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垛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位于江苏省兴化市的垛田农业系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宝贵农业文化遗产,当地通过旅游开发的形式实现对垛田农业系统的动态保护,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重新发掘垛田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从而加强了人与垛田之间的联系。但当前的旅游开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旅游开发与农业遗产保护目标之间的契合度不高。在对垛田开发的过程中,应当站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更高层面,把旅游开发的盈利目的与保护垛田相结合。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旅游开发;垛田;江苏省兴化市
  中图分类号:F303.4;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1-0189-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1.04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Protection of Duotian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YU Jing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1100,China)
  Abstract: Duotian, located in Xinghua city, Jiangsu Province, is a precious agricultural heritage left by the ancient Chinese working people.At present, the local government realizes the dynamic protection of the farming system in the form of tourism development, rediscovering the cult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 of the farming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hus strengthe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the farming system.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ourism development, which leads to the low degree of agreement between the objectiv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stacking fields, we should stand at a higher level of protecting agricul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combine the profit-making purpose of tourism with the protection of stacking field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dynamic protection; tourism development;Duotian;Xinghua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在人類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智慧勤劳的先民们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探索并留下了许多农业文明的产物。随着全球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的启动和相关研究的开展,人们对于农业文化遗产这一特殊的遗产类型有着不断深入的认识,包括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开发背景、价值、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孙业红等[1]指出,旅游开发是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途径之一。
  兴化市的垛田是江苏省最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遗产,也是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旅游开发,兴化垛田已经成为江苏省著名的景区之一。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以兴化垛田这一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利用与保护为切入点,以千垛景区所在地D村为调查点,主要采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查阅文献的方法,探索兴化垛田的旅游开发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1  垛田农业文化遗产
  1.1  垛田
  在江苏省兴化市,有一种独特的农业景观和土地利用方式——垛田。垛田不是田,在水面中有许多高于水面的块状土地,称之为垛田,垛田上无法种植水稻,但非常适合种植瓜果蔬菜,因而兴化又有蔬菜之乡的美称。垛田是基于兴化市独特的地形地貌发展而来的,是地方农民长期适应环境变迁、应对自然灾害发展起来的[2]。兴化地势低,起伏小,是里下河区域的三大洼地之一,周高中低,俗称“锅底洼”;境内湖荡棋布,河道纵横交织,分属长江、淮河水系,且河床浅。而垛田正是在河网密集的湖荡沼泽基础上,由历代勤劳的人民不断把河底淤泥堆积在水中高地,形成高于水面的条块状土地,从而逐渐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地理景观。垛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以条块状为主,垛与垛之间以水沟隔开,“垛垛有沟,沟沟有水”。
  1.2  垛田农业文化遗产
