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建设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管理电子文件的系统是决定电子文件质量的关键因素。根据国际上通用的划分标准,电子文件生命周期中主要存在三种系统类型,负责支持各立档单位的日常工作、产生电子文件的业务系统(BusinessSystem,Bs),负责支持各立档单位从业务系统中捕获文件并对其予以档案化维护和处置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ElectronicRecords/Documents&Records Management Systern,ERMS/EDRMS,以下简称ERMS),以及负责接收(通常是多个立档单位的)永久文件、并以正确和可被独立理解的方式予以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系统(Trusted Digital Repository,TDR)。MERMS可以被理解为适用于文件形成单位电子文件的档案化管理系统,立足于文件归档及归档之后的管理,并有一定程度的拓展,传统档案辅助管理软件具备ERMS的部分功能,在动态维护、规范管理等功能上有缺失。
  系统建设成为每个形成和保管电子文件单位的崭新且重要的工作内容。然而,在电子文件种类繁多、业务系统架构各异、包括人才在内的专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各单位如何建设合格的系统,逐渐成为当下文件、档案管理领域需要回答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从与业务系统的关系、主导方式、部署方式等角度对ERMS建设的模式进行总结,继而分析其适用性。
  
  一、ERMS和业务系统的关系
  
  一个单位若要建设ERMS,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就是本单位有多少个业务系统可能产生电子文件,需要加以管理。因单位规模、业务的不同,这个答案的差异性较大。2010年4月,笔者分别走访了北京市地税局和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两个单位对此问题的答案依次是50多个和70多个,这还不包括桌面级的应用。事实上,决定启动ERMS建设的单位,其业务系统的数量一般都在几十个左右。
  如此之多的业务系统,产生的文件类型、数量、数据结构差异性较大,ERMS的实现方式也不可能单一。笔者曾经在2004年阐述了独立、包含、嵌入等三种业务系统和ERMs的关系,即业务系统和ERMS相对独立,业务系统包含完整的ERMS,业务系统中内嵌ERMS的前端控制模块。国际档案理事会(ICA)2008年颁布的《电子办公环境中文件管理原则和功能要求》,提供了业务系统中产生的文件的管理方案,分别为:(1)在业务系统内部实现文件管理功能;(2)将文件元数据输出到ERMS中,而文件还保存在业务系统中;(3)将文件及其元数据直接输出到ERMS中加以管理。
  根据ERMs和业务系统的交互方式以及与之相伴的文件和元数据的存储方式,可以总结出独立式、嵌入式、整合式、互联式四种ERMs建设模式。其特点比较如表1所示。
  
  1.独立式
  所谓独立式,就是ERMs相对独立于形成文件的各个业务系统,后者可通过应用程序接口(API)向ERMS输出文件及其元数据,文件及其元数据集中于ERMS保存管理。这种组合模式延续了纸质文件前后端分离管理的做法,对应于现有的组织分工模式,较为通行。在此模式中,ERMS相对被动,被动接收业务系统提交的数据,需要在相应管理制度的配合下,强化业务系统主动提交文件及其元数据的行为。由于向ERMS输出数据的业务系统可能有多个,往往需要定制开发多个接口才能完成数据的顺利交接,这将增加协调和实施的成本。
  
  2.嵌入式
  所谓嵌入式,是指在业务系统自行开发完善ERMS的功能,在业务系统内部实现电子文件的捕获、维护和处置。换句话说,ERMS嵌入业务系统中成为其子模块,比如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中自带的文件(档案)管理模块,嵌入到邮件系统中的电子邮件归档管理软件等。在此模式中,包含ERMS功能的业务系统,往往只能管理本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适用于业务文件数量大,对于业务系统依赖性强,业务流程较为规范的情况。这种模式有利于特定业务文件的专业化管理和利用。但是,如果一个单位仅采用该模式,那么就会在整体上造成文件信息的分散,若需开展全局性的利用,则还须借助于其他系统。
  
