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在高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中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是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思想品质、技能素养、健康状况与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富裕,新生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挫折训练,而外界赋予他们的期望值又往往过高,因此,当他们遭遇升学压力、家庭破裂、情感障碍等问题时,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出现迷茫、矛盾、压抑、自卑、焦虑、沮丧、愤怒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如果处理不当,轻则使他们精神抑郁、身体不适,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重则导致他们三观扭曲、漠视生命、行为乖张,最后伤人伤己、危害家庭乃至危害社会。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一百万人死于自杀。近年我国青少年自杀率也节节攀升,高居各类自杀人群榜首。随着一系列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恶性流血事件频频曝光,人们在感到震惊和痛心的同时,已经开始深刻反思这些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及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生命教育的缺失,正是这些恶性事件背后的共同原因。因此,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让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性、神圣性,提高他们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完善生命的意识,是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命教育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个层面的人本教育。它涵盖了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承担着相同的责任,即教会孩子珍爱生命,激发他们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他们不仅关注自身生命,也要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与所有生命物种和谐共生,教会他们在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的同时,还要关注明日生命之发展。与学校系统性、持续性、分层推进生命教育相比,家庭和社会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缺憾。从家庭教育来说,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迅速推进,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已难以适应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许多家长被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剥夺了陪伴孩子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难以满足,甚至漠视。另外,家庭教育理念老化、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等因素,也让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要么采取大包大揽的方式,把孩子培养成“巨婴”,要么放任自流,美其名曰“解放天性”,这些做法无疑加剧了青少年的心理失衡,让他们产生过度依赖、厌学等不良情绪,严重的甚至自杀,或随意剥夺他人的健康和生命。從社会实施生命教育的方式上来说,更多的是用惨痛的教训和血淋淋的警示让青少年明白生命需要敬畏、需要珍惜,这种滞后的教育方式代价实在太过沉重。
  二、在《生活与哲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人文科学,蕴涵着丰富的生命价值观和教育资源。高中政治课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将生命教育巧妙、系统的融入政治课堂,是每位政治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从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来看,它进一步强调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强调了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旨在培养中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这一要求在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将《生活与哲学》教学过程打造成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生命课堂,是实现以生命润泽生命、用生命激励生命、用智慧点燃智慧、使心灵撼动心灵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分别从生命教育的三个层面入手,对《生活与哲学》教学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可行性进行案例分析。
  在讲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知识时,我们从方法论的角度一方面向学生强调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规律必将受到惩罚,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按客观规律办事;另一方面向学生强调可以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状态,利用规律把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教师可以借此教育学生遵循生命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学会审视事件的表象,运用理性思维发现潜藏其中的本质和规律,再利用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味的颓丧和抱怨。
  三、构建生命课堂对政治教师的素质要求
  要想把《生活与哲学》常规课堂教学构建成生动的生命教育课堂,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崇高的师德品质、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巧妙的教学方法。
  我在实践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开展辩论赛、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心理自测、评点热点事件、分享哲理美文、参与社会实践等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让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也十分显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多了理解、多了宽容。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学生们能利用所学知识,很快找到排解方法,走出负面情绪的束缚;面对形形色色的生活现象、社会热点,学生也能够客观理智的分析,不再人云亦云、言论偏激;遇到突发情况时,学生们能渐渐做到克制情绪,三思而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虽然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还是一个稚嫩的课题,但这个课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实施策略,让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完善生命、提升生命品质的意识在每位学生的心里扎下根,并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变得枝繁叶茂,为他们开启一段有广度、有深度、有灵性、充满积极能量的人生妙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3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