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起源于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1968年出版的《生命教育》,它问世的背景是当时青少年不尊重生命、自杀、吸毒、破坏环境、浪费等等不珍惜生命的种种现象。经过了各个国家几十年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教育研究开始关注个体生命。研究者们提出在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课堂教学不应是死板的设计,而应该富有极大的生命活力。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关注生命教育的教学实践正式拉开序幕。哲学家黄克剑认为教育要传授知识,开启智慧,还要点化和润泽生命。从这些学者的观点和一些文献来看,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已经开始,使学生在教育中充分自由地展现生命活力,使教育成为学生们生命中的一种享受。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信息”。教育的起点是人,因此教育就应该关注关怀人的生命。21世纪的今天教育的目标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融入态度、情感、价值观,要有人文关怀。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将生命教育思想融入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中正契合了教育的本质要求。这符合当代的教育趋势,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生命意义与生命价值我们必须在高中哲学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二、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是一个孩子在学习生涯中最绚丽、最辉煌的时期。同时高中阶段也是一个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型期。在高中阶段孩子们要完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两大革命。身体上处于人生中最旺盛的时期,要逐渐由青少年向成年过度,这个时期他们在外形、体格上基本与成年人无异;心理上高中阶段学生又处于自我意识包括性别意识的觉醒期,正如心里学家说的那样,是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一场革命。因此强烈的社会认同需求、强烈而又敏感的自尊心再加上高考压力使他们变得脆弱、孤独、敏感、焦虑......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面临的安全隐患达20多种,其中包括打架斗殴、性侵、自杀等等,这些都时刻威胁着中小学生的成长。为此全国人大代表苏文金呼吁:必须给孩子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
  三、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措施
  (1)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与己”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学习的革命》中的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关爱生命的教育之中,他就学会了关爱生命,善待生命。那么他的生命会变得炫烂夺目。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教育首先应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命。身体健全和心理健康是生命教育的目标。在《生活与哲学》“探索世界的本质”教学中,通过对人类起源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来之不易,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在讲“事物的发展的前途和道路”时,帮助学生树立对未来前景的信心,引导正确看待人生道路的困难和挫折。在讲“事物发展的状态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前学习中的不足,努力进行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和发展。
  (2)引导學生学会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对生命的关怀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在政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三个关系”。
  第一,与父母的关系。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给与了孩子最无私的爱,而这种爱也是最容易忽略,最容易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爱。要引导孩子学会感恩,感激父母给与了我们生命,感激父母给我们的养育及无私的爱;与老师的关系。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之外最重要的人。他不仅教给他们知识而且还给他们人生的启迪,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要引导孩子学会感恩,感激老师的无私奉献、忘我付出。第三,与同学的关系。高中学生学业繁重,节假日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度过的,因此,同学关系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在高中哲学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爱护他人,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3)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与地”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世界是物质的”、“联系观”的教学中要引导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尊重自然、遵守自然规律,明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总之,字哲学课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又能以哲学的视角正确地看待生活,这才是生命教育的本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8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