  3,整合式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将整合式理解为独立式和嵌入式的结合,整个ERMS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嵌入到业务系统中,实时捕获文件及其元数据;另外一个部分则集中保管维护文件及其元数据。这种模式兼具了独立式和嵌入式的优点,既能捕获来自多个业务系统的电子文件,又能集中机构的信息资产,并以统一的方式加以维护和开发利用。目前构建在内容管理平台(Enterprise Content Management,ECM)上的ERMS(EDRMS)大多采用该模式,对业务系统和ERMS之间的集成要求较高。
  
  4.互联式
  互联式强调的是ERMS和业务系统相互访问数据的便利性,两者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像整合式一样将部分ERMs功能模块嵌入业务系统中。其区别在于整合式集中保管所有的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而互联式的ERMS仅保存文件元数据,文件则仍然保存在业务系统中,ERMS负责维护元数据和文件之间的关联,始终保证二者之间的互联。这种模式适用于业务文件对原系统环境的依赖性强的单位,通常需要业务系统提供访问接口,以便从ERMS查找利用文件。
  
  二、ERMS建设的主导方式
  
  大多数单位从市场上购买产品而非本单位自行研发ERMS,根据主导市场采购和系统实施的力量的不同,ERMS建设模式也可以划分为用户引导型、厂商引导型和上级主导型。其特点比较如表2所示。
  
  1.用户引导型
  所谓用户引导型,是指ERMS建设单立,即用户单位在市场采购和系统实施扮演主导角色。这样的ERMS建设单位,往往用有“明白的用户”,即充分了解本单位业务特点、文件管理需求、IT环境、管理规范阳管理文化的专业人员,他们对于电子文件管理方法和要求有清晰的认识,能够主导ERMS建设的方向,在与厂商的谈判、沟通,产品二次开发以及方案验收的过程中,处于主动的位置,用户参与ERMS建设的程度较深,系统开发周期相对较长。用户引导型的系统建设方式,有助于保证系统满足用户单位的个性化需求。因用户水平的不同,ERMS实施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2.厂商引导式
  所谓厂商引导型,是指产品提供方,即厂商在市场采购和系统实施扮演主导角色。很多单位没有贯通文件(档案)管理和IT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故而被动地选择厂商引导型的建设方式。由厂商提供包括业务咨询、工作规划、制度建设、软硬件集成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采用该模式的用户单位,系统实施周期短,见效

快,同时也面临个性化需求未得到满足的风险。厂商的系统实施经验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系统建设的质量。
  
  3.上级主导型
  所谓上级主导型,是指ERMS建设单位只能选用上级主管部门指定或者统一采购的产品。这里的上级主管部门包括两类,一类是横向的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另一类是纵向的行业主管部门或者企业集团。如加拿大安大略省也通过统一采购程序,指定了省政府机关ERMS唯一的产品供应商Opentext。我国也有很多地方、行业系统通过行政手段指定特定政府机关采用一定的档案管理软件。
  若上级主管部门指定产品质量较高,那么该模式则有助于横向或纵向水平上的系统的规范化建设和信息的共享。该模式最大的风险就是上级主管部门指定产品质量可能存在缺陷,此外,还可能存在难以满足用户单位的个性化需求,对于用户单位既有系统建设投资保护不足等缺点。若试图主导下级单位ERMS建设的主管部门不止一个,指定的ERMS产品不止一个的话,则对下属单位而言是一场灾难。笔者了解到上海某区财政局,出于各种原因分别拥有3个办公自动化系统和3个档案管理系统,且同时在用,造成资源浪费、数据分散、数据不一致等。
  
  三、ERMS的部署方式
  
  以上两种视角的模式分析,均站在个别ERMS建设单位的立场。下面将立足于全局,从ERMS的部署方式来分析三种ERMS的建设模式,分别是分散式、集中式、分布式。不同的部署方式下,系统及其中数据的受控程度有别,其特点比较如表3所示。
  
  1.分散式
  所谓分散式,即各单位自行部署ERMS,包括自行采购、安装、运行和维护系统等。这是目前主流的ERMS建设模式。该模式对每个单位的文件管理、IT管理资源提出较高的要求。在这种模式下,控制各单位文件管理规范化的手段只能是由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标准。
  然而,并非每个单位都有足够的文件管理、IT管理的资源;集中专业化的人力、设备、软件资源,为更大范围内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提供支持,是社会发展和IT建设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系统建设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集中式和分布式依次出现。
  
