,从而使景区的美名远扬。
  (三)寻求区域旅游合作新途径
  旅游业是一项联动效应明显的新型产业。正是基于提高区域整体经济的目标,众多经济区域把旅游产业作为地区主要发展产业。随着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区域内除了竞争,合作也是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合作则是旅游业深层次发展的“助推器”[2]。通过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特色,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将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共创美好未来。浙中大峡谷的旅游合作开发要纳入磐安县对外区域合作的体系之中。近期可首先致力于:
  1、引凤求凰,借鸡下蛋。可择机邀请省内外旅行社行业协会的经理、专家前来采风、考察、研讨,争取把浙中大峡谷景区纳入到对方旅行社的旅游线路中去,从而通过他们向游客宣传介绍景区进而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体验。
  2、加入景区联合体。浙江景区区域联合在全国是领先的。这一做法的优势是:单独一个景区出去做宣传势单力薄,吸引力不足,耗费巨大。强强联合不仅降低成本、提高知名度,而且可以避免近距离的重复建设。例如宁波藤头村就先后加入4个联合体:“津甬旅游景区”联合体、“渔樵耕渎”联合体(让象山做足“渔”的文章,宁海野鹤湫的“樵”,滕头村着力做另一个特色“耕”,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的“读”),“藤头林家鲜果采摘”和“活力浙东南”。[3]
  较成功的形式是景区间的区域性联合。浙中大峡谷的旅游合作要由政府搭台,以景区旅游企业唱主角,以景区旅游产品为纽带,把与景区有关联的那些分散而又可以组合的景点连成线或片,最后组成景区联合体。具体操作,有待另行仔细设计。
  
  参考文献:
  [1]萧歌.我省旅游景区发展的SWOT分析[J].现代旅游,2004(3)
  [2]王大悟等著.旅游规划新论[M].黄山书社出版,2002
  [3]张妍婷等.景区区域联合成为浙江旅游界一新亮点[N].钱江晚报2004-10-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2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