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视阙下的哲学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常欣
【摘要】生活哲学的提出源于哲学家对以往的哲学的不满,对现实生活的批判立场,和对某些哲学家的功利行为的反思。生活并非一眼望去便知,西方现代哲学的存在主义虽坚持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但却不懂得真正的生活。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所提出的,从物质生产生活出发来理解生活和改造生活,才是科学认识生活的路径。 【关键词】生活哲学 生活视阙 哲学内涵 哲学阐述 通常情况下,我们说哲学要指导生活、批判生活,但是在指导和批判之前,我们首先是要懂得生活,没有生活的基础,我们又要指导什么呢?我们生活在生活里面,但其实对生活并不了解,我们只是接触到我们接触的那一部分,就像盲人摸象,无法正确形容一项事物。要想批判生活,就要真正对生活有体悟,真正懂得生活,如此,当我们用哲学对生活进行批判时候,才能有针对性,而不至于茫然无序。 哲学与生活存在的必然联系 从胡塞尔开始,哲学开始了向生活的复归,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在这次生活复归运动中,产生了诸多的流派,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流派却并不真正懂得生活。作为回归生活哲学的践行者,存在主义有着关注生活、聚焦生活中的人的倾向,这是这一面旗帜下不同观点的哲学家的相似之处。虽然以此为自己哲学努力的方向,但是存在却只是摆出了困在某个境遇下的人的环境,将人身边的环境归为荒谬,把人的个人存在抹去,认为人的存在是偶然、非个体、失真的。这样的人在荒谬的环境里头,他的努力是没有用处,没有人理解,也没有出路。以存在主义构建出来的生活,人们面对荒谬的生活,只能无奈、无力地表现出自己脆弱的心灵――那些恶心、恐惧、焦虑的情绪。但是,存在主义并没有解释人要如何才可以超越和改造自己的生活,没有切实可行的表述导致了这一理论的苍白,如同是在自欺欺人一般,给予自己一片美好的幻想。 受困于对真正生活的不了解,是存在主义的缺憾,可如果这样,真正的生活要如何去认识,或者说如何可以看到真实的世界?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个答案也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在马克思的哲学观里头,人的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生活之上的,人的生存和发展又受到物质基础的制约。从马克思主义出发,正确认识生活的途径就是要从物质着手,去研究物质生产对我们生活的制约,把我们的认识牢靠地建立在生活的实践基础之上。把这样的精神作为基本精神来分析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及各种矛盾产生的缘由,在冷静和缜密的分析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哲学,这是无法颠覆的真理,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多么伟大的哲学也无法挣扎出这个局限。马克思主义的提出距今已有百来年,生活环境和时代特征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对于几百年前时代精华的马克思主义来说,放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地方无法给予这个时代帮助了。如果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套用到现在的生活环境中来,用来解释当前的时代特征的话,就会出现错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品质,让马克思主义至今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要把握住马克思主义“人的生活是建立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一观点”,科学认识我们的生活,明了我们社会前进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渐确立,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周遭环境改变迅速。在哲学界,有一批人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掀起了新的范式研究的讨论,不过存在很大的不同,关心的重点各不一样。这其中,有的学者重视某一个范式,实际上,是抓住生活的那些。这样看来,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新的范式的超越,它重新审视了人、人的实践、发展和环境保护,从一个整体上来了解人当前的生活。 生活哲学提出的原因 当下,我们看到生活哲学正在兴起。这场哲学活动把我们的生活当做了主要的研究对象,不再是宇宙和人生这种范围广阔的范畴。我们的意识是由实践决定的,哲学属于人的意识,它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指导我们去更好的生活。但是一直以来,哲学都是高居在文化殿堂里的东西,晦涩、深奥、难懂。现在,哲学开始复归生活,这是由这个时代的特征决定的。生活哲学得以提出,是归结为一些哲学家对现今哲学的不满,在大多数的时代里,哲学不能够为实际生活提供价值观上的指导,无法给人提供实践上的动力,它远离人们的生活,远离时代,和现实中的人相距甚远。纠缠于思辨和只关注过去,这是哲学长期陷入的不幸。其实,追溯西方哲学的源头,在古罗马哲学里头,哲学是为生活而存在的。在中国的春秋战国,诸子百家里头也差不多,诸子学说关怀生活,希望拯救百姓于水火。在哲学的起始时候,哲学就是以生活哲学的形态存在。