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生物学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加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实施可采用多种方式,以生物学知识为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尝试。鉴于人类生命具有生理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重属性,可以用生命的脆弱和顽强、生命的多样和独特等知识进行生理层面的生命教育;用生命的和谐、生命的责任等知识进行社会层面的生命教育;用生命的价值等知识进行精神层面的生命教育。以生物学知识为载体的生命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三观塑造,也有利于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命教育;生物学;生理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5-0060-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5.012
  生命教育是一种为了学生的健康、安全和幸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生命意识,学习生存技能,提升生命品质的教育活动,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十分必要[1][2]。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过程中,生物学知识可作为生命教育的良好载体。本文以高中生物学教材为蓝本,对在生物学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生命教育的兴起及内涵
  20世纪60年代,鉴于美国社会酗酒成风、毒品泛滥和暴力不断的现实,华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认为有必要通过对生命成长、生理健康等问题的探讨,使年轻人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命[3]。而后,生命教育在西方许多国家相继开展。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大陆则于2002年引入生命教育理念,倡导通过心理健康、生存训练、安全呵护等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土地荒漠化、水体富营养化和大气雾霾化等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但会使许多珍贵的动植物灭绝,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使明天更美好,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将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纳入到生命教育范畴中,以期通过生态和环境知识的普及,使年轻人学会感恩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4]。
  二、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国内外专家学者摸索出了两类切实可行的生命教育模式:一是将生命教育渗透在德育、人文、哲学、心理健康等课程或校园文化建设中,采用融合方式进行教学;二是作为专属课程,采用独立的方式进行教学。一般认为,低年级以渗透式为宜,高年级最好能安排专属课程对生命教育进行系统的梳理。现阶段,在我国各级生命教育活动中,渗透模式开展得相对较好,而专属课程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未能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不统一,与德育、心理健康和传统文化课程重叠度高,缺乏独特性。
  既然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那么教育内容应该是与生命密切相关的知识。无论是渗透模式还是专属课程模式,都可以将生物学知识作为教学切入点,通过生命起源、生命进化、生命多样、生命独特、生命脆弱、生命顽强、生命和谐、生命责任、生命价值等内容的介绍,教导学生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呵護生命,进而促进生命的成长,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心,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以生物学知识为生命教育载体的探索与思考
  生命教育内涵丰富,凡是有利于生命成长和生命价值实现的活动都可称为生命教育。因此,仅依靠生命哲学或传统文化为载体,很难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若以生物学知识为载体进行设计,则可将所有教育内容连接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人的生命具有生理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重属性[5],可用生命的脆弱与顽强、生命的多样与独特等知识进行生理层面的生命教育;用生命的和谐、生命的责任等知识进行社会层面的生命教育;用生命的价值等知识进行精神层面的生命教育。
  (一)生命的脆弱与顽强
  生命是脆弱的,易受理化因子及病原因子的影响而夭折;同时,生命又是顽强的,不会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能通过各种进化性适应战胜自然,获得生存。现存的一切生命,不管是低等的还是高等的,都是在战胜了各种困难后留下的强者。因此,顽强是生命的本质,懦弱的基因必定会在进化过程中被自然淘汰。
  1.从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中体会生命的脆弱。细胞是机体的基本单位,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场所。生命需要氧气,缺氧时间超过4 分钟,就会造成脑细胞的永久损伤;生命需要能量,饥饿时间超过72 小时,细胞就会衰竭。构成人体的细胞大约有500~600万亿个,正常情况下,每秒钟有约50万个细胞死亡,又有50万个细胞新生。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上的端粒就会缩短一小截,当端粒短到不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时,细胞就不能分裂了[6]。随着年龄的增长,新生的细胞越来越少,不良环境的刺激又会加速细胞的死亡,当死亡细胞数超过器官总细胞数的70%时,器官就会衰竭,生命就会终止。所以,生命是脆弱的,需要我们细心呵护。