  兴化垛田这样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系统,早在2013年就已经被农业部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4月被世界粮农组织列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GIAHS)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3]。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作为一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勤劳的劳动人民在长期适应、改造环境过程中所形成的智慧结晶,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①垛田的经济效益。目前兴化垛田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特色农业和新兴旅游业。就农业来看,垛田区域主要种植香葱、芋头、油菜、生姜、韭菜以及瓜果等作物,产量高,市场价格比较稳定。就旅游业来看,兴化千垛景区每年仅油菜开花的一个月,景区门票收入可达2 000多万元,地方民宿、餐饮经营也为当地农民增加了一些收入,此外还有农民的土地流转收入、在景区务工收入等。②垛田的社会效益。垛田是古代劳动人民应对洪涝灾害的智慧结晶。通过不断清理河底淤泥,疏通河道而形成的垛田,既能防范洪涝灾害,又可以促进水上交通的发展。③垛田的生态效益。由于垛田是由河泥堆积而成的,具有较好的肥力。每年农民通过罱河泥来增加土壤肥力,既可以促进庄稼生长,又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还能保持河道清洁。   目前,兴化垛田主要分布在垛田、缸顾、李中、西郊、周奋、沙沟、林湖等乡(镇)。本研究的调查点为缸顾乡的D村,该村因千垛景区(又称兴化千岛菜花风景区)而闻名,目前也是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所在地。D村目前共有垛田266.67 hm2,人口4 300多人,其中约1/3的垛田已经流转给景区,用于种植油菜发展旅游业,每年清明时节的千岛菜花节吸引百万中外游客聚集于此。
  2  垛田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
  2.1  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
  不同于一般的物质文化遗产,垛田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遗产。GIAHS项目强调的是对遗产的动态保护、整体保护和原地保护动态保护,让当地农民继续利用这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或农业生态系统,在对系统的保护中也能实现发展,是一种发展与保护一体化的概念[4]。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本就是一体的,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能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5]。日本的环境社会学提出了一种“生活环境主义”的理念,认为保护环境并不是把人与环境剥离,而是利用地方生活的智慧,让地方居民與环境产生联系,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实现环境保护。类似地,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还是依靠当地的农民在利用中保护。袁俊等[6]以青田稻鱼共生为例,认为生态旅游能够打破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发展困境。闵庆文等[7]从农业文化遗产的多种属性出发,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价值,认为发展旅游是对其进行动态保护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2  垛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兴化垛田这一农业系统的形成本身就是依靠广大农民在长期劳作中对沼泽地的改造,种地本身就是对垛田的一种保护。种地意味着菜要种在垛上而不是水里,人们要想办法保持垛与水处于分离状态。在当地,有一种罱泥活动,将河底淤泥水草打捞起来放置在垛田上,这是垛田地区劳动人民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通过调查发现,罱泥活动至少具有四重效益:一则可以增加垛田肥力,提高作物产出;二则可以维护垛田的形态,使垛田始终高于水面;三则可以疏通河道,方便交通,也有利于雨季泄洪;四则通过清理河底淤泥,保证水质,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随着劳动力的不断流失,村庄空心化现象愈加明显,年轻劳动力外出、老年人留守村庄种田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村庄人少地多,很多垛田成为荒田,无人利用。D村有垛田266.67 hm2,留在村庄里的老年人大约600人,实际种垛田的老年人只有400人左右。通过访谈得知,村庄里一户老人多则可以种植十几亩垛田,少则只能种植两三亩垛田。仅仅依靠村里的老人种田,村庄将近1/2的垛田处于荒芜状态。垛田一旦荒芜,则杂草丛生,失去经济价值,其维护活动就失去了原动力。依托垛田搞旅游开发,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旅游业重新发掘垛田的经济价值,把一部分人留在村庄,让人们在再次利用垛田中实现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
  3  兴化垛田的旅游开发
  3.1  垛田旅游与千垛景区打造
  垛田独特的农业系统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为现代乡村旅游开发创造了资源[8]。一是水乡特色,在兴化垛田区域,有水才有垛;反过来堆垛又能疏河道、净河水。水与垛相依相存,打造了一副独具特色的水乡之景。二是油菜花景色,受地形和土壤限制,垛田无法种植水稻,自古以来却盛产瓜果蔬菜,其中油菜是当地一个重要的农作物,当地有句俗语“垛田油菜,全国挂帅”。每年春季,千亩金黄的油菜花“漂浮”在水面,成为兴化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起初只是吸引了摄影爱好者的目光,后来周边游客也前来观赏,再往后更是发展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垛田赏油菜花。三是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定为兴化市垛田开发争取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也提升了地方知名度,吸引了更多游客。
  2008年前后,地方政府开始着力打造千垛油菜花景区。最初是政府主导的形式,以行政手段推动景区打造,采用了类似行政发包的方式,景区所在地的村委会干部成员分解上级任务,每位村干部对一定范围内的垛田负责,保证把垛田“种活”。地方村干部又通过资金激励村民的方式带动广大村民参与其中,保证景区的垛田正常经营维护、每年油菜花如期盛开。
  2016年,景区经营的模式发生了转变,由从政府主导变为外来企业投资发展模式,X公司接手经营千垛景区。X公司以流转土地的方式,把垛田经营权集中起来,统一种植油菜,并在景区内增加游乐设施。每年春季吸引百万游客自全国而来,观赏千垛油菜花。
  3.2  旅游开发实现对垛田的动态保护
  兴化垛田旅游开发和景区打造带动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垛田得以充分利用起来,人与垛田的联系被再次加强,实现了对垛田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
