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外来文化涌入中国,很多人缺乏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我国更多的人了解一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孟连傣族的“马鹿舞”为例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孟连傣族;马鹿舞;保护;传承;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8                             【文献标识码】A
  马鹿舞属于孟连傣族具有较强特色文化的民间舞蹈,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之前孟连傣族人民跳马鹿舞是为了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蕴含着较为深厚的情感元素。2004年,孟连傣族马鹿舞成为了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经过访问发现,很多人对于马鹿舞的传承往往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很多人对马鹿舞没有正确的认知,导致孟连傣族的马鹿舞不能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被传承、弘扬下去。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加强对孟连傣族马鹿舞的保护与宣传,让人们感受到孟连傣族马鹿舞的魅力所在,让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重视。
  一、关于孟连傣族中马鹿舞的相关介绍
  (一)孟连傣族马鹿舞的由来及发展历史
  我国孟连傣族具有非常悠久的文化发展,早在汉朝的时候,孟连傣族的先民国王雍由曾经多次派遣使臣去“奉国珍宝”,到达东汉的都城洛阳实现朝贡,当时去朝贡时还带上宏大的舞蹈队伍,展现出高超、高水平的演技,同时,近千百年以来,孟连傣族人民都在进行智慧创造,让孟连傣族的非物质文化更加丰富。
  马鹿舞属于孟连傣族较为典型的民间传统舞蹈,马鹿舞也可以称为“戛朵”或者“烦朵”,“戛”和“烦”属于相同的含意,都可以表达跳的意思,其中,“朵”属于马鹿的俗称,经调查发现,在傣文的相关记载中,“马鹿舞”主要是起源于缅甸中的勐娃,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马鹿舞于1390年传播到孟连傣族,在孟连傣族的发展历史为七百多年。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勐梭属于孟连傣族的领地,每年都会举办几次较为盛大的节日、婚庆活动,马鹿舞是必不可少的表演。1938年,很多勐梭村的居民迁移到孟连坝子居住,把马鹿舞文化引入孟连傣族中,马鹿舞逐渐在西盟的勐梭慢慢消失,最终回到孟连傣族展开学习。勐梭中的马鹿舞具备较强的感染力与表演性,动作较为灵活、舒缓。
  (二)孟连傣族中马鹿舞的展演和道具制作
  马鹿舞属于孟连傣族中最为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同时也是孟连傣族人民最热爱的民族舞蹈。当前,在孟连傣族村寨中,马鹿舞较为流行,马鹿舞表演可以充分展现出孟连傣族的民族特色,属于一项具有表演性的民族舞蹈。孟连傣族人民在制作马鹿道具过程中,用细刻精雕的鹿头、彩布缝制处壳,竹子编制骨架结合而成。在孟连傣族中,几乎每一个人都会跳马鹿舞,孟连傣族包含了娜允镇与勐马镇,其中包含了30多个村寨,每一个村寨的人都热爱马鹿舞,在跳马鹿舞过程中,需要两个人钻入马鹿道具中,一个人做马鹿的头,另一个人做马鹿的身子,两个人一定要保证脚步动作较为轻巧,因为在马鹿舞中经常会出现两人共同小跳的动作,只有脚步动作轻巧才能够展现出敏捷的小鹿舞姿。同时,脚步动作还包含了碎步跑、跳步、点步、走步等,在镲、芒、鼓的二拍节奏之下,渲染出浓烈的马鹿舞氛围。在马鹿舞表演过程中,通常是两只马鹿相互配合表演,最好是一雌一雄,在表演过程中两只马鹿需要交流表情,用嘴巴梳理茸毛,呈现出相互打滚嬉闹的场景。在大型的马鹿舞活动中,马鹿的数量会更多,多的时候有十几只,还可以和孔雀、大鱼、大象开展表演,气氛较为热烈、场面丰富多彩,能够充分展现出孟连傣族人民的热爱。
  二、保护、传承孟连傣族马鹿舞的必要性
  (一)孟连傣族马鹿舞中的文化功能思考
  孟连傣族的马鹿舞表演活动通常是在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中较为盛大的节日中进行,在这些节日中,孟连傣族人民都会参与到集会活动中去,在马鹿舞展演的熏陶下,集会活动更加热闹。在孟连傣族的节日活动中,如果缺少了孔雀舞、马鹿舞此类型的仪式舞蹈,人们就会感觉缺少点了什么,没有过节的气氛。由此可见,孟连傣族舞蹈具有较强的仪式性。
  每當孟连傣族有盛大的喜事的时候,比如嫁娶、节日活动等,都会把马鹿舞邀请进节日活动中,孟连傣族人民希望通过马鹿舞的传说实现生活幸福美满的愿望,马鹿舞具有较强的民族祈福功能。
  白象、孔雀、马鹿都属于孟连傣族中的神兽代表,具有较强的符号象征含义,这些都可以从孟连傣族人民的屋顶装饰物、衣服饰品中展现出来,很多傣族老人会在衣服上装饰一些马鹿图样饰品。在孟连傣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不仅仅会跳马鹿舞,比较正式的节日活动出场顺序是孔雀舞、马鹿舞、白象舞,但是,发展到现在,白象舞已经成为了一项道具摆设,因为白象的道具较为沉重,很多地方已经不再跳白象舞了,而马鹿舞被很好地继承下来,虽然马鹿舞是由宗教而兴起的,但马鹿舞并没有受到宗教仪式的限制,并且成为了保护、传承马鹿舞的坚强后盾。
  同时,马鹿舞给予观众与舞者的愉悦感也属于主要的文化功能,在马鹿舞活动中,孟连傣族人民通常喜爱黄色、红色等鲜艳、喜庆的颜色,这样在集会活动中才能够展现出浓烈的节日氛围,同时能够由视觉冲击转变成内心的激动、喜悦、热情。从整体形态来讲,鹿脸的色彩更加丰富,甚至还会镶嵌眼睛,安装相匹配的耳朵,让马鹿更加灵动、生动,给人美好的心情愉悦感。但是,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马鹿舞给予观众与舞者的愉悦感在逐渐减少,造成此类变化的很大原因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人们更加崇尚现代化的娱乐方式,分散了人们对于马鹿舞的注意力,所以,需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鹿舞的保护与传承,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发展下去。   (二)孟连傣族马鹿舞的经济价值分析