可以说,现在哲学回归生活,是哲学上的复古。 现在社会面临重重的问题,各种矛盾正在急速发展当中,百姓的生存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小范围的改革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当前的实际,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出现了许多的矛盾,并且冲突极为激烈,难以调和。当前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里,既有环境保护问题,又有各种体制的变革问题,以及城乡之间差距的问题。这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设置了障碍。个人面临的问题是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个人艰难的生活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中国现在经济高速发展,文化多元,却陷入了狂乱追逐金钱的疯狂里头。物质上丰足的同时,精神上却失却了明朗,在虚无中迷失。正是对于当前中国实际的不满,哲学家开始反思这个社会出现的问题,想要掀起一场新的哲学讨论,来整合当前多元的思想,达成精神上的一致。哲学家的责任驱使着他们,开始关注当前的社会,要从哲学层面上来理清这个混乱的时代。 生活哲学的内在蕴含 生活哲学能为我们做什么,能够改变什么?这是我们在讨论生活哲学时候需要明白的问题,在说明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清楚地了解生活――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希望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在生活里,我们要怎么正确对待人事。 在当今的生活哲学上,大多数学者停留在孤立和片面的生活岛屿上,从自己的生活来归纳哲学,将自己的生活作为哲学来源的最初的伊甸园,孤立地从自己认为的生活上面来讨论,阐述自己对哲学的看法。有的把日常生活看作是生活哲学里头的“生活”。可见,当今的生活哲学,还存在许多局限。事实上,生活从来不可以被孤立的看待,它是一个融入了万事万物的整体,如果说生活哲学的检点只是停留在对生活某一方面的关注上头,那么这样的哲学也无法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只是一个零碎的拼图的一角罢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物质的生活,具体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生活,我们一生似乎就是为一套房子、一辆车子而活。在这个生产力足以满足我们生存的现代,与其说我们是物质上贫困,不如说是不能充分满足我们对物欲的追求。因为我们只关注生活中的这一部分,我们只追求生活中的这一部分。 无论是我们接受的教育,还是说我们接触的书籍,大多都要求人要对生活保持着一种积极的态度,乐观的面对生活,如同阿Q自得其乐,在痛苦的生活保有快乐的因子,要微笑地面对生活的不幸。这其实是赤裸裸的欺骗,让自己得以有生活下去的希望。作为人类的智者,哲学家们要以批判的态度来对待当前的生活,这个实际上矛盾相当尖锐的社会。解释世界的工作在近代很大程度上已经被科学取代,哲学在当今的主要任务和重要任务实际上是改造社会。批判这个时代,从而让人们寻求改变现状的途径,追寻一个比现在好得多的未来,是哲学家、是生活哲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生活哲学的思辨艺术 自生活哲学诞生伊始,就争论不断。作为一门探究世界根本性的学科,却被用来研究平常的生活,是很大一部分学者反对的理由。虽然如此,但是如果哲学一直锁在象牙塔里,而不走出来直面这个时代和社会的话,只是作为少数人的珍藏的话,终有一天将被取代。只有关注生活,哲学才能不断地适应当前的时代,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为现今的社会指明道路和方向。在马克思生活的那个世纪,新生的无产阶级和老牌的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产生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在工人斗争的胜利里,马克思结合时代的经济、政治情况,做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预言。 在哲学就是生活一部分的论断下,生活哲学似乎如同鸡肋,显得多余。这是另外一部分学者对生活学者的质疑。哲学源于生活,在本质上,它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过正如孩子长大了会离开家,哲学在其发展历程中,也逐渐偏离了生活,这又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哲学难以应对急剧变化的社会。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成功的,就是因为他在新时代里,剔除了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而代之以改革。这是关注生活,从而焕发生机的哲学典型。 哲学问题从来难以有统一的答案,这是一门思辨的学科,我们只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来选取最能指导我们生活的哲学。如今,哲学不得不向生活复归,这绝不是一种倒退,这是一种进步。只有能在实际中指导我们的哲学才是真正的进步的哲学。近代的西方,哲学里面包含了太多科学的成分,只分析世界的规律,却忽略了世界的主体人。我们不得不对这种倾向加以反对,生活哲学的兴起就是对这种哲学观的一个回应,呼唤哲学应该贴近生活。(作者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