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海联动” 持续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月平 周俭初 彭 飞 刘 俊

  2003年,江苏开始实施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根据省情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要实现沿江的可持续开发,必须将沿江开发与沿海开发统筹考虑。因此,新一轮沿江开发应该充分利用江苏滨江、临海的天然优势,将沿江开发与沿海开发有机联系,通过“江海联动”开发实现沿江与沿海可持续开发的长远目标。
  “江海联动”应以“整体论”、“协调论”、“共赢论”为指导原则,以“联动”发展为途径,以资源整合、产业互动、布局拓展为基本手段,通过沿江、沿海地区政策、产业、企业的支持呼应,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江苏区域经济的“良性非均衡”发展。
  沿江与沿海的“联动”发展,首先表现为“促动支持”,即沿江地区对沿海地区工业化的促动作用。沿江地区已进入工业化较高阶段,在产业高度、生产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对于尚处于工业化较低阶段的沿海地区来说,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和吸引力,在极化机制与扩散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沿江地区对沿海地区工业化的促进与带动。其次表现为“引动支持”,即沿海地区对沿江地区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引动作用。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沿江地区原先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传统产业,将面临着内部成本和外部竞争的双重压力,在这样的趋势下,沿海地区相对优势凸显,其相对丰富而低廉的土地、劳动力资源对沿江地区很有吸引力,从而形成引动作用。第三,表现为“互动支持”,即沿江地区与沿海地区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格局,互为支持,互相促进。沿江地区以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沿海地区在资源优势基础上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形成分工;同时,产业发展上的差异也产生了技术领域的分工,当沿海地区在一定的技术领域达到领先而向发达地区输出技术,出现“反梯度推移”时,“互动支持”将达到更理想的状态。
  沿江与沿海相互支持的运作方式,是把沿江开发和沿海开发的战略上升到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上,寻求开发战略的“联动”,从而巩固沿江经济领先的地位,同时推动沿海成为经济前沿。一方面,从沿江到沿海,在产业的延伸与联动上寻求战略联合。新一轮沿江开发中的产业发展重点是装备制造、化工、冶金、钢铁、电力、修造船等产业。由于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更足、环境自净能力更强,会吸引一些在环保上不宜在沿江而可以在沿海布点的项目、一些劳动密集型项目向沿海地区转移、延伸。同时,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产业的产业链条比较长、规模比较大,因而紧靠沿江的沿海地区将首先获得发展关联度大的加工配套工业和生产、生活服务业的机会,实现从沿江到沿海的产业延伸与连接。另一方面,从沿海到沿江,在产业的技术更新与开放度提高上寻求战略联合。“海上苏东”战略提出“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海水化学工业和海洋生物产品”的目标,如果沿海再进一步发展成为江苏海洋产业基地,这对沿江地区产业发展更具重要意义。海洋产业中的部门如生物医药、海洋化工、海水利用、海洋食品加工、海洋能源开发等,代表着当代产业技术的高端,产业开放度高,这与沿江产业部门有着极强的互补性。从沿海到沿江,通过新技术的输出、流动、合作,实现产业技术的更新与开放度的提高,这正是所谓的“反梯度推移”在产业发展上的表现。
  “江海联动”的落脚点还在于微观经济领域中的各种经济活动,诸如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企业跨地区发展,各种形式的企业联合、合作和合营等等。要通过企业产权的融合,实现企业集中、市场集中和产业集聚,增强沿江与沿海地区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要推动跨地区的企业兼并活动,在本区域内产生以市场为导向的自我联合效应,加速沿江与沿海地带产业发展一体化机制的形成。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海联动”课题组成员)
  责任编辑:尤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1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