  孟连傣族的马鹿舞来源于民间,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经过调查发现,孟连傣族马鹿舞的直接传承人,每年除政府的1000元补贴,或者表演一次100元的活动演出费之外,很难再有其他方面的收入,所以马鹿舞的传承人不可能把表演、传承马鹿舞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笔者认为,孟连傣族的马鹿舞的间接经济价值属于孟连傣族地区的自然、本土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因为孟连傣族马鹿舞属于一项特色化非常强的民族舞蹈,能够吸引大量的外来文化,这也可以成为经济收入,在保证孟连傣族人民的经济生活前提下,更好地传承、弘扬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孟连傣族马鹿舞的方法
  (一)设定内部、外部马鹿舞的传承制度
  1.内部马鹿舞的传承制度
  要想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孟连傣族的马鹿舞更好地传承、弘扬下去,需要设定完整的内部、外部的马鹿舞传承制度,让人们意识到马鹿舞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在内部马鹿舞的传承制度中,需要结合孟连傣族马鹿舞的相关习俗来制定,因为孟连傣族寨子中的男生都是可以自主学会马鹿舞的,因为马鹿舞的舞蹈动作较为简单,非常适合男子来跳,只要男子愿意来跳就能够学会,所以需要把孟连傣族的男性作为主要的传承人,可以选举几个马鹿舞舞姿较好的人作为核心人物,号召人们来跳孟连傣族的马鹿舞,让人们对孟连傣族马鹿舞有更多的了解与认知,让这些核心人物充分发挥传承的作用。笔者在调研马鹿舞过程中发现,马鹿舞的传承人曾经讲:现在马鹿舞的动作在逐渐缩减,由之前的十几个马鹿舞动作缩减到了几个,由此可见,一定要把马鹿舞的完整动作保护、传承、记录下来,保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普及性。
  2.外部马鹿舞的传承制度
  2004年,我国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此之后,孟连傣族马鹿舞被列入我国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2004年后,我国掀起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伴随着热潮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人力、财政、政策的倾斜,马鹿舞在热潮中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政府不仅帮助保护、制作孟连傣族马鹿舞的各项道具,还设定了较多的马鹿舞表演活动,明确了省级马鹿舞的传承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可以让孟连傣族马鹿舞的舞蹈动作更加规范,马鹿舞动作在反复练习中可以使动作标准化,并能够激发人们参与马鹿舞表演的积极性,成为马鹿舞的保护、传承者,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二)正确记录孟连傣族马鹿舞的文化表述
  孟连傣族马鹿舞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是因为它属于历史较为悠久的民族民间舞蹈,具备较强的民族化、特色化,是独一无二的,马鹿舞中蕴含了较多的文化元素,它不仅仅是一个舞蹈,更多的是一个民族的表现,所以一定要正确记录孟连傣族马鹿舞的文化表述。马鹿舞通过人模仿动作展现舞蹈动作,随着马鹿舞成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马鹿舞不仅仅是村民节庆活动的节目,更多的被搬上了舞台,但是,这种舞台式的表演根本无法展现马鹿舞的文化表述。马鹿舞最初是在官员、土司等上层阶级中体现出来,最后才发展到了民间,马鹿舞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只有在民族活动中才能够展现出马鹿舞浓烈的舞蹈氛围,这些内容都需要记载在马鹿舞的文化表述之中。同时,马鹿舞能够展现出孟连傣族人民的社会结构,马鹿舞在最开始引入到孟连傣族社会的时候,孟连傣族正处于土司统治的阶段,马鹿舞属于贵族阶层统治者的专属,是专门为贵族服务的。随着土司制度的消亡,不存在贵族阶级的说法,马鹿舞随之成为了佛事活动内容,充分体现了孟连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在信仰南传佛教的地方,马鹿吉祥物频繁出现在佛事活动中,孟连傣族人民通过跳马鹿舞来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憧憬,由此可以看出,孟连傣族人的善的伦理教育、对善良的渴望是一致的,展现出了孟连傣族人民心灵的美好。
  (三)定期开展孟连傣族马鹿舞比赛活动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呈现出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外来文化涌入我国,导致我国出现了更多的“哈韩族”“哈日族”,这些都非常不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所以,我国可以定期开展孟连傣族马鹿舞的比赛活动,在孟连傣族人民的生活中,一些必要的节日是不可缺少的,比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可以充分利用孟连傣族人民对于传统节日的热爱,可以在泼水节中引入马鹿舞比赛活动,以此激发孟连傣族青年人学习马鹿舞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自觉成为马鹿舞的继承者、传承者,把这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下去。马鹿属于佛祖的宠物,马鹿在孟连傣族语言中含有“上升与进步”的含义,馬鹿能够带来吉祥与丰收,每逢喜庆的节日就带着大米与鲜花请马鹿到达寨子中。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这些习俗在逐渐消失,因此,可以利用节日传统活动举办马鹿舞比赛活动,选举出最民族化的马鹿舞蹈表演团队,用这种办法来保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民族性、独特性。