  2.从机体的稳态中体会生命的脆弱和顽强。生命是顽强的,当环境变化时,机体会通过生理性适应或神经体液性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定[7]。无论是高温下作业的工人还是极地中科考的队员,体温都维持在37℃左右;无论是沙漠中的骆驼还是小河中的鱼虾,细胞内的渗透压基本保持恒定。但这种稳态是相对的,如果环境变化过于剧烈,平衡就会遭到破坏。饥饱不匀、昼夜颠倒、过度疲劳等都会加剧机体的损伤;沾染毒品更会破坏机体的稳态,甚至危及生命。正常情况下,机体还可通过免疫防御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如果病原微生物的毒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较多,超过机体的免疫力,就会患上各种传染病。有些病原微生物,如艾滋病毒等,还能破坏免疫细胞,使人体丧失维持稳态的生理基础[8]。所以,应教导学生积极锻炼、增强免疫力,同时尽可能远离病原微生物的威胁,做到洁身自爱。   3.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中体会生命的脆弱和顽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一定的限度,物种就会发生演替;不适应新环境的物种会逐渐死亡,而能适应新环境的物种会占据各种生态位,成为优势种。在恶劣的环境下,大多数生命因无法适应而夭亡,但也有少数生命能通过进化性适应生存下来;更有些生命,如嗜热菌、嗜盐菌等嗜极生命,甚至以逆境为乐,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9]。人类虽然在生理的适应性上不及低等生物,但人类进化出了智慧,能借助工具、依靠精神力量来战胜逆境、克服困难。生命的脆弱和顽强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生命脆弱性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生命,不但要呵护好自己的生命,还应尊重其他人的生命、保护好动植物的生命;通过生命顽强教育,引导学生面对逆境要发扬基因中早就烙下的不畏困难的精神,并从战胜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二)生命的多样与独特
  生命是多样的,但就每个个体来说,生命又是独特的。对人类而言,这种独特性不仅体现在形态和生理上,还体现在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正因为生命是独特的,才会有创新思维,才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創造。
  1.从分子和细胞的多样性中体会生命的多样。自然界中的细胞是多样的,有些具原核,有些具真核;有些拥有细胞壁,有些含有叶绿体;有些营好氧呼吸,有些营厌氧呼吸。细胞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细胞的分子结构也具有多样性。DNA的组成及其序列、蛋白质的折叠及其构象,在每一个细胞中都不一样[10]。正是这种细胞和分子的多样性,才构成了多样的生命。
  2.从生物的遗传与进化中体会生命的多样和独特。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目前唯一发现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从原始生命的诞生到人类的出现,经过了大约36亿年的进化历程。由于变异的随机性,演化是没有方向的,凡能适应地球环境的演化,都能生存下来,呈现出生命的多样性。但每个个体都具有与其他生命不同的特质,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形态不同、结构有别、代谢各异,基因组成也不一样[11]。所以,应引导学生正视基因差异,及时发现自己的天赋,培养独特的个性。同时,基因组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基因的相似性高达99%以上,因此成功还是依赖于个人的努力。
  3.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中体会生命的多样和独特。生态系统是指在特定的空间内由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统一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内存在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等多种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分布着不同的生命类型,构成了多样和独特的生命[12]。生命的多样和独特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生命多样性教育,让学生明白世界上的生命是各种各样的。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能光想着自己,不能只想着人类,还应考虑其他人、其他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养成爱护生命的习惯;通过生命独特性的教育,让学生明白每个个体都有与其他生命不同的特质,既应保持各自独特的个性,也应尊重其他人不一样的思维,并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活出自己的精彩。
  (三)生命的和谐
  生命是和谐的,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应答外部刺激;生态也是和谐的,不同生命之间可通过互生、共生等方式合作相处,相互获利。生命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构成命运共同体。所以,生命与环境之间也应该是和谐的。
  1.从机体的稳态中体会生命内部的和谐。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运动,全身各器官都能通过神经和内分泌调节保持高度的协调性,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当的应答。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影响着神经系统的活动,正是通过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反馈和协调,各个器官系统才能步调一致,各项生理活动才能正常进行[13]。人类作为一种具有高级思维能力的动物,不但各器官之间应该协调,身体与心灵之间也应该保持和谐。正常的人会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应答,或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举动,但如果外界刺激过于强烈,超过当事人的心理承受范围,就可能引起心理疾病。所以,应通过生命教育培养年轻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2.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体会生命间的和谐。稳态不仅反映在细胞和机体上,还反映在生态系统上。一个生态系统内栖息着众多的生物种群,保持着和谐的共生或互生关系。如,一些草本植物常附着在大树高处生长,藉以获得充足的光照;鸟类常栖息在食草动物身上,帮其清除皮肤上的寄生虫。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和谐更加普遍,如蜜蜂为植物传粉、啄木鸟帮树木除虫等。正是这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协调,保持了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种群的和谐,维持了自然环境的稳定[14]。
