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体质的制度性“补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巧云

  钙,是青少年成长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营养素。浙江省决定,将全面落实中央精神,创新中小学体育教育,准备给浙江青少年进行一次制度性的“补钙”。
  
  尽管孩子个头在不断蹿高,体重在持续增加,但他们的体质却在走下坡路。在反映人体速度、耐力、灵敏度和柔韧性等主要体质水平的测试中,无论男女,13岁至22岁年龄段青少年的平均成绩都比1995年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青少年肥胖症比例上升,高血糖、高血压、冠心病等“成年病”,竟已现身15岁以下人群。
  这是浙江省的一次青少年体质调研得出的结果,在营养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青少年体质水平却在“负增长”。
  针对这一问题,浙江省已委托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学系于可红教授带领她的团队,对浙江省青少年体质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分析,以找出其中的症结所在,然后再对症下药,给浙江青少年进行一次制度性的“补钙”。
  与此同时,浙江省教育厅等部门已联合发文,要求全面落实中央相关文件精神,并推出了实行体育大课间、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等系列举措。
  
  现状:脆弱得跟玻璃人一样
  
  “现在小孩子的身体,看上去比过去好,可脆弱得很,活动能力也明显下降。”杭州一位有19年教龄的小学体育老师应俊对此深表担忧。
  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他印象特别深。在一次课间,一位女同学用手拉了一下一位男同学的衣袖,那位男同学刚好用力一转身,结果女同学的小拇指就被折断了。“现在的孩子别说肩挑背扛了,就连站着不动坚持5分钟都难,脆弱得跟玻璃人一样。”
  应俊有一次带学生春游,从下车的地方到杭州花港观鱼,两地距离不到500米,可有些学生刚走了一会儿就喊头晕,甚至流鼻血。他说,这样的事情他见多了,每年军训、方队排列或庆典活动,都会出现学生脸色发白、头晕眼花、晕倒等情况。
  另外一位姓陈的中学体育老师一谈起学生的体质变化,第一句话就是:“相比5年前,学生体质肯定下降。”陈老师说,近年来体型偏胖的学生明显增多,个别学生体重甚至超过100公斤。“你叫他们跑800米,根本不现实,这样的体重如果参加剧烈运动,心脏肯定承受不住。如果做引体向上,他们的臂力也承受不了自身体重。”
  “还有些学生特别瘦,手臂跟火柴棒一样,连个实心球都拿不动,达标就甭指望了。”陈老师发现,每年总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这些原因体育无法达标。
  据了解,浙江省曾对全省6岁至22岁的汉族学生做过一次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了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体能素质和健康状况等4个方面的22项指标。结果显示:学生身体素质存在“一高三低”问题,在学生身高和体重增加的同时,正常视力水平降低,生理机能大幅降低,身体体能素质持续降低。
  调研数据还表明,与2000年相比,浙江省学生反应速度、下肢爆发力、耐力和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总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耐力素质下降最明显,尤其是13岁至22岁学生的耐力素质,继2000年较1995年下降后,2005年较2000年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原因:升学压力挤掉体育锻炼
  
  “应试教育”是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每次谈及造成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时,绝大部分学生、家长、老师列举的首要原因都是“升学压力”。
  一位做了23年中学校长的老校长说,现在有些学校开运动会,10年前的纪录至今没人破。中考、高考考什么,学校就开什么课,有些年级段甚至干脆不开体育课。他还说,就算勉强开了,出于安全考虑,也会取消自认为存在危险性的运动器械和项目,甚至连杠上运动、体操、跳马等正式列入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大打“折扣”。“做一遍操,跑两圈步,然后自由活动”,这种“放羊”式的体育教学模式,目前仍被不少学校采用。
  对此,家长丁女士也有一肚子苦水:“我们做父母的,当然希望孩子身体越健康越好。不过,现实情况不允许孩子在体育上‘耽误’时间。我儿子现在上初三,他本来很爱踢足球,现在也给‘戒’了。看到他这么辛苦,我也心疼。可是,中考眼看就要到了,为了上重点高中,也只好如此了。”
  据记者了解,在很多中小学课程设置中,体育与美术、音乐并列,常被看作“小三门”,不仅每周体育课时才两节,沉重的课业负担又大幅挤压了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正因为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学校在场地和体育器材投入上也明显不足,结果导致很多学生因为没有适合的运动而不锻炼。
  另外,缺少睡眠时间也是学生体质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项针对学龄儿童睡眠现状的调查显示,我国有七成城市学龄儿童睡眠时间不足,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仅9.1小时,低于我国“每天应保证小学生10小时睡眠时间”的规定。小学生固然如此,初高中学生就更难保证了,有些初三、高三学生的每天睡眠时间还不到6个小时。
  
  对策:给孩子进行制度性“补钙”
  