  (四)激发孟连傣族人民非物质文化产业意识
  要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鹿舞更好地被保护、继承下去,需要激发孟连傣族人民的非物质文化产业意识,只有马鹿舞的本土民族人民拥有较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够被完整地传承下去。首先,需要激发孟连傣族人民的文化安全意识与危机意识,让他们意识到马鹿舞属于孟连傣族的重要精神财产、文化财产,共同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当地人民要充分了解《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把文化资源纳入到本地区的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严格遵守“社会参与,政府主导,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理念,全面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深入的编目与普查。同时,孟连傣族人民要有较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意识,马鹿舞之所以无法很好地传承下去,是因为缺乏资金保证,孟连傣族人民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挖掘马鹿舞中的经济开发价值,做好品牌的更新、保护、推广工作,比如,可以把旅游经济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合在一起,做好自然生态旅游的宣传工作,当外地人们来孟连傣族旅游的时候,要热情地为他们展示马鹿舞的文化形态,让更多的人了解马鹿舞,这样既能够保证马鹿舞更好地被保护、传承下去,同时也能够解决孟连傣族人民的生活问题。   (五)树立协调发展意识,全社会统一行动
  要想让孟连傣族马鹿舞这项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仅仅依靠孟连傣族人民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树立协调发展意识,全社会统一行动。云南省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孟连傣族马鹿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投入与开发,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把马鹿舞文化的开发与保护纳入云南省文化建设规划中去,通过权威机构实现分工合作、统一组织,坚持个人、集体、国家一起发力,实现个人行为与社会行为的有机结合,积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方案,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时代发展作为重要的背景,在社会进步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注重孟连傣族马鹿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他产业的协调和合作,实现全面、和谐发展,使马鹿舞更好地被继承、弘扬下去。同时,要收集整理完整的马鹿舞照片、音响、口述档案,这样才能够把最原始、最传统、最本土化的马鹿舞资料保存下来。除了建立马鹿舞档案,还可以建立置马鹿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档案,构建四通八达、纵横交织的信息网络,保证马鹿舞文化背景的完整性。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孟连傣族马鹿舞相关文化知识纳入到教育事业发展中去,让更多的在校学生对马鹿舞有更多的了解,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担负起继承、弘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责任。
  总之,我国需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马鹿舞属于孟连傣族重要的民间舞蹈,值得被永远继承、弘扬下去。在此过程中,需要总结方法与技巧,保证马鹿舞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本土化。
  参考文献
  [1]王莉,贺能坤.近十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进展[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3):27-31.
  [2]邹宁宁.谈谈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兰台世界,2015(35):130-131.
  [3]纳日碧力戈,符广兴.云南孟连傣族马鹿舞的人类学阐释[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5(1):164-168.
  [4]杨海晨,王斌,胡小明,沈柳红,赵芳.想象的共同体:跨境族群仪式性民俗体育的人类学阐释——基于傣族村寨“马鹿舞”的田野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2):52-58.
  [5]李孟珂,张静秋.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思考——以孟连傣族“马鹿舞”为例[J].云南档案,2013(3):50-52.
  [6]刘明阁.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遺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J].江汉论坛,2012(10):119-125.
  作者简介:李梅(1981—),女,彝族,云南红河州红河县人,本科,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前舞蹈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