  3.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生态系统中栖息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体,将进入生态系统的污染物逐渐降解,最终恢复到自然状态,达成生物与自然的和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机体健康[15]。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生命和谐教育,让学生明白和谐是生命的主旋律,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身与心、心与灵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其他生命的和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不但要呵护自己的身体、维持自己的心理状态,还要树立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四)生命的责任
  生命责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对自然界其他生命所肩负的责任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类的生命责任。
  1.从遗传进化中体会生命的责任。繁衍是生命的第一责任[16],生物一旦放弃这个责任,物种就会灭绝。为了完成这个重任,许多海洋动物会不远万里洄游到“故乡”产卵;许多昆虫一旦完成繁衍任务,生命就将终结。随着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已找不到天敌,人口的过度膨胀导致生存空间的减少和环境的破坏,计划生育成为现阶段人类生命的责任。   2.从动物行为中体会生命的责任。保护领地是生命的重要责任[17]。雄狮的主要责职就是保卫领地,因为保护好领地就是保全了家园,保护了幼狮的安全。密蜂、蚂蚁等昆虫也有类似的领地保护行为,分别由守卫蜂和兵蚁负责。人类也一样,保家卫国、巩固国防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3.从现代伦理学中体会生命的责任。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人类为了占领更多的领地,相互杀戮,甚至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到战争中。原子弹的发明,细菌武器、基因武器、化学武器的开发不仅威胁着人类安全,也威胁着地球环境[18]。所以,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命伦理也是我们的基本责任。
  4.从环境稳态的相对性中体会生命的责任。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但如果人类的改造力度过大,这种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人类为了满足衣食需求,曾驯养大量山羊,结果导致了土地的荒漠化;人类为了作物高产,合成了大量化肥,结果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人类为了争夺领地,不断发动战争,不仅破坏了植被,还杀死了动物;人类为了自身健康,合成了大量杀虫剂,不但杀死了害虫,还通过食物链杀死了许多珍贵的动物。随着人类领地的不断扩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严重破坏。如果这种趋势不能得到有效抑制,人类的子孙后代将不能很好地在这片土地上生存[19]。所以,保护环境、恢复生态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责任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核心。作为年轻学生,不但要对父母负责,呵护好自己的生命,还要对社会负责、对自然负责,爱护环境,共同构建和谐的自然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生命的价值
  与动物不同,人类的生命还具有价值属性,不但要考虑生存问题,还要考虑发展问题。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每个人都必须创造一定的价值去满足社会的需要,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
  1.从社会性动物的相互关系中体会生命的价值。生命不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更是为了群体的发展[20]。工蜂采蜜,并不是为了自己享用,而是为了饲喂小蜜蜂;工蚁采集食物,是为了满足兵蚁和蚁后的需要;兵蚁战斗,是为了保护其他蚂蚁的安全。这些社会性动物的生命完美地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从这些低等动物的相互关系中,或许能体会到人类生命的价值。
  2.从现代生物科技中体会生命的价值。我們开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等现代生物科技的研究,目的是创造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在人类的控制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21]。所以,生物资源是人类的价值宝库,我们应该感恩自然,感恩这些为我们提供巨大财富的生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类除了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外,还应多创造一些生态价值。
  价值教育是生命教育的灵魂。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社会给他的荣誉就越多,他的成就感就越显著,自我价值也就越高;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精神价值越大,他的社会生命就越宽广,他的精神生命就越长久。
  四、以生物学知识为载体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一)开展生命教育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只有了解生命,才能更好地呵护生命,才能杜绝一切不良诱惑;只有懂得生命,才能更好地与别人相处,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懂得生命,才能培养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
  1.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珍惜生命。随着竞争压力、生活压力的加剧,年轻人不珍惜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人的生理生命中浸润着亲朋无数的心血,社会生命中蕴含着他们无尽的思念。因此,有必要加强生命敬畏教育和挫折承受教育,大力开展生命责任教育,引导学生为自己的至亲好友着想,承担起生命的责任。
  2.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呵护生命。当代年轻人多在“温室”中长大,一旦独立生活,由于缺乏必要的常识,易使生命处于困顿之中。一些人有病不医,致使小疾酿成大患;一些人昼夜颠倒,致使生物钟紊乱;一些人沉迷网络和游戏,以致对现实世界不能适应;更有人染指毒品,以致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有必要对年轻人开展身体和心理的呵护教育,引导他们爱惜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增强免疫力;同时,提高心理素养,拒绝不良的诱惑。