  兴化垛田之所以成为一景,每年春季能够吸引游客前来,一是依靠垛田这种独一无二的农业景观,二是依靠春季垛田上盛开的油菜花。但是长期以来,村民种地的收入比不上外出务工的收入,作为理性经济人的青壮劳动力选择放弃农业生产,外出务工。如果仅仅依靠村中老人耕种,难以保证成千上万亩的垛田都能够被继续利用起来,垛田便会渐渐荒芜。而垛田旅游开发则以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再次发掘垛田的经济价值;人与垛田重新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垛田在被利用和经营中也得到了保护。①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开发主体通过宣传、激励等手段让村民逐渐认识到垛田的新价值和保护垛田的重要性。②地方村民因为垛田旅游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因此增强了保护垛田的动力。在政府主导开发景区的阶段,地方政府和村民委员会通过资金激励的方式,重新给予一部分老百姓经营垛田的动力。到了企业主导开发景区的阶段,企业将村民手中的垛田流转过来,农民因此每年都可以获得一笔土地流转的费用。此外,一些村民通过经营农家乐,也能获得高收益。③垛田旅游开发使垛田保护有了明确的责任人,垛田在被经营的过程中,就已经实现了部分常规维护,垛田也因此“活”起来。   3.3  垛田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通过旅游开发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垛田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但是现阶段垛田的旅游开发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1)当地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和动力不足。目前X公司以流转土地的方式获取景区几千亩垛田的经营权,这些垛田每年如何耕种完全由景区负责,垛田与当地村民的联系逐渐减弱。再者,尽管垛田旅游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大多数村民并没有因此明显获益,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是外出务工收入,除去少数因为经营农家乐、农特产品店等获益的农户,大多数村民从旅游开发中获益很少。当地农民原本是对垛田最熟悉、与垛田最亲密的人,掌握着有关垛田保护的地方性知识,这些人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程度对垛田旅游能否长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地方农民在垛田旅游开发中的作用,通过改革利益分配现状和转变景区经营思路,强调社区和地方村民参与的重要性,使农民在增加收入的过程中提升对垛田保护的意识[9]。
  2)现阶段垛田旅游有很强的季节性。垛田旅游旺季是每年清明前后油菜花盛开的时候,秋季至次年春末是油菜生长的季节,在这一阶段,垛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以盈利为主要目的X公司更关注眼前的利益,为减少景区维护成本,垛田在油菜生长以外的季节不再耕种其他作物,经常出现荒废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不利于垛田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应当多方面、多季节开发旅游资源,同时做好旅游淡季的垛田维护工作。
  3)垛田旅游开发深度不足,旅游活动主要还停留在观赏油菜花的层面。应该看到垛田背后农业文化遗产的标签和价值,站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高度加强宣传,开展富有垛田特色的民俗活动以及耕种体验项目,例如罱河泥、搌水草、戽水等垛田维护活动以及春耕秋收活动等[10],既能加深游客对垛田的认识,也通过这些民俗活动保护垛田、传承文化。
  4  结论
  基于对兴化市D村的实地调研和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认识。
  1)垛田是江苏省乃至全国、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古代辛勤智慧的先民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之一。这样一种活态遗产,其保护活动应当具有动态性,在利用垛田时开展保护活动,在保护垛田的同时也利用垛田获益,将地方发展与垛田保护统一起来。
  2)发展旅游业是实现垛田动态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发展区域经济和保护垛田遗产的双重作用。通过发展旅游业,展示垛田的文化价值,发掘垛田的更高的经济价值,进一步加强人与垛田的联系,从而实现对垛田的动态保护。
  3)目前兴化市垛田的旅游开发仍然存在不足。这些不足不利于垛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给予重视并及时地进行更正。在垛田旅游開发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地农民在垛田保护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地位,重视地方性知识;不断深入地开发垛田旅游资源,站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高度,打造多层次、多方向的旅游活动。
  参考文献:
  [1] 孙业红,闵庆文,成升魁,等.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潜力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地理研究,2011,30(7):1341-1350.
  [2] 卢  勇.江苏兴化地区垛田的起源及其价值初探[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132-136.
  [3] 邵琪伟.中国旅游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4] 王德刚.旅游化生存与产业化发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56-64.
  [5] 孙业红,闵庆文,成升魁,等.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社会经济关系研究——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例[J].资源科学,2006(4):138-144.
  [6] 袁  俊,吴殿廷,肖  敏.生态旅游: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开发的制衡——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例[J].乡镇经济,2008(2):74-77.
  [7] 闵庆文,孙业红,成升魁,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J].经济地理,2007(5):856-859.
  [8] 王露敏,沈世伟.兴化垛田旅游开发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8(2):84-87.
  [9] 常  旭,吴殿廷,乔  妮.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33-38.
  [10] 崔  峰,李  明,王思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以江苏兴化垛田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2):156-1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28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