  今年起,浙江省将确保中小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个学校必须开齐开足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这是浙江省给青少年进行制度性“补钙”的一项关键内容。
  “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削减、挤占体育课,每天保证学生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在2007年召开的浙江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600余万中小学生还要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奖章”。
  同时,还对各年级段体育课的具体课时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至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
  “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的要求。意见还提出,要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普遍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同时,为丰富学生体育锻炼形式,从2007年秋季起,全国所有中小学生每天还都必须跳校园集体舞,其中华尔兹是高中生的指定舞蹈。
  据记者了解,从2008年起,浙江全省各地组织中考时,都将把体育列入考试科目,考试成绩按比例计入升学总分。同时,还将研究制订相关办法,在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进行体育考试,并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以上一系列举措,无论是学生、家长、老师还是教育行政部门,没一个不说好的。不过,面对升学与考试的压力,面对家长望子成龙的期待,大家仍有不少顾虑,除了担心落实打折扣外,还担心“中考考什么就练什么,考什么重视什么”。
  事实上,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当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一所学校、一名教师、一个学生的通用标尺,依旧是升学率、教学质量、学习成绩时,又有哪所学校能牺牲学生的学习成绩来换学生的强健体质?
  
  顾虑:体育也走应试歪路
  
  现如今,教育行政部门强行规定,必须在中考中增加体育项目。也许,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这个政策能够落实到位,相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不过,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体育运动出发点会不会发生错位?不为学生健康着想,而是迫于升学压力?如果真是这样,那学生的体育锻炼还是会变味,不是全面进行体育教学,而是局限于几个考试项目技能技巧训练,体育同样也会走向应试的歪路。
  这样一来,“升学考体育+学校重体育=学生增体质”的等式能否成立,必然值得怀疑。
  “如果决心要扭转局面,那办法总比问题多,关键看学校能不能落实。”针对中考体育可能变味的问题,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王志泉倒有个想法,他认为,中考体育项目有指向性作用,这是肯定的,那教育行政部门可不可以拓宽测试范围,或者也像语数外一样来一次“新课程改革”,不再做单一、机械的项目,设计一些可以测出体能又没法临时应试的项目。比如体能方面,可以不定项目定指标,以测试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等为主。另外,对学生的体育成绩也不一定只计最后考试成绩,应该多关注学生平时成绩,甚至还可包括学生能否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平时体育课表现等。
  杭州市西湖小学校长章献明也很赞同这个想法。他说,如果语文考试只考课文默写,那学生当然每天去背课文、抄课文,这样的应试教育不仅考查不出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学生负担也会很重。其实,体育测试也是同理。传统的体育课评价形式使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老师定项目,学生实施。这样一来,体育考试只能是一种体能、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检测,很难真正提高学生体质,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也不符。所以他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可以理出一份各年级段学生的身体素质详细标准,然后学校根据要求各自开展有特色的体育活动,爱跳操的跳操,想跑步的跑步,愿意游泳的也可以。这样一来,也解决了学生体育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
  还有,就目前来看,教育行政部门监督是否到位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据记者了解,目前浙江省已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之中,2007年的专项督导也正在进行。今后,这将成为一种经常性的工作,以保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正常有序地发展。
  新闻链接各国高招
  英国:骑车上学政府补贴
  2007年1月,英国政府出台一项新政策:家住3英里(约4.8公里)以外的学生,如果他们选择骑车上学,家长就能得到地方政府的“骑自行车补贴”。这样一来,不仅能增强孩子体质,对缓解交通堵塞也有很大帮助。
  加拿大:孩子运动家长减税
  2007年1月,加拿大开始实行一系列鼓励儿童健康的退税措施,鼓励10岁以下的孩子每天至少坚持30分钟的运动,10岁以上的孩子为60分钟。如果孩子们连续8周参加至少每周一节的体育课,他们的父母便可以获得税务优惠。参加活动的会员及注册费可作为退税项目之一。由学校组织的课余活动的费用也可用于退税。
  新西兰:将“垃圾食品”请出校园
  2006年9月,新西兰政府开始推行一项为期4年的计划,抑制肥胖症对新西兰人的侵害,而其中一项措施,就是禁止学校小卖部售卖容易导致体重超标的食品和饮品。新西兰教育部部长马哈雷宣布:“多糖、高脂、高盐的食品和饮品,将绝迹在学校商店的货架上。”
  美国:学校禁吃生日蛋糕
  对于美国学生来说,带着自制的生日蛋糕到学校和同学一起分享是一个传统。但美国现在越来越多学校开始颁布一项新禁令:禁止学生在学校吃生日蛋糕。原因是许多美国学生都面临营养过剩带来的肥胖问题。
  瑞典和丹麦:把运动当作家庭作业
  哥德堡大学在瑞典和丹麦推行了一项“防止青少年久坐不动”的健康促进项目,具体做法包括:给学生布置体育运动类的家庭作业:小学生家长应组建走路或骑车送孩子上学小组,将停车区设立在距学校较远的地方,劝说家长尽量不开车送孩子上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7624.htm