  3.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估,能激发生命潜力,使人战胜困难,获得成就感。如果缺乏自信,遇到挫折打退堂鼓,就会限制自身的发展。所以,应开展生命独特性教育,使学生明白生命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开展生命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人总要与其他人生活在一起,或相互竞争,或合作共赢,而社会需要和谐,和谐社会的建设既有赖于法制的完善,也有赖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每个生命都是战胜无数困难后留下的强者,理应给予一份关爱与尊重。
  2.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竞争意识的培养。自然界中的生命需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人类虽然比动物更具人性,对弱势群体更加关照,但总体来看,同样遵循着这些规律。既然无法改变自然规律,就应去适应这种规律,开展生命教育,从自然界中学习生存策略,学习生物为适应环境顽强抗争的诀窍,这对于培养学生在困境中的竞争意识大有好处。
  3.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贡献。人一生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称为人生价值,其中用于自身生活和发展的部分就是自我价值,奉献给社会的部分就是社会价值。社会成员创造的社会价值越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就越显著。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创造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发展。
  (三)开展生命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展。对于人类来说,粮食作物是否安全、畜牧蛋奶是否有毒、饮水中细菌是否超标、空气中PM 2.5是否爆表等,这些与健康密切相关。近百年来,人类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对自然进行了过度的开发,然而自然仍按照其本身的规律运动着,对破坏自然的人类进行了惩罚。既然无法改变自然,那就应该适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既然要和其他生命居住在同一片蓝天下,就应与之平等相处,用一颗敬畏的心来对待周围的世界。开展生命教育,通过对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探讨,在学生心中埋下环境保护的种子,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展。   2.開展生命教育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由于人类的贪婪和无知,全球的生物种类正在不断减少。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为了鱼翅和燕窝残害生命,为了象牙和鲸角(独角鲸的牙)残杀牲灵;仍有不少人以保健之名盗取鹿茸和熊胆,为了皮毛和羊绒盗杀藏羚羊。开展生命教育,不仅可以教育学生拒绝这些不合理的需求,还可以让他们感恩自然,争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先锋。
  3.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一项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人类若要把自己的基因和文化传承下去,必须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一潭碧水。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切实维护好赖以生存的家园,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1]李婷婷.生命教育的现实需要与时代使命 [J].现代教育科学,2018(6):7-10.
  [2]李永涛.英、美生命教育比较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6(8):37-40.
  [3]杰·唐纳·华特士著,林莺译.生命教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5.
  [4]李建红.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生命教育理念创新与课程建设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7):69-74.
  [5]苗睿岚,薛晓阳.生命教育的转向与教育定位[J].教育发展研究,2016(24):13-16.
  [6][10]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25.
  [7][8][9][12][13][14][15][17][19][20]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29.
  [11][16]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27.
  [18][21]吴相钰,刘恩山主编.生物学(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93.
  (责任编辑:申寅子)
  Abstract: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Medium-long Term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2010-2020)” suggests us pay more attention to life education.Life education can be implemented in a variety of ways, and it is new attempt that carry out life education with biology knowledge as the carrier. Considering that human life has three attributes: physiological life, social life and spiritual life, we can use the diversity and uniqueness of life, the fragility and tenacity of life to carry out life education at the physiological level; life education at the social level with the harmony of life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life; Life education at the spiritual level with the value and meaning of life; life education with biological knowledge as the carrier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shaping of students three views, but also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Key words:  life education; Biology; physiological life; social life; spiritual life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