  2.集中式
  所谓集中式,即由一家单位统一规划、采购、安装、运行和维护一定范围内的多家单位的ERMs,软硬件集中部署,数据集中存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系统维护单位可以借助于云服务的方式向各个用户单位提供ERMS存储、平台和(或)应用服务。集中式的系统建设模式,必然伴随着系统维护方和使用方之间服务模式的改变。
  根据部署范围的不同,集中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行政区划范围内的集中式。即一定行政区划范围的机构,通常是政府机关,统一采购实施ERMS。比如杭州市档案局于2009年年底启动的“杭州市电子文件中心”项目,即采用集中式的系统建设模式。不同于国内其他很多地方政府电子文件中心,该局籽工作任务的重点放在为各党政机关统一建设、部署ERMS上,各单位通过集中部署在杭州市档案局的ERMS,管理本单位的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也就是说,各单位ERMS建设任务集中于档案局。这意味着数字环境下的档案局面向各立档单位的服务功能得以拓展,除了提供政策规范、业务指导和永久文件保存的服务之外,还提供系统建设、部署和维护的服务。据笔者了解,香港、澳门等地都在考虑这种基于云计算的集中式建设模式上。
  (2)行业范围内的集中式。即面对某行业范围的机构集中部署同一套ERMS,包括政府行业管理系统内集中部署和企业集团系统内统一部署的情况。前者如北京市地税局,该局自2010年开始建设面向全市地税机关的电子税务申报原件管理系统,该ERMS内嵌于产生电子文件的核心征管系统,与核心征管系统数据大集中的建设模式相匹配,ERMS也将采用集中式。后者如中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06年建成了面向中石油机关和所属单位的统一的ERMS,该ERMS内嵌于办公自动化系统(OA),所有电子文件服务器都部署在中心站点。根据笔者的调研,由于内嵌于OA的ERMs主要只能管理来自OA的电子公文,所以中石油自2009年启动整合式的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同样采用集中部署的方式。
  集中式最大的挑战有两个:第一,系统维护方的服务能力问题,系统维护方应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完整、安全和可用,这需要恰当应用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第二,不同用户单位个性化的应用需求问题。很多单位之所以将嵌入式作为集中部署ERMS的起点,就是因为采用嵌入式的用户单位,其业务系统是统一的,这就极大地削减了业务系统异构而给ERMS的统一存储和管理带来的困难。基于同样的原因,杭州市档案局尽管部署的是独立的ERMS,不过在项目一期,选择了采用统一OA的13家试点单位,先行完善了OA,为二期ERMS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3.分布式
  分布式可以理解成集中式和分散式的综合。仍然由一家单位统一规划、采购、监管多个单位的ERMS,但是由于地理、安全、利用等方面的考虑,所有数据并不采用大集中的存储模式,部分单位的ERMS可能需要部署在本地,数据也存放在本地。相比集中式,分布式更为灵活,更容易满足个别单位的个性化需求。但是,总部对于分布于本地的系统、管理流程、数据的控制力度就会下降。为实现全局性的信息利用和信息同步,则需要耗费额外的工作量。
  
  四、模式选择
  
  任何一个形成、管理和利用电子文件的单位,首先需要判断本单位是否需要建设ERMs这样的专业软件,不是每个单位部需要以独立软件的方式来管理电子文件。如果确需建设ERMS,那么至少需要从业务系统以及业务文件的特点、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本单位所处政策环境等方面加以分析,从而决定ERMS的建设模式。
  各种建设模式之间没有绝对的优劣,且相互之间有结合和转化的可能。比如,若主管部门主导下属单位ERMS建设时,能够集中用户单位的优秀代表,与厂商沟通谈判,往往能够照顾到不同单位的情况,从而选择为多数用户单位肯定的产品。
  可以肯定的是,系统建设实践的模式选择将日趋多元化,即便在一个单位,也极有可能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的建设方式。规模越大、业务种类越复杂的单位,多元化模式并存的情况就越普遍。在这种情况下,标准的建设、实施和配套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标准可以引导系统建设,规范数据管理。唯有如此,才能通过统一平台、统一门户等手段来加强跨系统的信息交换和检索利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6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